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电梯”是个好创意
“公交电梯”是个好创意
胡俊
近日,浙江杭州一老小区的“公交电梯”在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所谓“公交电梯”,顾名思义就是小区居民可以像搭乘公交车一样乘坐电梯,按次付费即可。
“公交电梯”是旧楼加装电梯的一个新尝试。旧楼加装电梯是一件大好事,尤其是对那些住于高层、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而言。但这么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却时常在现实中遭遇“卡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同住户诉求不一,高层住户盼着赶紧装,但低层住户却觉得自己用不上,还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自家的通风、采光,甚至安全;另一方面也与钱的问题有关,加装一部电梯动辄数十万元,低层住户又不愿意出钱,尽管各地政府均有补贴,但剩下的钱如何分摊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目前,较为普遍的分摊办法是,用不上电梯的低层住户不出钱,其他楼层的住户则在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对应的比例系数出钱。而“公交电梯”改变了这种由住户集资的惯常做法,为钱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由电梯公司全额承担前期建设和后期维保费用,小区居民使用电梯再付费。
不过,“公交电梯”虽好,却不能生搬硬套。“公交电梯”能在杭州这一小区收获无数点赞,也贵在因地制宜。其一,该小区是公寓式安置小区,住户多是工薪阶层,每家分摊上万元的加装费用颇有压力;其二,恰有电梯公司有意趁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机会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和尝试。而且,杭州这一小区的居民能够接受人脸识别等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以及每次搭乘电梯收取1元的费用,但换一个小区,可能居民就要说“不”了。因此,在借鉴像“公交电梯”这样的好经验、好做法时,要多一些“因时”“因地”“因人”的智慧。
除了多一些智慧,旧楼加装电梯还需要多一些包容。正如前文所说,不同住户诉求不一。再加上“陌生人社会”中邻里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纽带,信任薄弱,诉求不同的住户常常在加装电梯的问题上互不相让。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当好“中间人”,建立各方平等参与的协商机制,让各方在协商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在了解中能相互之间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并在理解与包容中学会妥协、寻求共识。只要邻里关系“和”了、“亲”了,旧楼加装电梯自然也就不“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