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浦东新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
浦东新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批次 | 公布日期 | 所在街道 | 地点 | 年代 | 类别 |
陈桂春住宅 | 第八批 | 2014.4.4 | 陆家嘴街道 | 陆家嘴东路15号 | 1917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高桥仰贤堂 | 第八批 | 2014.4.4 | 高桥镇 | 义王路1号 | 1933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民生码头 | 第八批 | 2014.4.4 | 洋泾街道 | 民生路3号 | 20世纪10年代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新场第一楼书场 | 第八批 | 2014.4.4 | 新场镇 | 新场大街424号 | 清 | 古建筑 |
新场信隆典当 | 第八批 | 2014.4.4 | 新场镇 | 新场大街367-371号 | 清 | 古建筑 |
位于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南侧。该建筑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7年,由当地绅商陈桂春建造的这座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当地人还称它为“绞圈房子”。陈桂春住宅又称“颍川小筑”,是浦东新区地域内一幢富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上海近代优秀民居建筑。
住宅由天井、花园、主楼、客厅、厢房、备弄等部分组成。房屋为四进三院的中国传统民宅布局,两侧各有一条备弄,直通后天井。住宅正门朝南,进门是天井。正门楼上下均为五开间,两面为卧房,两侧为厢房。天井两旁置偏房,上层为过道,形成走马楼。天井上搭玻璃天棚。整幢围墙内原均设备弄,平时经备弄出入各进。备弄旁倚着围墙,筑有平房二十余间,乃仆人所住以及堆放零星工具杂物之用。正屋后有庭院、花圃、水井、厕所等。围墙内每棣房屋均是一字形五开间排列,其中楼上房间、卧室、书房、休息室采用中国传统式装修;而楼下餐厅、茶室、卫生间等的装修、设备均是西式的。前后厅堂的装修显示出画栋雕梁,各处落地长窗、槛窗、木门皆精雕细琢,除雕有花鸟、狮、鹿、骏马等动物外,梁、檩、枋上还镌刻着整套三国演义故事,享有“浦东雕花楼”之美誉。整幢建筑外墙立面则采用青砖、红砖相间砌筑;山墙立面、檐口线条处处呈现出西方色彩。法国固有的传统百合花、郁金香、玫瑰等花纹和中国古老的木刻工艺,在楠木等高级材料构成的屋梁墙架之间到处可见。
宅内的老爷房是主人居住的,隐私性很强,一般不示外的内室。外间一般连着小起居室或书房。在传统民居中,主卧室即老爷房一般设在正房,不设在厢房等其他地方,房内床、橱、桌、椅等一并齐全。到了民国时期,西洋时钟、留声机、电风扇等也进入了卧室。有的主人喜好新潮,追求时尚,连家具也选样式新的。这也与整幢建筑风格中西和谐统一相吻合。
位于高桥镇东街81—93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基底面积约440平方米,主楼约64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免费供市民参观。住宅的建造人沈晋福,字佑臣,本地人士,1886年生,家境贫困,14岁出门当学徒,后来靠岳父资助买了台缝纫机,由他妻子做裁缝积累本钱,再起会集资,经营了一个“五洋店”。店铺开在上海南市公义码头,名“晋泰号”。靠与来自黄浦江上游河网地区的客户经商致富,在东街典当桥头购地兴建新宅,取名“仰贤堂”。营造商是沈晋福的亲家蔡少祺,沈晋福万事追求牢固,在做工用料上精益求精,牢又求牢。由于追求高标准,使沈精力憔悴,没等竣工就卧病身亡。
从正面看是一厅两厢房的中式宅院。从背面隔河观望,宽敞层叠的阳台具有西式别墅的风格。主楼是五开间两厢房的三层楼房。底层中间是三开间的大客厅,厅前是前天井,厅的两侧为厢房。二层有一间厅楼,两间厢房楼和两间小房间,共五间。二层的南面有宽敞的过道和沿河阳台。
主楼的顶层是个假三层,分隔成五间,在屋面上伸出四个老虎天窗以采光。外墙面全部水泥抹面。主楼的东边是二层的书房,下面筑有地下室,屋顶是晒台。主楼的南面有个后天井,主楼的两侧有1米宽的通道,通道外侧和前后天井外侧筑有围墙。北面临街有六间二层楼街面房。采用了西方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中式格局的房屋用的是西洋骨架。在结构上主楼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的,上面是中式青瓦屋顶。屋角山墙上塑有西式图案。河边的驳岸非常牢固。建筑内部装修讲究,为镇上第一家建有地下室的住宅,建房用材比较讲究。优美的傍水观景和亲水建筑。
位于民生路3号,一入门便是两座相连的高大筒型建筑——万吨级粮仓。其中,八万吨的散粮筒仓曾是亚洲最大容量的散粮筒仓。两座筒仓如今已是黄浦江沿岸中心段保留的唯一的大型筒仓式建筑。
往里走,百年前的仓储库房寂静守立江畔。残破的玻璃窗、斑驳的红砖墙、封闭的铁闸门……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BlueFunnelLine)委托英商太古洋行(Butterfield &Swice)收购瑞记洋油栈码头(即民生码头),建造了蓝烟囱码头。在上世纪20年代被称远东最先进的码头,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新型码头。目前所保留的大部分单体建筑均为1907年至1925年间英商所建。
民生滨江文化城项目刚好顺应浦东新区政府大力发展、引进文化产业,打造贸易平台的要求,将文化产业项目的功能性开发和历史建筑群的保护性开发,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融合商务、旅游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园区。“项目建成后,民生滨江文化城将形成集文化演出、展示、体验、交易、办公、培训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与滨江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综合体,将成为上海黄浦江沿岸中心段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成为浦东乃至上海市的创意产业新高地。”
包括英商在1907年至1925年间所建的6处历史建筑,都列为市级保护单位。
4.新场第一楼书场
位于新场大街424号,也在一条水道边,可谓“扼守要道”,这也为它当年的繁荣热闹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这是一座三层木结构茶楼,建于清同治末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灰头灰脑的黯淡身影矗立在一座桥边,显得十分苍老落寞。但尽管如此,它却也是保存得不错的一座老建筑。远远就看到楼外挂着一面“茶”字布旗,茶楼至今还每天开张。
新场第一楼书场就是第一楼茶园,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新场大街367号,新中国成立后,曾做过镇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006年经过修缮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布展成“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内共设有滄海桑田、煮海熬波、名人薈萃、生态古鎮4个展厅。信隆典当,三进,前一进为平房,后二进为楼房,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2014年4月新场信隆典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16-05-10 17:00:23)
-
(2016-05-09 17:31:28)
-
(2016-05-08 18:48:03)
-
(2016-05-07 17:41:13)
-
(2016-05-06 17:42:57)
-
(2016-05-05 18:06:09)
-
(2016-05-02 17:45:53)
-
(2016-04-29 16:58:57)
-
(2016-04-26 16:45:47)
-
(2016-04-25 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