小河边上的童年
一个70后,亲身体会到曾经的生活艰辛。好吃的好穿的不能说有就有,要等到过节的时候,尤其过年,好吃的好穿的都有,那时候就盼着过年;电视黑白的还要全村人挤到一起看;电话全村就村委有一个;万元户是对有钱人的统称;那时候还流行电报和写信,后来我记得还流行过笔友;那些叔叔阿姨们结婚的时候接亲整上全村那仅的有几辆大金鹿自行车,前面挂个大红花,新娘,伴娘分别坐在大金鹿后座上,其他的细节记不清了,我家那载过好几次新娘的“大金鹿”,还留着呢,不过氧化的已经不见当年的风姿了。
村前的小河就是我们游乐场,小河不大,常年有水,弯曲的绕在我们村前。夏天雨季时常“发河水”,一年四季摸鱼捉虾,不管男孩女孩,有空就去。春天,刚化冻,鱼儿好像行动有些笨拙,或许河边水温稍微暖和点,也可能处于繁殖的也需要,所以很多大鱼会游到河边的那些浸在水里的杂草中,那时候的河没有人工处理,都是自然形成的,做为在河边长大的人闭着眼睛都知道那里深哪里浅,这时候水凉我们不下水,我们拿着自制的小网子或者鱼叉在河边寻找,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河边的小草和野花发芽开花了,清明节前后的茅草芽小野蒜,只要去就回有收获,我们小时候的鱼,鲶鱼有两根大长须,皮肤是黑黄相间的花纹;鲫鱼和鲤鱼的鳞片都是金黄色的,小鲤鱼和鲫鱼长得很像,但是鲫鱼的肚子是圆的而鲤鱼的肚子是平的。等它们长大了鲫鱼基本巴掌大小,而鲤鱼会长很大,见过大人捉到半米以上的,尾巴和鱼鳍边缘泛着红色,嘴边还有须,现在的鲤鱼为什么没有须了呢?五一到十一期间直接下水,太阳很毒辣,很快晒得黑黝黝的了,洗澡的捉鱼的,手摸,抄网,截网,鱼叉,看地势选择工具,看工具选择地势。反正怎么都能抓到。十一以后到彻底结冰之前不怎么抓。可能因为天突然冷下来的原因也可能那个季节不缺吃的。冬天结冰了,天然溜冰场,那时候天可能比现在冷,总觉得冰比现在的厚实,有空就去,然后水浅的地方,水底的鱼就看到了,人一上去,它们在冰下跑,我们在冰上跑,可欢实了,水少的地方我们就找石头一点点打开冰窟窿,放下小抄网捞。冬天的鱼可以养着,放到好不容易找来的玻璃罐头瓶子很长时间,天热的时候不行,很快就养死了,那时候不知道缺氧造成的。那时候的孩子都是散养的,该吃饭的时候家人们在河边喊各自的娃回家吃饭,日子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我们的伙伴们也平安的长大了。
村前的小河几经修整,早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人工挖的水很深河面很宽,岸边石头砌的整齐,很陡峭。社会,学校,家长整天提醒别到水边,这里几乎看不到孩子们的踪影,偶尔几个大人在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