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研途|从快题困难户到拿分小能手,来自天大学姐的大综合高分秘籍

W姐
2021学硕初复试总分排名9
本科: 天津大学
本科专业: 建筑学
几凡全程班学员
复试结果出来之后,WHY跟我说,如果在考前就知道今年考技术这么惊险,你还有信心上岸嘛?很显然,我是没那么有信心的。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有惊无险的顺利上岸了。回顾这段过程,我想说,考研即便万般难,也是可以实现的,别给自己下定义,别过早的放弃自己的可能性。
对我来说,考研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踩了很多坑,最后学硕上岸也并非有好运加成。所以这篇经验贴,主要介绍我遇到的雷区解决方案,以及二战期间的提分策略。每年的情况不同,谁也无法预测,加之同济的考查方向非常广,复习内容多而杂。如何做到万无一失成功上岸,甚至在情形不利的情况下突围,我想这篇经验贴能给出我的建议,希望能给还在努力中的你们一些小小的帮助。
一战总分317分,政治60,英语67,大综合92,技术98。
二战总分345分,政治73,英语71,大综合111,技术90。
先贴一下两年的分数,本篇经验帖按以下索引食用。
1.关于选择与决心
2.一战和二战的总结
3.复习的时间线与计划
4.各科复习的建议(英语、政治、大综合、快题)
5.心态与解压
PART  1
关于选择与决心
一是 是否考同济的选择。

选择考研,选择考同济,就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考上同济建筑学研究生”,而是,对自己、对这个专业这个学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出于自己的理由(提升学历也好、增长见识也好,或是单纯的热爱这个专业)定下的努力的方向
不要单纯为了执念或是跟风一头扎进这趟有些艰难的旅途。但一旦选好了路,就带着勇气走下去,不要回头。
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做,全身心的做,别管结果。
二是考试方向的选择。

今年分开划线招生,学硕335,专硕320,已经体现出同济老师们更加重视快题所展现出的设计能力了。今后的学硕专硕招生会保持分开招生的大趋势,当然,专硕的分数线会提高。
我是考技术上岸的,但在我看来,以前对于考技术和历史更稳妥的看法,可以完全抛弃了。
对于一战的同学,我更推荐选择快题方向。
对于二战、第一年考学硕的同学,可以保持原来的方向不变,并重视对小快题的训练,这样一来,可以在大综合考试中拿到高分,确保单科过线总分不低。
不管选考什么方向,也不管这一年的录取倾向是什么样的,每个人能做的就是不要给自己留短板,各科全面掌握才是王道。
三是关于复习地点的选择

大家主要根据个人情况,综合自身复习状态生活习惯考虑。也要考虑通勤时间、打印资料是否方便(这点很重要)。一战期间我在本科学校复习,自习地点在设计教室,和研友的交流比较少。二战考虑疫情和生活成本,在家复习,每天主要跟着自己的复习节奏来。和研友线上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压力排解等问题主要向学长兼男朋友请教。
在上海复习可以和研友交流学习问题,保持复习进度,缺点是生活成本比较高。我觉得对于二战或比较明确学习目标和过程的同学来说,在家复习也不失为好的选择。避免了和研友之间的内卷hhh,生活上也更为习惯。但复习期间一定要和研友或学长学姐多交流!!!!!否则容易钻死胡同或压力过大。
不管借助什么样的外力,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学进去了多少,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
PART 2
一战和二战的总结


已经上过战场但没有顺利通关的同学,分数不高一部分是学习不够努力,另一部分就是学习方法不对。前者需要自己反思学习的过程是否完全投入,还是在形式主义做表面功夫,有句话形容备考过程像在黑暗中洗衣服,亮了才知道有没有洗干净,但我想说的是,有没有认真洗用力搓,自己总是知道的。后者要提高分数,必须总结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犯了什么错,学会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总结和反馈,将复杂众多的知识点消化吸收总结复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大部分人(比如我)是两个毛病都犯了,学习的过程没有形成良好的正向反馈,结果越学越累,啥也没记住,反而没有了学习的热情。
我想这部分内容更像是避雷指南,一战的同学要避开这些可能踩的雷,二战三战的同学需要在我的总结基础上,对自己进行一些总结和规划。
我一战的分数各科比较平均,都过了但都不高,总分不够。所以总结了各科需要提分的方向,在二战备考期间一一攻克。比较显著的有大综合92提至111,提分19分,政治60提至73,提分13分。
雷区一 —— 英语

