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黄琬对日 秦宓论天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黄琬对日  秦宓论天


黄琬对日  秦宓论天

huáng wǎn duì rì  qín fú lùn tiān

【注释】

(1)黄琬: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小时聪慧而有辩才。东汉末年,因党锢之祸被禁止做官二十多年,灵帝末年才又再度为官。黄琬当豫州牧时,政绩为天下表率。后与王允谋诛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后,黄琬被拘,死于狱中。

(2)对:答。答话。

(3)秦宓:字子敕,三国时代广汉绵竹人。年少时就有才学,每有州郡征召他出仕,辄以病推辞不就;刘备建蜀后,方才出来担任“从事祭酒”的官职。

【语译】

黄琬答日蚀景象,祖父深爱之;秦宓以诗经答问,令张温叹服。

【人物故事】

《后汉书》记载,黄琬自小失怙却十分聪慧,其祖父黄琼是魏郡(大约在现今河北范围内)太守。汉桓帝建和元年正月有日蚀出现,但天子所在的洛阳(现今河南范围)却看不到这种景象。黄琼上报天子有日蚀发生。太后下来诏书问:“日头到底被蚀掉多少呀?”黄琼想不出形容的词句来回覆太后。七岁的黄琬,在一旁说:“为什么不说:'日头被吃剩的,就像上弦月刚出现的样子’呀?”黄琼大吃一惊,一面用孙子的话回覆太后,一面深感孙子的奇特,更加的爱惜他。

《三国志.蜀书八》中有秦宓的传记。据载,诸葛亮任益州牧时,选择秦宓做他的佐官,当时称“别驾”。不久又请他当左中郎将、长水校尉。

吴国派张温到蜀国来访问,过后设酒食,蜀国百官都出来送行。百官都集合了,只有秦宓没到,诸葛亮一再派人去催促他来。张温问道:“他是什么人哪?”亮说:“是益州的学士。”

等到秦宓到了,张温问他:“君学习吗?”

秦宓说:“五尺童子都学,小人我,还用说吗?”

温又问:“天有头吗?”

宓说:“有头。”

温说:“在何方呢?”

宓说:“在西方。《诗经》说:'乃眷西顾’,照这句推测,头在西方。”

温说:“天有耳吗?”

宓说:“天居高处来听下面的声音,《诗经》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假如天无耳,那用什么听呢?”

温说:“天有脚吗?”

宓说:“有。《诗经》说:'天步艰难,之子不犹。’假如天没脚,那用什么来走?”

温说:“天有姓吗?”

宓说:“有。”

温说:“姓什么?”

宓说:“姓刘。”

温说:“你怎么知道的?”

宓答:“天子(天之子)姓刘,所以知道天是姓刘。”

温说:“太阳出生在东方吗?”

宓说:“虽然出生在东方,却在西方逝去。”

秦宓回答的声音嘹亮,而且即问即答,不加思索,这才让张温大大的敬佩。秦宓的文思辩才,都是诸如此类。

【说明】

黄琼就太后问话“日头到底被吃掉了多少”来思考作答,但太阳缺损多少却很难具体描述。黄琬却从日头蚀后,所剩形状来思考,很快找到恰如其状的措辞。思考问题如果陷在某种模式里,忘了此路之外别有他途,一旦此路不通,就被困住了。有时换个角度,改变一下思考方向,问题反而迎刃而解了。至于秦宓有凭有据的对答如流,固然由于才思敏捷,实乃平日积学所致,所学罗列胸中,故得之于心,应之于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