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门口那些来历不名的国家
◎作者 | 明白知识er
◎来源 | 明白知识(mingbaizhishi) 已获授权
◎不代表米宅海外观点
美国门口的国家,北美有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有巴西、委内瑞拉等等。
南北美洲二者以「南、北」区分,不仅仅是因为地理,还有国家面貌给人们带来的整体区域印象。
相比于存在感足够大的北美和南美,美国门口边的「中美洲」(Central America),区域存在感就可以说很低了。
中美洲是指墨西哥(北美)以南,哥伦比亚(南美)以北的区域,位于其中的七个国家分别是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因为中美洲区域存在感低,连带着这七个国家存在感也低。
这些国家,有的甚至连国名是怎么来的,本国国民也不能完全搞清。
不像英格兰、法兰西或德意志(英、法、德是早已存在的地理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后又衍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名称),中美洲七个国家的名称,多与那个混乱的殖民时代有关,有的来自殖民者的命名,有的是多种语言碰撞的结果。
但这些都是众多说法之一,它们的国名来源,不甚明晰。
这都是殖民时代给中美洲留下的印记。
一、伯利兹:唯一没有太平洋海岸的中美洲国家
伯利兹(Belize)是一个有着迷人海滩的国家,紧邻大西洋加勒比海,是中美洲里唯一一个不靠近太平洋的国家。
它与危地马拉是中美洲最北端的两个国家,北部均与墨西哥接壤。两国之间的边界十分整齐,划分清晰。
伯利兹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克里奥尔语也是通用语言。「克里奥尔语」是一种混合语言,世界任何地区的混合语言都可称作克里奥尔语,「伯利兹克里奥尔语」是由英语为基础,混合伯利兹土著语、西非语(奴隶贸易带来)而形成。
从语言也能看出伯利兹浓重的殖民时代印记。
16世纪始,西班牙人最先踏足伯利兹,其他国家也接踵而至。直至1840年,中国爆发鸦片战争这年,伯利兹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被称作英属洪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
那它后来怎么有了伯利兹这个名称的?
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Belize这个词来源于玛雅语里的Balix,意为「泥泞的水」。
这个说法最早来源于一个多米尼加(美洲岛国,毗邻海地)牧师弗雷·何塞·德尔加多(Fray José Delgado)的日记。他记录了加勒比海沿岸的三条河流,其中有一条叫做伯利兹河(Rio Balis)——由玛雅语变为河流名,再变为国家名称。
伯利兹河,一条与伯利兹国名相同的河流。图片来源:Flickr
第二种说法,Belize来源于玛雅语bel Itza,意思是「通往伊察的路」(the road to Itza)。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是当时玛雅人建造的一座大型城市,在今天墨西哥境内,说Belize是「通往伊察的路」,在逻辑上是有道理的。
古玛雅文化遗址奇琴伊察,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图片来源:Wikipedia
第三种说法就显得有点传奇色彩了。
这种说法称,1638年,有位名为彼得·华莱士(Peter Wallace)的苏格兰海盗定居在了这儿,他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地方,叫做Wallace。
Wallace,Walls,Valis,Balis,Balize,这样一路演变,成了今天的伯利兹。
除了这些尚无定论的名称来源,伯利兹还有一个小故事。
位于伯利兹东海岸的伯利兹城(Belize City),原来是伯利兹的首都,因为1961年遭遇了飓风,财产纷纷转移到了另一座城市贝尔莫潘(Belmopan)。于是,在1972年,贝尔莫潘代替伯利兹城正式成为国家首都。
这也就意味着,伯利兹城这个与国家同名的城市,却不是首都。就像吉林市不是吉林省的省会。
苏丹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Sudan)也是如此,有个城市叫做苏丹港(Port Sudan),它是苏丹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喀土穆(Khartoum)。
像伯利兹城这样的例子,在世界上应该还有很多。
苏丹港,苏丹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图片来源:Reuters
二、危地马拉:chap,chap,chap
与伯利兹相邻的危地马拉(Guatemala),是中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约1600万人)。
危地马拉以它的火山文化、玛雅文明著称。除了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外,玛雅语也在这里通用,此外还有22种土著语言。
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图为2011年喷发场景。图片来源:Wikipedia
因为语言繁杂,危地马拉名字的来源也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它来源于纳瓦特尔语(Nahuatl)中的Cuauhtēmallān,意为「许多树木的土地」,但这种语言在危地马拉没有人用,反而是在如今的墨西哥出现。