英语学习前期基础不扎实,导致后期忙乱无主次。前期单词背的不扎实,后面刷题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大大打击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二战期间从3月就开始APP背单词,一天1h左右,6月集中性的背单词,纸质书籍背,一天4-5h,8月至考前APP背单词。后期做阅读题很顺畅,每天也不用花很多时间背单词。(单词背诵方式见Part单科建议)
雷区二 —— 快题

选考学硕忽略快题重要性,考场上快题没有抓住题眼,且绘图过慢,轴测图没表达好。考前比较逃避快题,没有花精力,甚至一个月才画一套快题,磨洋工没有大量练习提高速度。
雷区三 —— 政治

政治踩的雷就多了 1.复习前期投入太多,但没有回顾,后期甚至忘记前期的听课内容。2.没有大量刷考前模拟选择题。3.主观题背诵方式不佳,忘了好多,考场也没有临场发挥,写的比较少。(政治复习方式见Part单科建议)
雷区四 —— 大综合

背诵型专业课(大综合)1.前期耗费太多精力记电子笔记,后期发现用处不大(仅对我个人而言),所以需要找好适合自己的笔记整理方法。2.复习内容铺的太广,没有针对性的应对真题进行复习。3.忽略了城市设计、批评学、公建等小科目的重要性,这些科目内容不多但占分多。
PART 3
复习的时间线与计划

复习的各个阶段要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现阶段-8月要打好基础,9-10月刷题熟悉解题思路,11-12月精简复习资料背诵为主。把考研的大目标分阶段完成,做好各个阶段的过渡,可以避免盲目复习、浪费时间。贴一份我的时间线,仅做参考,如果进度较快也可以提前完成,不需要严扣学长学姐的时间线建议。
关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考研备战的两年时间里,我也摸索过各种学习计划,试图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计划。如果你在这方面纠结不定,可以参考一下我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考研计划表一般分为两个层级,一是每月需完成的各科复习任务,二是每天各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
我在尝试这样的复习计划时,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 对复习的全局计划掌握不够完整,无法顾及之后的学习任务,比如8、9月复习的时候,10、11月的计划并不明晰。
2. 每天学习中,不能严格按照预定时间完成,比如前一个任务超时了,但这一章节没有学完,我不想草草结束,导致前一个任务侵占了后一个任务的时间,整一天的学习计划都被向后拖延,甚至某些科目的时间被大大压缩。
总结了这些问题之后,我觉得对我而言,更适合以任务量为导向的计划制定。所以我按照两个表格进行学习计划制定与完成:阶段性日程计划每日时间规划
阶段性日程计划

先根据学长学姐的计划充实每月计划表(阶段性计划表),再将大的任务量细分为每天的任务量(比如十天内每天20页知识点学习或5页真题练习),这样对每天要完成的任务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如上图,我会在每阶段接近结束时,充实下阶段的日程计划,细化到每天的任务。
每日时间规划

