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生活态度经不起变化
图:Henri Rousseau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女子连续加班1个月崩溃大哭,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武汉一名女子在地铁站里啜泣,工作人员发现后上前询问,女子突然抱着她崩溃大哭。女子称其因为连续加班一个月,现在工作突然做完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去哪里。同时,女子表示自己不敢回家哭,怕吓到女儿。
生活中某时刻彻底迷失了方向,并不是真的没事做。想起自己的高中,看着高考倒计时过日子,每天都期盼高考结束。高考终于结束了,那天下午到整个晚上都不知所措,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之前也去网吧通宵,虽然第二天上课会极其痛苦,但高考结束后在网吧失魂落魄,跟之前想象中的酣畅淋漓完全不一样。
当然了,这种状态很快就恢复。毕竟还要经过四年才正式进入社会,不存在任何身份焦虑,始终还是个学生,且好奇心旺盛,没体验过的事情一堆,也不存在谋生养家糊口的压力。
跟高中毕业不一样的是,随着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年纪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对世界越没有好奇心,观念和思想都趋于稳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界观基本定型,生活和个人身份都紧密依附于工作。
定型了的观念让自己有安全感,稳定的工作生活看起来也是那么回事,却是脆弱的。就算是在百年老店大企业上班,公司还在不意味着那岗位就一定属于你。更何况绝大多数公司都在不长的生命周期里有剧烈变动。对一些选择结婚生子的女性而言,有了孩子之后又是全新的人生阶段,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身份的重新定位,还有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无论表面如何平衡,内心的倾斜是骗不了人的,当然是孩子更重要。
人要有危机感,但和焦虑不是一回事。很多知名的企业整天大喇叭内外宣传说自己生死存亡就未来几个月。说凝聚士气未尝不可,但从无法预测的市场环境这种危机感是必要的。
危机感就是时刻警惕并为可能到来的危机做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具体到个人,要意识到,工作没了才是正常,但工作又永远有。这话什么意思,理论上对任何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而言是不存在失业的。这个很好理解,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正如周星驰电影里说的,就算是一张卫生纸,一条内裤都有它本身的用处,何况一个大活人。很多人到中年失业情绪崩溃是接受不了去干那些收入更低的工作。这种心理建设得有。
更长远的危机感一般人当然也意识不到,就是养老问题。考虑到养老金的必然结果,说危机有点弱了,是必须应对的未来。足足足足足足足额发放养老金又能干嘛呢在三十年后?
被动的生活态度经不起变化。但这个世界很残酷的真相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所以即便理论上不存在失业这回事,我们也应该尽可能掌握主动权。工作是工作,但工作不是一切,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不工作。有一句流行的话:人讨厌的不是工作,只是厌恶上班。那种没怎么上过班的人是理解不了的。一方面当然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另一方面,到了一定年纪,正常人都会意识到打工跟自己的事完全是两码事,人迟早得找到自己愿意投入到死的事情上去,只有在这种没有尽头的事情中,人才不会迷失方向。到了一定年纪有了积蓄,具体的事情也就不一定非跟钱有关,但必定是能从中得到乐趣,但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摸索。
而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在打工的时候就开始一点点准备。如果把日复一日的打工生活比喻成坐牢,第一步当然是调整心态,努力让在监狱里的每一天过得有意思。安迪准备得很充分,而老布出去后自杀了。
上篇:向谁低头你得知道
推荐:铁饭碗捧得越久,人废得越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