这是因为,在16世纪,西班牙的征服者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在一些特拉斯卡拉(现属墨西哥)士兵的帮助下,拿下了危地马拉。当人问起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这些讲纳瓦特尔语的特拉斯卡拉士兵,就给这里取名Cuauhtēmallān。
另外一种说法,纳瓦特尔语中的Cuauhtēmallān,本身就是受到了基切语(Quiche)的影响,基切人(美洲原住民,主要分布于危地马拉)将危地马拉这个地区的人称为Gagchequeleb,意为「许多树木」。
除了危地马拉这个正式名称,这个国家还有个绰号,叫做Chapines。
危地马拉人很喜欢这个绰号,它来源于15世纪非常流行的一种西班牙式的平底鞋,通常是贵族们才穿,这种鞋走在鹅卵石道路上会发出chap,chap,chap的声音,因此得名。
起源于意大利的Chapines。图片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最初,人们用chapines一词来贬低那些居住在危地马拉的西班牙人,但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进入,chapines这种鞋逐渐在危地马拉成为风尚,也逐渐成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代名词。
小小的称呼,小小的一只鞋,也能串起一个国家的历史。
三、洪都拉斯:深邃之国
与危地马拉相邻的,是洪都拉斯(Honduras)。
洪都拉斯的太平洋海岸线很短,大西洋海岸线很长,它在大西洋海岸拥有很深的水域。
洪都拉斯的名称,就与这片海域的深邃有关。
1502年,哥伦布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的海深不可测,船只都无法停泊,于是惊叹「感谢上帝,我们摆脱了这个深不可测的地方」(Gracias a Dios que hemos salido de esas Honduras),于是给这里命名Honduras,在西班牙语中表示「深邃」。
洪都拉斯的海岸,图片来源:TripAdvisor
不过,在1580年之前,洪都拉斯这个名字只指这个国家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则被称为希格拉斯(Higueras),到了16世纪末,全地区才统一使用洪都拉斯的名字。
洪都拉斯的名称来源比较肯定,绰号则多种多样。
其中一个绰号叫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这个词最早是1904年美国小说家欧·亨利(O. Henry)创造的,用以形容洪都拉斯这类被美国水果商利用,将本地香蕉销往海外的国家。
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国家的香蕉贸易。图片来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洪都拉斯还有一个绰号叫Catrachos,这个名字由尼加拉瓜人创造,是为了纪念西班牙的弗洛伦西奥·沙特鲁赫将军(Florencio Xatruch)。
1857年,这位将军率领洪都拉斯的军队共同对抗来自北美的入侵者威廉·沃克(William Walker),因此人们取了这位将军的姓,用来形容洪都拉斯,并作为纪念。
四、萨尔瓦多:唯一没有大西洋海岸的中美洲国家
与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相邻的是萨尔瓦多(El Salvador),它是中美洲面积最小的国家。
地理上,萨尔瓦多和伯利兹正好相反,萨尔瓦多是中美洲唯一一个没有大西洋海岸线的国家。
萨尔瓦多的名称来源于西语里的「救世主」(the saviour)。
1524年,征服者佩德罗将军(没错,还是危地马拉那个佩德罗)为萨尔瓦多取了名,全名是「我主耶稣,世界的救世主」(Provincia De Nuestro Señor Jesus Cristo, El Salvador Del Mundo),后来简化成今天的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的首都是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意为圣救世主。
萨尔瓦多的名字来源很清楚,绰号却千奇百怪,有讨喜的,也有不讨喜的。
比如,很多国家的人会称呼萨尔瓦多人为「瓜纳科」(Guanacos),这个词本身代表的是一种类似美洲驼的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附近。
生活在南美洲的动物瓜纳科。图片来源:Flickr
这种动物跑起来不太灵活,懒懒散散的,据说是佩德罗路过萨尔瓦多时,遇到一群土著人,他们也是这个懒懒散散的样子,不太做体力活。
等到佩德罗到了南美洲,见到瓜纳科这种动物,就想起了那群相似的土著人,于是就把萨尔瓦多土著叫做瓜纳科。
瓜纳科虽然是种可爱的动物,但象征的却是懒惰,萨尔瓦多人自然不高兴。
不过,另一个绰号库斯卡特兰(Cuscatlecos),他们倒是很喜欢。
库斯卡特兰也是萨尔瓦多的一个省,最初,原住民将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称作Cuzcatlán,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库斯卡特兰(Cuscatlecos),并逐渐成为整个国家的别称。
库斯卡特兰不仅是萨尔瓦多的昵称,也是萨尔瓦多足球国家队的昵称,作为中美洲的足球强国,萨尔瓦多对国家队自然引以为豪,自然也就喜欢这个绰号。
五、尼加拉瓜:玉米碎与国营车
萨尔瓦多是中美洲面积最小的国家,尼加拉瓜(Nicaragua)则是中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尼加拉瓜拥有中美洲最大的湖泊,还被称为「火山之国」,拥有众多全球有名的活火山与火山湖。
