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106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简书推荐作者 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第二十二章 烛影斧声
1.戛然而止
开宝九年冬十月,太原城下。
党进、潘美正在筹划如何拿下这个坚固的城池。
从七月开始,宋朝第二次征伐北汉。战争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外围的进展十分顺利,现在又形成了围城苦战的局面。
正当宋军将士准备发动攻击的时候,从京城传来了一个诏令——命令他们立刻停止所有军事行动,班师回朝!
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敌情又无变化,怎么能说停止就停止?!
对于这个反常的命令,全军上下议论纷纷,一时间,猜疑之声四起。
党进、潘美也摸不清朝廷的心思,直觉告诉他们,京城肯定出了天大的事情。
是的,天大的事情!
只有一种可能!
很快,军中的猜疑得到了证实。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大宋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赵匡胤驾崩,皇弟赵光义受遗诏即位!
2.神秘的夜晚
在一个神秘的夜晚突然达到人生的顶点,在另一个神秘的夜晚突然走到人生的终点,赵匡胤的一生宛若流星,又恰如一段传奇,刚要达到高潮,却已转入尾声,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甚至来不及发出惋惜的声音。
历史上,许多帝王的死亡都留下了难解的谜团,而在无数迷案中,赵匡胤的死,又堪称最为扑朔迷离的一宗。
《宋史》对于赵匡胤的死只有一句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它只告诉我们一个无法再简短的信息: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赵匡胤突然辞世,享年五十岁。
事前毫无征兆,死后原因不明。
这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所有的疑问,都从那个神秘的夜晚开始。
《宋史》对那一夜的情况记载极少,但好在其他史籍还是有些零星的记载。我写历史,一般不会拿出写论文的架势,直接搬出史料考证一番。但对于这个宋朝历史上最大的谜团,我不得不破一次例,因为要解读这个谜团,必须涉及到很多史料的真假辨析、逻辑分析,躲是躲不过的。
既然绕不过去,只好就一头撞上去,有兴趣者不妨和我一起到故纸堆里走一遭,顺便了解一下分析史料的方法,或许别有趣味。在此,我只截取主要的史料,并将原文直接译成现代文,好让大家看得简便。
关于赵匡胤的去世,南宋历史学家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副情景:
早些时候,曾经有神仙降到盩厔县(陕西境内一个县)县民张守真的家里,自称:“我是天上的神仙,名叫'黑杀将军’,是辅佐玉帝的。”每当张守真郑重地斋戒祈请,这个神仙必定会来到他的家里,神仙说话声像婴儿一样细小,唯独张守真能听懂,神仙预言的很多事情都能应验。张守真于是就当起了道士。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赵匡胤因为身体不舒服,命内侍王继恩办仪式,让张守真把神仙召唤下来。神仙下凡后说:“天上的宫殿造好了,玉锁已经打开,晋王是个仁义的人。”说完就消失了。
二十日晚,赵匡胤连夜召赵光义进宫,让旁边的人都回避,并向他托付后事。透过蜡烛的光影,从远处看去,两人似乎在喝酒。赵光义时而避开席位,一副推却的样子,赵匡胤用柱斧戳着地面,对赵光义说:“好好干(好为之)。”
当晚,赵匡胤突然去世。
在辨析事实前,我们首先要把一些明显虚假的东西剔除出去,所以,什么道士张守真、神仙下凡之类的桥段就省省吧。从上面的内容看,无非是想告诉我 一点,赵匡胤传位赵光义,得到了上天的支持。
但神怪故事对我们查找真相并不是毫无用处。有一点是肯定的,编造(或者授意编造)这些神话桥段的人往往是故事的受益者,记住这一点,对我们分析史实将会很有帮助。
接下去是那个最为诡异的场景。
“烛影中,赵光义避开席位,赵匡胤用玉斧(一种宫廷装饰物)戳地,嘱咐赵光义'好为之’”。具体两人谈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一切都不得而知。
是为“烛影斧声”之谜。
联系前后文,作者似乎隐约在告诉我们,赵匡胤想按照天意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则做了一番推让。
这是作者真实的想法吗?
其实未必。
关于“烛影斧声”的记载是模糊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份确定赵光义皇位继承人身份的传位遗诏却不含糊,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皇弟晋王天钟睿哲,神授莫奇……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李焘是一位极其严谨的历史学家,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每个研究宋史者的必读史书。关于“烛影斧声”那个夜晚,李焘详细罗列了各类野史笔记的说法,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不无遗憾地说,“顾命,大事也,而实录、正史皆不能记,可不惜哉。”
蹊跷的是,那份内容明确的遗诏,大史学家李焘怎么就选择性地遗忘了?要知道,遗诏是公之于众的,现在仍保留了原文。如此重要的文献,李焘为何视而不见?
我相信,他用自己的态度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遗诏上的内容是不可信的。
换句话说,它是假的。
若是伪造,按照行为动机去分析,受益者即为造假者。
当然,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真若如此,李焘为何不明说呢?我们说过,李焘毕竟是南宋人,写本朝史,总是要有所忌讳的。
好了,分析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一头雾水了,不急,我们继续看接下来的故事,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
本平台内容皆为原创
谢 绝 转 载
小编微信号:nbha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