在当天完成具体任务时,记录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这样可以提示自己进入学习状态,也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间有较清晰的了解。之后完成同样工作量的任务时,可以判断自己的状态是否在线,是否花了更多时间。
每日时间规划我使用了Numbers模版,可以作为工具帮助我执行计划,在考前完全进入状态后,我就没有再使用这个表了,以滴答清单这类打卡类APP代替。(滴答清单完成任务时打卡的声音超好听hhh)
最后考前各个阶段也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直接罗列需要做的事,对任务进行安排。每隔一段时间的任务罗列可以帮助大家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度。
计划的完成比制定更为重要,阶段性日程计划注重各阶段的衔接,万事开头难,同理每阶段的开始也是比较困难的。每日时间规划中,每天先完成最困难的任务,注意培养每日完成多线程任务的能力。
复习初期计划的完成度很可能不完美,但只要坚持下来,注重提高学习的效率,之后的复习计划完成情况一定是越来越好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尽早逐步改掉,重视效率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的习惯养成,不要每天忙忙碌碌最后只完成了一点点学习目标。一杯茶一套题,从早到晚搞学习,这样只会搞不好学习。学习的空余可以适当给自己放松时间,释放一些学习压力。
PART 4
各科复习的建议
英语

英语第一年67分,第二年71分。提分不高但第二年确实在单词、阅读、作文的准备上更加充分,今年英语难度比前一年大,考完感觉能及格就不错了没想到还上了70分。这里介绍一下我在二战期间如何从容准备英语。
英语主要复习内容:牢记单词、刷阅读题、准备作文。
单词的记忆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跟着《10天背完考研英语词汇》坚持背20天,在7月前完成。每天花4-5小时,背诵新一天的单词并根据艾宾斯浩记忆曲线复习前几天的单词。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第一阶段的大量记忆可以为后期单词记忆打下良好基础;可以把这个阶段想象成给自己的词汇水库先灌大量水,让词汇量保持到一定水平,后期背单词会自信很多。如果一开始每天只背一点点单词,背一点忘一点,忘一点背一点,水库就会一直只有一点点水,会让自己丧失自信心!
背诵方式:(借鉴b站视频“A4纸背单词法”,需要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视频)
纸质单词书背诵(方便往前翻阅之前背的单词),A3纸上分出若干区域,一页一个区域。工整抄写单词在纸上,并默读单词发音和意思,不要写的很随意,否则看到印刷体可能会不认识。
每抄一个单词重复背之前的单词,一页背完按顺序重新背一遍,圈出没记住的单词,一整张A3纸背完再重复一遍,圈出没记住的单词。隔天重新复习只需记忆此前圈过的单词。
每天将需要重点记忆的单词摘录在电脑上或APP的生词本中,方便之后的复习。

第二阶段找一本词汇量更多的单词书5000-6000词,在9月前完成,每天花2-3小时,这个阶段会重复前一阶段背过的重点单词,加上一部分之前没见过的非重点单词,背单词速度会快很多。
第三阶段借助手机APP背单词,一天300-400单词,0.5-1小时完成。大部分单词在前两阶段已经背过了,这个阶段主要是每天重复、熟悉单词,一直背到考前。推荐墨墨单词,可以自己选择单词本和单词。
三阶段同样借助纸质笔记背诵,便于后期回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其间穿插一些熟词僻义、阅读常见单词的背诵,这些可以从考研类公众号获取。
阅读

阅读题从单词背差不多了开始做,大概7、8月份。可以说单词背的好的阅读基本没啥难度,文章读明白了选项就选的对,更不会选出反向干扰这样的错误选项。英语基础好的同学不需要做很多遍。但要确保做完之后完全订正,做对的做错的全部弄明白,这样一遍更比六遍强。
做阅读题要控制时间,四篇一起做第二天订正或者一天两篇并订正。训练自己短时间内判断选项,一篇15min以内。
订正参考黄皮书,订正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陌生单词标注(如果太多单词不认识就去老老实实背单词)、题目类型辨析、题目对应的原文内容、选项错误方式辨析、自己的理解。
如果单词背熟了但阅读还是正确率不高,可以针对性的看唐迟阅读课,分析阅读题中的逻辑和自己思维的误区。不需要在视频课上花太多时间,看视频不如背单词。
重视新题型的练习,有的看起来简单的新题型反而容易失分,且一错就是2个一起错。可以集中一段时间练习,一天2-3篇并订正。可以结合刘晓燕的新题型课,总结一些新题型做题方法。
作文
作文从十月中旬开始准备,每天1h。大作文准备3-4篇,小作文按类型准备8-10篇。自己写对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比较困难,中翻英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语法或句型的错误而不自知,可以参考一些考研作文书、考研英语类公众号,形成自己的模板。注意要将别人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模板,不要直接照搬。
12月每天一篇小作文或两天一篇大作文工整默写在作文答题纸上,考前照着背就好啦!(此前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顺便练习衡水体,字体很重要!!!)
补充一些英语的进阶学习tips:

翻译和完型不需要刻意去练,做一做真题并订正就够了。
在9月前或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结合外刊阅读,让自己适应长篇英语文章,训练读懂文章的能力,可以读《经济学人》等,很多公众号每日免费转载外刊,不需要自己刻意去搜寻。多读文章另一个优点是,考场上看到陌生文章不会发蒙。如果一直看真题遇到的都是认识的单词熟悉的文章会容易走进误区。
政治

政治第一年60分,第二年73分。提分13分。
第一年学习可以说完全没有摸到政治学习的门道,花了很多时间但分数也不理想。第二年分析了之前踩到的雷,提高的还是挺多的。
前期听课:最晚9月跟着徐涛老师听了一遍视频,不需要记完整的笔记,可以记框架型笔记,配合肖1000题,边听边做。注意错题订正与回顾。时间不够可以只听马原和毛中特,另两门课看《知识点提要》,稍薄的那本。
后期刷题:11月肖八出来开始刷题,刷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主流预测卷(肖秀荣、徐涛、腿姐、米鹏、石磊 等),一天一套加订正一直刷到考前。(每道题无论错否都订正),二刷肖八肖四可以一天两套。刷题的目的是熟悉可能出题的题点,熟悉当年时政内容,考场可能还能碰到原题。个人认为预测题比1000题更重要,1000题我甚至都没刷完,有时间还是要刷完。
后期背主观题:12月要听肖的押题课,会给出哪类题考的可能性更大的判断。(今年就押的很准,肖大大永远的神)我记忆能力有限,只背了肖四,没有跟30天带背计划。注意背诵的逻辑,在A4纸上绘制思维导图,减轻背诵压力。
自己需要总结的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
是马原里各种概念、关系和方法论的总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是经济里各种概念的辨析,可能会在选择题里出现。如资本集中vs资本积聚,社会再生产vs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vs资本主义再生产。
是各类会议、书籍的总结。
各类参考书里会有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但自己总结的好处是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
大综合

大综合的复习注重复习的广度而非深度!

刷题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复习知识点并了解可能的出题角度和考察方式。

第二年的大综合复习主要把握住刷题和总结这两方面,所以对大综合的知识点还算有把握,能够做到上场不慌。
关于记笔记

我的笔记分为两部分,纸质和电子版,纸质的包括:基础知识的笔记、错题知识点摘录、技术历史绘图、后期的知识点总结;电子版是从学长学姐那里借鉴来的知识点归纳、错题合集等等。
一战觉得补充方便,使用电子笔记,但最后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二战选择纸质为主的笔记方式,可以说二战期间我的笔记基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第二年选择这样的记笔记方式,一方面是纸质材料方便翻阅和复习,另一方面是觉得七书整理的相当完善,没有必要花时间另整理一份笔记,那样只是看起来好看,没有其他意义。强烈建议大家将一类资料整合在一份中,翻阅复习方便。
因为前一年复习内容忘的七七八八了,我在七月份开始重新对考试内容进行完整的回顾学习。参考内容是七书和前一年的暑期PPT。直接在七书上补充PPT或教材上的知识点,后期做题遇到问题或错题整理,也是直接补充在七书上。
九月份开始刷题后,整理的主要是错题笔记。因为大综合题一起刷,也不讲究分科目记错题,所有错题记在一个本子上。因为刷题过程中经常碰到相同或类似的题,所以经常翻阅错题本,每次翻阅都会重复复习之前的错题。经常翻阅大大提升对错题的印象!遇到相近的知识点或名词,也会把辨析记录在错题本中。
11-12月份,针对名词解释、简答、技术的填空、数字进行总结整理,比如建筑物理中常考察的影响因素、建筑构造中的3个一组的填空、构造中的数字。这个总结作为最后的总结,在考前翻阅用。我在考前一天的晚上、考前都翻阅了一遍,“临时抱佛脚”有没有用不知道,至少可以在比较紧张的时候给自己找点事做。
相对于无法预测的“超纲”考题,完整把握基础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今年考场上愣是想不起来《交往与空间》的作者是杨·盖尔,痛失基础分1分 Orz!!!
简答题要注意答题的完整度,充分作答。技术方向也要练习简单的历史绘图,避免在基础简单的题上失分。
当然碰到难题或偏题就要大胆的舍弃,不要为了一点小分浪费时间,确保大综合的前部分在45min-1h10min内完成,给后面的快题留够时间。
快题

