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不读:苏轼写给朋友的一首诗,治愈人心,看完就明白
人活在世,总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因为爱情,或者是因为事业,每当这时,难免会感到焦灼难安,甚至有时心底平白就生出些许烦躁,些许焦虑。孩童的世界总是无忧无虑,但成年人的社会却并不是,有很多时候心就如同被老鼠啃噬过一样,想要自救却无能为力。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如果有,不妨读一读苏轼的这首诗,虽然诗文很短,但是却极其治愈,读懂了,或许你的问题就没了。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想要了解这首诗,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题目中所提到的刘景文是苏轼一位好友,不仅如此还深受他的敬重,被称之为国士。苏轼在写这首诗时,刘景文已经是58岁的高龄,然而他却仍旧只是一名七品小官,虽然之后得到了苏轼的大力举荐,但是也只是得到小小的升迁,而且仅仅在两年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诗人在写下这首诗时,刘景文还没有离世,仕途上的不顺让他心情颇为烦躁焦虑,苏轼理解好友的这种心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想给他以劝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虽然是为了劝慰朋友,但是所描写的却是秋末初冬的景物,而且不同于其他诗人所写的诗,一改往常的悲伤萧索,然而变得士气高昂,透露着勃勃的生机,不仅鼓舞了刘景文,同时也鼓舞了无数人。这首诗融情于景,先是描写景物。在前两句中诗人使用了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意象,分别是\"荷尽\"与\"残菊\",这是两个非常能够代表秋天的景物,并且将秋末初冬的那种万物凋零的景象也描绘了出来。\"已无\"与\"犹有\"两个字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将菊花不畏寒冷的那种特点突出,为这首诗奠定了向上的基调。
而在这首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则主要议论与抒情,并且点出了自己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在这里,他写出了最为美丽而且又多彩的初冬景象,其实在诗人心中,冬天虽然万物凋零,可是在初冬时却有那硕果累累,这是最令人感到欢喜的,也是其他季节所没有办法比拟的。苏轼之所以会写这样一首诗,其实就是为了告诉自己的朋友,青春的离去固然是令人感到惋惜的,可是这也是谁也没有办法决定的事情,而且此时的我们也一样可以大展身手,有一番做为。我们应该记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珍惜眼前的这些时间,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切勿不能消沉,也不可以妄自菲薄。
在这首诗中,苏轼不仅用眼前之景物安慰了朋友,并且还将朋友与这些景物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显得无比深情。尤其是那句\"最是橙黄橘绿时\" 更是无比经典,是全诗最妙的一句,这样子的斑斓色彩,无论是谁读到了,都会感到为之一振的。不知道焦虑的你,在读到这首诗时有没有什么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