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立意与构思
漫谈 绝句的立意与构思
--山野风讲授
绝句是一种诗体名,又称“绝诗”——分为:【古绝】与【律绝】两类。
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但平仄自由,称为古绝。近体诗范畴内的绝句,称为近体绝或律绝,现在我们讲的绝句,通常就是指律绝,如是古绝,须特别注明。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所以又称其为“截句”、“断句”等。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此观点,只是针对近体绝而言。
绝句,作为一种独立的古典诗体,远比【律诗】产生的早,而且,其发展更是源远流长。——就是在当今,我们创作绝句时,也决不会先写律而后再去截成绝的。——绝句:为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共十六式(五言平、仄韵,七言平、仄韵各四式)。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但少见。也有六句绝,但不是定格。
有人说,绝句易写难精,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说它易写,是因为它字少,只有四句,至少比写八句的律容易些吧;说它难写精,也是因为它字少,七绝二十八个字,五绝更少,只有二十字。要用如此小的篇幅写出耐人吟咏的诗,谈何容易?——正像宋·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所指出的:“故唐人皆尽一生之业为之。
绝句涉及的题材很广,如:咏史、咏人、咏物、咏事,思乡、思亲、思友、思情,记景、记时、记节、记事,言志、言心、言谊、言感,交友、送友、赠友、答友,怀古、羁旅、和诗、宫怨等等。
题材涉及面也并不限于以上所列,几乎可以说没什么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题材类别基本确定后,最重要的就是考虑立意了。相同的题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诗、词、文章都要有主题,写绝亦然。不可想象在进行创作时,还弄不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
立意应准——立意应该准确集中而不能散
1、一首诗一个意,决不能有两个,主题多了结果什么也表达不清楚。
《无题》轻帆一点向东来,江岸柴门为尔开。春柳不堪风雨冷,秋花尤自绽荒台。该作其格律中规中矩,文笔也可——但不知道他想说什么?第一联明明是写“有朋自远方来”,下面应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但第二联却突然转到另一个主题去了,又在议论春柳和秋花对待秋天的不同感受和态度。结果两样都只说了一半。尽管其是绝的格式,但不能算绝。
2,立意宜小?——立足于“以小搏大”才是正确的处理和思维方式。
绝句如此小的篇幅——主题空间,决定了绝句创作的特殊性。不可能长篇大论,主题太大,就会力不从心。
杨万里这首七绝:《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写的是著名的赤壁大战。尽人皆知,这场战争是以周瑜为统帅的东吴取得了胜利,但诗人却来了个反向思维:假如当时东风不助周郎,那胜败的双方就会易位,
3 立意要新——确立了一个新颖的主题,一首好绝就成功了一半。
七夕·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七夕绝句: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不是说难得吗,须知人间还有许多人背井离乡,多年在外,连这样一年和亲人相会一次的机会也没有啊,还不如你们呢。
4、立意要巧——巧妙的构思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所以说【立意】就是一种构想,这种构想必须有见地,必须有突破,必须要新颖。
绝句的精彩之处,更多的体现在整体的构思上。大家都知道:诗词写作的章法一般称之为“谋篇”,具体地讲就是起承转合。古人论作诗的方法,对起承转合是相当讲究的,所谓起即开始、开头;承,即是承接上句继续表述;转,就是转折、递转,指表述内容的引申或变化;合,就是整合,要上承总合全篇。——同样,绝句的构思与写作【谋篇】也必须遵循这样的基本规矩。
绝句在【构思】作品的章法时所遵循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平起、顺承、跳转、妙合。
平起,就是起头的时候尽量心情平静,不要一下笔就风起云涌。
顺承,和律诗一样,就是尽量承接的自然,缓缓地把感情向上推。
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
妙合,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绝。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长安回望绣成堆,起句紧扣题目,因为是过华清宫,因而从长安入手就是很平的起笔,一点也不突然。回望的,是绣成堆,风景优美。
山顶千门次第开。纳入诗人眼帘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是山顶的一道道的门,它们依次打开。当然,这不是真的望见,而是一种想象。
——杜牧过华清宫旧址,过去的事情早已经成为历史。作为咏史篇,这里的事情是透过历史的印记而想象出来的。这里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也不乏夸张的妙用。比如千门就肯定不是真的有一千座门,而是一种夸张。但这个夸张不是全篇的技巧,而是修辞。因为它只对这一句起作用。一骑红尘妃子笑,转折的也很别致。回望、千门开、妃子笑,这三者之间实在是没有什么联系。但结尾一出,联系就出来了。
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是在说荔枝。这依次打开的千门,那么秩序井然,是为了把传递情报的千里驿站变为运送荔枝的特快专递。了解荔枝以及这段历史的人,就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了。——尤其是那个“笑”字,使我们不得不想起“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故事。两个妃子的“笑”虽然具体原因不同,却又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这里的讽刺意义是巨大的,这也体现了诗的艺术力量。诗,尤其是绝句,它的线索是很重要的
前面杜牧的《赤壁》一首诗的线索是战争。这一首诗的线索是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