尼加拉瓜的海岸线。图片来源:CNN
尼加拉瓜的名称来源,主要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说法,1522年,西班牙的征服者吉尔·冈萨雷斯·达维拉(Gil González Dávila)到达尼加拉瓜西南部,遇到一个原住民部落,酋长名字是尼卡拉奥(Nicarao),加上这个地方水很多,西班牙语里水写作agua,于是他们就将酋长名Nicarao和水agua组合,变成了Nicaragua。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合理,不过在2002年,有研究表明当时的酋长名叫Macuilmiquiztli,在纳瓦特尔语中意为「五个死亡」,与Nicarao并不沾边。
第二种说法,认为Nicaragua这个词来自纳瓦特尔语(现多使用于墨西哥),有三个可能的词:
(1)nic-anahuac,意为安纳瓦克人(一支原住民)走到了这里(Anahuac reached this far);
(2)nican-nahua,意为这里是纳瓦特尔人(here are the Nahuas);
(3)nic-atl-nahuac,意思是被水环绕(surrounded by water)。
几种说法听起来都具有合理性。
除此之外,尼加拉瓜还有个昵称Pinoleros,来源同样扑朔迷离。
尼加拉瓜本地主要以玉米制品为食,所以有人说Pinoleros来源于Pinol,代表一种烤玉米碎,用于制作当地的一种食物和饮料。
还有一种说法,昵称来自一种汽车,是1970年尼加拉瓜国营企业生产的Pinolero面包车与皮卡的混合动力车型,因为尼加拉瓜试图以国营实现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所以这种车型被视为民族骄傲。
被视为民族骄傲的国营车Pinolero。图片来源:Wikipedia
六、哥斯达黎加:富饶之海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一个可以看到太阳从加勒比海升起的国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发展水平也很高,被称为「中美洲瑞士」(瑞士被称为和平之国)。
哥斯达黎加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海滩等自然资源。
这也是它名称说法的来源之一:当初哥伦布来到哥斯达黎加东海岸,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海,还看到当地人佩戴大的金银首饰,因此给这里取名叫Costa Rica,在西班牙语里意为「富饶的海岸」(rich coast)。
紧邻加勒比海的哥斯达黎加。图片来源:Pinterest
另一种说法也相似。
据说,那个到过尼加拉瓜的西班牙征服者吉尔·冈萨雷斯·达维拉(Gil González Dávila),也在1522年到达了这里,在当地,他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有的是土著人民的赠予,有的则是巧取豪夺,因为这些财富,他便将当地命名为哥斯达黎加。
除了这个看起来很华丽丰饶的名字,哥斯达黎加还有个很可爱的昵称,叫做Ticos。
这是因为哥斯达黎加人在称呼男人时叫Tico,称呼女人则叫Tica。
Tico这个词拥有把所有单词「变小」的魔力,比如说Perritico是小狗,cafético是小咖啡、一点点咖啡,Pizzatica是小披萨……
加上tico以后,词语就会显得亲昵、可爱,哥斯达黎加也因这个昵称变得小巧可爱起来。
七、巴拿马:运河之国,但不只运河
巴拿马(Panamá)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巴拿马中部的巴拿马运河了,它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地位相当。
但是,巴拿马不只有运河,这里还有丰富的鸟类、植物物种——这也与这个国家的命名紧密相连。
在巴拿马,有一种常见树种叫巴拿马树(Sterculia apetala/Panama tree)。有说法认为,巴拿马就是以这种树来命名的。
还有说法认为,巴拿马的名字来源于一种印第安土著语,意思是「许多蝴蝶」。因为当初第一批定居者来到这里,看到了大量繁殖、飞舞着的蝴蝶,以此取名。
另有语言学家认为,巴拿马是库纳语(Kuna language,巴拿巴的一种土著语言)中的bannaba的西语化,意思是「远方」。
与前面几个国家相似,巴拿马名字由来的其中一种说法,也与殖民者相关。
相传西班牙殖民者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一个渔村,名叫Panamá(意为鱼多),一位船长的日记中就记录了他们登陆巴拿马海岸时,到了一个渔村,这也为巴拿马的生物多样性作了佐证。
对于名称,巴拿马教育部给出了一个官方解释,将Panamá定义为「盛产鱼、树和蝴蝶」,算是以上几种说法的统一。
巴拿马的海滩,绿树浓荫。图片来源:TripAdvisor
巴拿马也有自己的绰号,叫做洛斯·卡纳洛罗斯(Los Canaleros)。
与萨尔瓦多相似,这个绰号也是巴拿马国家足球队的名字,意为「运河人」,巴拿马人十分喜爱这个昵称。
中美洲的七个国家,它们的名称来源大多莫衷一是,但无论哪种说法,其背后都透露着殖民时代的印记,也充满着原住民与殖民者的冲突、结合。
中美洲也曾是古老玛雅文明的中心地带,有着众多的土著部落,有着辉煌历史。但大航海以来,全球化的加剧使得众多语言、文化、部落都逐渐消失,这是全球融合下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这也让人感到一丝惋惜,毕竟它们都是人类曾经创造出的文明,是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留过的一丝微小痕迹。
可如今,殖民的阴影,在这片土地上,仍未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