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验方两味蝎矾散治脓耳

第 1906 期

作者 / 张鸣钟 河南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脓耳,中医病名。是指由外邪侵袭,邪毒炽盛,停聚耳窍或脏腑虚损,正气亏虚,邪滞耳窍,无力托毒所致的以耳部疼痛、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严重者可引起脓耳变证,甚者危及生命。

病机

1.外邪侵袭,壅遏耳窍:风热或风寒外袭,循经上犯,邪毒结聚耳窍。或可因污水入耳,水湿内侵,湿热郁蒸耳窍,发为本病。2.肝胆湿热,熏蒸耳窍:外感湿热之邪,内犯肝胆,或嗜食肥甘,内酿湿热,湿热壅滞肝胆,上蒸耳窍发为本病。3.脾虚失运,湿困耳窍:素体虚弱,脾虚失运,湿浊停聚,泛溢耳窍,发为本病。4.肾元亏损,邪滞耳窍: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伤肾,或久病不愈,肾元亏虚,肾虚耳部骨质失养,邪毒滞留,邪毒腐蚀骨质,甚或邪毒内陷,发为本病。

临床症状:初发者起病急,耳内疼痛,胀闷,听力障碍,或有耳鸣。随病情发展,耳疼加剧,呈跳痛,或如钻痛、刺痛,痛引头脑。全身可有畏寒发热等症。小儿患病全身症状较重,多有高热,啼哭,抓耳、摇头,烦躁不安,拒食甚至耳后红肿等。(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鼓膜穿孔溢脓后,则耳痛及全身症状迅即减轻。病久则以耳内流脓反复难愈,不同程度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

局部检查:病初起,鼓膜松弛部、锤骨柄、周边部的血管呈放射状充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鼓膜弥漫性充血;鼓膜穿孔前,其标志消失,充血呈鲜红色,鼓膜外凸或突出部位中心有黄点(脓点),若凸出部顶点有闪光点,可见脓液从此处呈搏动性流出,少数患者可有耳后完骨红肿疼痛。久病者,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大小不等的穿孔。可有灰白色片状或豆渣样臭秽分泌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