第二年复习中,在快题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这里讲讲我在第二年如何从一个快题小白、拖延大王成功进化成一个对自己的快题充满信心的考研er。
可以说,在上手快题之前,我自认为设计能力和素养还不错,但碰上快速设计,我觉得我的新鲜想法毫无用武之地,无法做到短时间内充分表达设计,就不能在快题设计中取得高分。第一年的快题学习败在了纠结和懒惰上,没能做到考前一周一题的练习,自然考试的时候手忙脚乱。所以开始练习快题之前,一定要对快题有正确的认识——不需要新奇的想法,只需要充分的练习、反思、借鉴和练习
下面讲讲我在快题练习中的总结和我学习快题的方法。
1、 我在快题练习中的总结

很多同学对快题会有比较畏惧的心态,一旦在初期的快题学习上没有建立信心,后期学习就会面临画不好但不得不画的困境。
其实没有必要太过害怕快题,在我看来快题和建筑课程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快题更贴近应试,并不需要独创性的思维和不断的推敲尝试。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画好快题的,只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应对性的总结,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自己应对快题的“套路”,足以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分数。
快题的两个关键,一是做符合条件的设计,二是快速设计。所以这要求我们理性分析所有的限制条件,不错过任一点考点,这一点上我觉得快题可以比作数学应用题。快题更要求控制时间,快速充分完整的表达设计内容,图纸效果好的话,有一些考点踩雷也可以过关。
对大快题而言,功能在设计中占很大比重,很多方案并不在一开始考虑形态,而是首先基于周边环境和场地,考虑平面功能、流线的处理,将同一类型功能打包成一个体块,对体块和体块之间的交接关系进行组织。只有平面分区清晰明了,体块的大关系才可能明确。

体块的形态依据基本型选择,如L、I、C形等,体块之间依据场地要求形成围合或集散的关系。

所以我在做大快题设计时,通常的设计步骤是:
分析外部场地条件并确定基本型
(即最上层的屋顶形态,在总平中表现)
确定各个功能在总平中的大致位置
在平面上确定轴网,并根据最上层平面确定交通盒
确定各层平面,面积出入处设置露台、中庭、庭院
画小轴测图明确各个体块的咬合关系
制图
在大快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1. 对题点的判断出错。如:主入口选择错误、需要面向景观打开没有打开、需要渗透穿行的没有穿行。
2. 基本功不扎实。如:分区出错、平面没有秩序、不同功能流线交叉、展览流线回头。
3. 轴测图不好看。如:没有基本型、没有体块咬合、立面造型没有总结
4. 交叉性问题。如:功能与形式的不对应
(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超越了90%的对手,能够同时兼顾好平面功能组织和环境场地应对,就足够炉火纯青了)
5. 缺乏亮点,过于范式化。这一点是更进阶的问题,即在基本的问题解决之后,在快题设计中加入自己对某一点的思考,对城市空间的应对、建筑本体空间的秩序、室外空间的营造、视线景观的处理、光线的渗透等等。这一点特征可以保证你的图脱颖而出,反应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只需一点即可。
弧形片墙和平台处理L形建筑体块和景观树之间的外部空间,同时弧墙内空间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对应。
穿行划分两种功能,不同高度的功能体块之间咬合成连续露台。
我最喜欢用的两个体块的咬合,重合部分置入庭院、中庭。
对2h小快题而言:
小快题相对来说更需要感性的想法,在快题中加入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充分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

