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反蒋失败祸起洪秀全祖坟?
“
扦得真龙大穴,却为何不吉反凶,是陈氏葬不得法,还是另有原因?
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新桂系举兵反对蒋介石。2日,两广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以陈济棠为委员长兼总司令、李宗仁为副总司令,进兵湖南。
陈济棠
7月,粤空军司令黄光锐率飞机70余架叛陈投蒋。接着,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也通电拥护南京政权,就任蒋委任的广东绥靖主任兼第四路军总司令职。陈济棠不战自败,7月18日通电下野。
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两广事变”。鲜为人知的是,陈济棠反蒋前后,还有一段离奇曲折的风水故事。
芙蓉嶂开帐中透,一般认为,这是一座御屏。
芙蓉嶂下洪㳂三墓
诚然,列屏开帐是芙蓉嶂的基本特征。稍懂风水常识的人,即可看清审明这一点。但光有这一点,对于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芙蓉嶂的风水含义,则还不够。
芙蓉嶂作为御屏,说是实又不是。芙蓉嶂两肩平伸,土星耸立,顶如一字,符合御屏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是,御屏作为龙脉过渡的一种形态,目的在于过脉,予他人作嫁衣,为结作而铺垫。中出或旁出,皆前去结穴,必展势充分,注重开张,故肩宽而体薄。芙蓉嶂固然也属开帐,但开帐是为了就此结穴。
作为龙穴主山,芙蓉嶂厚实纯粹,一副以我为主、唯我独尊的架势,直接下探结穴水到渠成。山顶至山脚长逾千米,急促之间一气呵成,间不容发,父母山、穴山浑然天成,令人目不暇接。其之为“嶂”,与帐幕有着本质不同。
砂、水互证,芙蓉嶂也不是过渡,而是尽结。两水在山脚穴前交合,汇而前出。砂近、水近,门户、案山如探囊取物。洪㳂三墓不图高昂之势,尽可能地前出,完全不取山中三星之其一,这是参悟透了龙脉神韵后作出的正确选择。
芙蓉嶂看似简明,实际上十分复杂。既然不为御屏,又作何物呢?
不解芙蓉嶂之形,就无法把握其内在神髓,乃至定穴失误。芙蓉嶂落脉三星,各有风姿。洪㳂三下葬100多年后,“南天王”陈济棠慕其风景高秀,惑于所谓赖布衣地赋“脚踏土地坛”一句,再度误扦其母骸骨于土地坛洪㳂三墓上方,即为佐证。
陈母墓
陈济棠之兄陈维周认为,洪秀全祖坟是“龙口正穴”,应出真命天子,只是葬的位置和方向有误,才功败垂成。1935年5月15日,陈济棠听其兄言,高价买得此地葬其母。
祖上本有吉地,又得芙蓉嶂“王气”襄助,风水比蒋介石的如何?陈维周专程见蒋并赴奉化溪口考察,得出结论:“蒋的祖坟不如芙蓉嶂的龙势远甚,而且蒋的气运将终,明年肯定要垮台,一蹶不可复振,代之而兴者便是伯南。”(注:陈济棠,字伯南。)
以智慧与手腕游刃于军阀混战之中的陈济棠,由是雄心勃勃,反蒋态度从犹豫转向坚决,义无反顾发起“两广事变”。
注:1936年6月两广事变后,宁桂双方进行和平谈判。图中自右起为白崇禧、程潜、居正、朱培德、李宗仁、黄旭初。
但是,芙蓉嶂风水在奠定了洪秀全的“天王”历史地位后,没有再次给陈济棠通往成功之路增加任何分数。陈母下葬后仅一年两个月又三天,“两广事变”无疾而终,陈济棠连夜逃往香港,多年经营的基业毁于一旦,再无翻身之日。
扦得真龙大穴,却为何不吉反凶,是陈氏葬不得法,还是另有原因?
陈母墓、洪秀全祖坟地形图
陈母墓建于洪坟上方数十米处,正针取用,坐壬向丙,与洪秀全祖坟差一个字向。元辰水走,面朝去水不吉,陈母墓于是逆收向左,面朝狮山,以消砂纳水,纠元辰直去之弊,此举实属自欺欺人。
登高望远,目力所及,陈母墓较洪坟局面更为宽大广有气势,但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明堂缺陷一览无余,洪坟祸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一美遮百丑,外堂与水之不祥,被贪景慕势的陈氏视而不见,错把大凶当大吉。
芙蓉嶂确有王气,但非真命天子之地。洪坟虽有缺点,却不改龙真穴的,陈母墓则有性质上的不同。
从风水上看,前堂无腰带、入口等骤贵之水,外堂前倾,覆水难收,断无短期见效、速增其力的可能;从发越规律上讲,也绝无一地时隔一个甲子出两王的道理。陈家于此葬母,求福不能,反致祸烈如虎。陈氏学艺不精,徒留风水笑料贻笑大方。
(待续,本文选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二龙争珠》第四章“刀劈芙蓉”、《百年堪舆——龙主沉浮》“威虎吼山过气王侯——陈济棠”一节。)
作者丨桐源居士
图片丨桐源文化及网络公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