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产生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学习都是有目的的。
学,是学到知识;习,是练习实践。
有目标的学习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目标。
没有目标,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
所有的发力,都打在虚空中。
那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改变。
没有人说,自己学习仅仅是为了享受。
学习的目的,就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优化改变。
懂得很多道理,不如实实在在改变一点。
最近不是流行,打卡学习吗?
是否有效,因人而异。
至少有这样的情况:
- 早餐起来打卡,接着睡觉;
- 打卡运动量,买个摇步器;
- 每日单词打卡,兴奋三两天,然后彻底颓废;
- ... ...
其实,这些都有点形式主义。
只有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去执行。
目标越清晰越好。
大脑厌恶模糊,明确的目标,执行起来轻松很多。
比如说读书。
不纠结每天阅读量,而是读到哪一点对自己有触动的。
停下来,思考,联想,实践。
- 思考,想想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讲。
- 联想,把现有的知识点,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不容易遗忘。
- 实践,最终的目标,都要落在行动上。
当有了目标后,就可以聚焦,其它的东西,都是花里胡哨。
读书,就去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即可。
其它的,忘了就忘了。
这样做,不仅简单,同样轻松,因为没有其它的负担。
从知道走向做到
学习的知识,需要经过两个改变,才真正属于自己。
一个是理解,一个是做到。
理解不了的知识,不属于自己,很清楚。
但是理解了知识,没有做到,那未必属于自己。
比如,学习技能。
看书,看资料,听老师讲解。
不懂怎么办,继续学习。
不懂不是因为笨,而是理解一个概念,需要多个知识点,串起来。
看到全貌,才知道是什么。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
就是理解,却做不到。
就像饮食饭菜一样,消化了,没有吸收到身体中,还是会被排出去。
学习到的知识、概念,不会立马成为脑海中的一部分。
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个的印记,具体使用的时候,可以调用出来。
有人说,读书是简单的,学习是困难的。
原因就在这里。
读完一本书,可能就两三个小时候的事情。
读透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
这个时间量,可能是几天、几十天的时间。
甚至有些概念,只能是知道,等真正理解时,已经过去好多年。
为什么这么说?
只要有心,会注意到,自己做某件事时,可能就回忆起一个信息。
要真正理解,并做到,虽然费力,但值得。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无法产生改变的学习,本质上就是无效的学习,等于浪费时间。
静坐与运动
曾国藩有一条日课: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不仅是在休息,还是在把心放在腔子里。
什么意思呢?
外在看着平静的一个人,很可能内心波涛汹涌。
内心一个念头乍起,又一个念头浮现。
心猿意马,一刻不得停息。
静坐,主要是在收心,“如鼎之镇”。
心一收,就能够保持专注力。
在专注的状态下,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特别高效。
这也是普通人与聪明人的最大的差别。
静坐时,不要胡思乱想,注意感受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在全身的流动。
静极思动。
静坐,能够让人保持专注,高效地学习。
而运动,是在增强人的体魄。
就是教员在《体育之研究》上写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一个体质弱的人,是很难保持较长时间专注学习。
身体的健康,会带动精力的充沛。
很多大佬,都会刻意培养一个习惯,早起跑步。
刻意地做一些有氧运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在训练注意力。
注意力,是极其稀缺的资源。
每天工作八小时,有六个小时候,专注学习与做事,就特别了不起了。
静坐与运动,都是在训练专注力。
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才能深入学习、思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