小快题在题型上分为概念类题和功能类题,近年概念类题出的较少,更倾向于在实际环境中的功能类题目,功能类题一般面积在500平左右。体量小、限定条件少,则需要应对限定条件设计出有特征的建筑。
而小快题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设计得过于复杂。
概念类题要经过设计概念——空间原型——最终方案的转化,如果切入点比较复杂,或者想法不明确,那从概念到方案的过程,会越做越复杂。
功能类题如果应对策略清晰明确,则可以将方案归纳为简单的原型和符号。这样可以在最大的层次上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给评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关于原型和符号,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往下看)
总之——越简单、越明确、越能准确传达设计意图
针对小快题,主要有两种解题方式,一种以形态出发,另一种以功能出发。

形态出发解题,主要对功能较弱的快题而言,如展馆设计。通过折板包裹、条形错动、体块咬合等形态操作手法,形成空间形态的秩序。在空间秩序确立的同时,可以兼顾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的划分。
功能出发解题,应对功能较明确的快题,如今年小快题菜场设计。先解决最大面积或最大数量房间的功能,在不同功能空间划分的同时,明确简洁的体块。
形态出发解题:第一次将形态操作和空间秩序综合起来,不过图纸还是存在问题。
今年大综合111分的2h快题考场原图,从功能出发解题,菜场体量大层高高,单独置入。空间原型明确,方形和L形体量分别应对菜场和其他功能。一层两个广场和穿越通路,将菜场与其他功能分隔开,解决卫生问题。一层通路和二层露台同时连接街角和广场,激发空间活力。
第二年重画的一战小快题,一坡一平屋顶区分两套客房特征,并分别满足坡顶和上屋顶的题目要求。
原型明确的一次尝试。模仿西扎拟态博物馆的形态,通过形态实现底层架空、二层两类候诊区分开的设计想法。
考前三个L形围合的应用。相对于非常强调基本型的大快题来说,环境因素重要的小快题也可以用基本型的手法解题,通过L形的围合、打开应对场地。
小体量的快题以连续折板屋顶统一形态。
2、我学习快题的方法

首先是抄绘和案例学习,在快题学习的初期阶段,需要大量阅读和抄绘好的实际案例,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打好基础。在中后期可以大量学习优秀快题中的手法,优秀快题更像猛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你的快题水平,但如果没有实际案例的学习,很难在快题中加入一些新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只是持续的炒冷饭。
案例抄绘不需要绘制很精细,自己能看懂即可。最重要的是在抄绘之前的读图过程,不是说看某个方案效果很好,空间漂亮即可,而是在看图的过程中,将平面设计和空间塑造结合起来,解读怎样的平面能塑造好的空间,这样的平面能如何应用在自己的快题设计中。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读图能力,并转化成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是最要紧的。
优秀快题的抄绘需要明确针对的点:1. 学习平面排布,则总结各类功能快题的交通空间和功能空间的排布方式;2. 学习体块轴测,则总结各种基本型建筑的体块的组织方式,体块之间如何咬合;3. 学习细节处理,对局部交接细节进行抄绘。
我觉得抄绘同时也是在锻炼自己的手头表达能力,“抄绘百图,其义自现。”
其次是每次快题的总结,每次画完快题之后,对考点、案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快题进行改图或重画。一开始可以做的完整一些,总结几套快题下来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点。
后期鉴于时间关系改图可以尽量方便着来。我考前的改图直接在原图上改,回顾起来比较方便。
最后是整体的总结,以城市穿行类、点状环境应对类、坡顶类等各方面进行分类总结策略。这个总结也是基于考题和优秀快题进行总结,目的是明确一种设计条件下能有多少种解题思路和设计策略,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以便考场及时应变。
关于平面的学习

虽然前文说,快题相对于课程设计有自己的“套路”,但其实大小快题都一样,考察的就是设计的本质,最基本的是为人设计出合适使用的空间。
所以在平面功能排布的过程中,需要时时考虑人的流线、视线等各种使用感受。在布置完平面之后,按照流线走一遍,会发现自己有没有遇到流线重复、流线交叉、空间逼仄等问题。
检查自己平面是否存在问题的最主要方法是:在平面设计完成后,检查是否从入口开始,符合“门厅——交通——休息厅——走廊——房间”的模式,按照这样模式布置的平面,层次明确清晰。比如可以将次门厅和楼梯间结合,则在二楼次门厅上方,会空出休息厅的空间,可以实现“门厅——交通——厅”的层次。
另一点是检查自己的走廊有多少条,一般公共一条,服务一条。过多走廊会使得空间冗杂。
关于轴测的学习

参照《建筑构成学》中对建筑要素的定义,可以将快题中常用的空间楼梯、庭院、通高、大台阶、坡道、灰空间、露台、天窗等作为设计的空间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最后的建筑设计。空间要素的形态(如方形庭院或条形庭院)、位置(入口处或内部)和组合方式是需要设计的内容,在日常练习中,总结优秀快题图纸中将3-5种空间要素组合起来的方式,如通高+空间楼梯+庭院+露台+天窗。通过绘制总结的方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演一遍,这样在考场上可以轻松做出判断,丰富轴测的空间效果。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多和研友们交流快题,尤其抓住暑期班和国庆班一起画图的机会,和同学研友进行有效率的相互交流,了解别人解题的思路,取长补短。可能通过学习别人的快题,可以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策略,或者补足自己的忽略的重点。设计的思路可以在想法碰撞的过程中豁然开朗。
PART 5  
心态与解压

相比于选择出国和工作,考研这一关更像是一座独木桥。有时候打垮你的并非知识的储备和应用不到位,而是心态的波折和情绪的积压。
所以首先大家要确保身体健康,不要为了学习而熬夜,前一天熬的夜第二天是要还回来的。生病了及时治疗,当然更要紧的是身体状况的各种变化会极大的影响心态,要做的就是调节心态,不要觉得在这方面耽误了时间。我在备考过程中也经常头痛式感冒,学不下去,干脆就不学了睡觉,身体好了再学习,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另外要知道,学习尤其考研复习,都会碰到瓶颈。大家都是学学学然后崩溃一下接着学学学,然后再崩溃一下,不想学了不想考了的想法都冒出来了。中间是压力积聚和释放的阶段,这是非常正常的过程,毕竟只有没在学习的人才不会碰到瓶颈和挫折。重要的是,找到疏解的方式,吃甜食、运动、散散步或者大睡一场,第二天又是元气满满的考研er啦!
考研当然是难的,但生活就是充满挑战,才会让人不断成长。这里借用一句话,与诸位共勉。“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尤其对于二战三战的同学来说,做出再考一次的决定还是比较难的,需要考虑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以及各种无法估计的精力。但既然选择了重新出发,就要把过去的当成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着眼于当下要做的事情,脚踏实地。不要太焦灼于能否上岸的结果,过程中做到了,好的结果一定会呈现。

这段过程走过来虽然比较难,但总体上还是非常充实快乐的,在这段重新出发的时间里,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男朋友的帮助,这一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可爱的朋友们,感谢相遇和陪伴!
写给还在路上的学弟学妹们,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在考研过程中的收获,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的。
最后附上陪伴我渡过考前最后一段时间的宝拉姐的逢考必过,祝大家都能逢考必过,一切顺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