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人物名家
刘存惠现代水墨艺术院
关注
中国书画人物名家
2018-01-20 阅读9029
刘存惠现代水墨艺术院
面向全国长期招生
举办各种类型的中国画培训班
咨询电话:(微信同号)
135 5275 9507 138 010 40722
刘 存 惠
Liu cun hui
1955年生于北京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
中央数字频道书画频道特聘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扬州市美术馆名誉馆长
艺术活动
师从著名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
擅长写意花鸟及山水画,尤以画风雨为佳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大展,并三次获国际金奖
1996年起在北京电视台主讲《金色时光》、《存惠教国画》栏目,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讲写意花鸟画及山水画
2009年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讲中国写意花鸟画
2009年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邀请,主讲中国写意花鸟画“三十二”字教学法
先后编著出版各种美术教材及电子读物20余种,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讲学,并于2007年成立刘存惠艺术工作室
2016年成立刘存惠美术教育工作室,并长期开办刘存惠现代写意花鸟画高级研修班
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被编入数十种名人录、辞典及年鉴
2002年其作品《富贵图》作为国礼,被赠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
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五洲同春》海外春节晚会上进行书画表演,受到海外华侨华人及国内外各界的好评
2009年9月,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被中央电视台特邀参加“6060”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专访节目
2011年央视书画频道成立五周年被特邀参加《美育树人》节目的专访及书画点评活动
2012年央视书画频道开办刘存惠现代写意花鸟画创作研修班
2013年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文联艺术大家》专辑
2014年杨柳青画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刘存惠写意花鸟画精选》
画为“新”生 师为“心”声
——著名画家刘存惠 文/佟玲
他是赫赫有名的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蜚声国际;
他是北京市特级教师,轻于名利、甘于奉献,注重和希冀的只是能把自己的经验给更多人分享。
他,就是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特级美术教师——刘存惠。
深沉的黑白、优雅的青绿,水墨晕染、线描融合……我们的采访在刘存惠宽敞整洁、古朴典雅的画室里进行。初识刘存惠,他沉稳的神态、亲切的谈吐、洒脱的气质都给人一种胸有成竹、蓄势待发之感;赏其画,简洁得法、清纯流畅,言近而旨远,自成一派,令人回味无穷。我们钦佩刘存惠的画艺与才华,更感动于他这么多年来无私的言传身教。
他说,“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的目标就是一手搞创作、一手搞教育,将创作经验用于美术教育,将教育体会用于美术创作,从而画出更好的作品,培养出更优秀的绘画人才!”
荷塘野趣
师从大家敢创新
刘存惠生长于艺术世家,天资聪颖、悟性颇佳。六岁时,他就跟着曾在天津杨柳青画年画的祖父学画,水彩、水粉、油画、国画,见什么学什么,画什么像什么。就这样,刘存惠的人生,开始与“画”结下不解之缘。
1976年,20岁的刘存惠结束农村插队生活回到北京,在一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一边教课,一边自修绘画技法。“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8年,刘存惠有幸结识了齐白石入室弟子、国画大师娄师白,并正式拜娄先生为师,专攻中国画。娄先生虽已入花甲之年,但对刘存惠的教导仍格外用心,他第一看到刘存惠的画时,就说“这小孩将来能画出来”,而刘存惠也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拼命汲取、刻苦练习。
刘存惠擅长写意山水、花鸟。中国画中的“意”,可以理解为对“意境”的追求,其中有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敬意。因此,他一直记得师傅的那句话,“我所能教你的只是笔墨运用,之后就要看你对生活的体验和领悟了。”
春雨
歌德曾说,“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为了观察荷花的生态习性,每逢荷花盛开之际,刘存惠都会去北京紫竹院公园的荷塘写生,几年下来,写生稿累积盈箱;为了深入了解民族民风,1990年,他带领八名队员“万里采风”,足迹遍及七省、行程一万五千余公里。“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崇尚自然的刘存惠身背画夹,踏遍大江南北,在真实的世界里用心感受、提炼升华,并将之凝于笔墨中、落在宣纸上,创作出了一幅幅流芳的佳作。直到现在,刘存惠每年仍至少带着学生外出采风两次,为创作积累素材、激发灵感。
刘存惠深信,创新是艺术的出路。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国画艺术的推陈出新,“不破不立”这句话他常常挂在嘴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将东西方的艺术有机结合,用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审美取向,绘制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江南春雨》、《润物细无声》、《留得残荷听雨声》等,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构图及时空感上,都带有明显的“刘氏印记”。《七虾图》是娄先生赠与刘存惠的一幅画作,上面题曰:“存惠从余游有七年之久,能不断出新,是吾门客中之有为者。”可见,恩师也以存惠的推陈出新为喜为傲。
留得残荷听雨声
“惠”凌绝顶览无遗
“拿起笔来,心就找到归宿了”,刘存惠说。只要站在画纸前,他就完全忘记了自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流光溢彩的水墨世界里。四十多年的光阴里,他笔耕不辍,不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绘画风范,还练就了三大拿手绝活。
国画创作,最忌讳将宣纸挂起来画,因为这样墨彩很容易肆意横流,造成染画。但是,每每作画,刘存惠都将宣纸直接挂在墙上,墨色随意赋形,快速浸润、渗透、不流不溢,与平铺在桌面上别无二致。立画——此乃刘存惠之一绝。
其二,手快。刘存惠认为,写意的重点是以我为主,笔随我意、物随我形。因此,他的写意画,常常是一挥而就,快速、即兴,却又不失真意。
刘存惠的这两“绝”,在2009年“五洲同春”海外大型春节晚会上展现无遗。“五洲同春”是由中国侨联在新春佳节为海外侨胞献上的文化大餐,分别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国家艺术中心和美国洛杉矶的柯达剧院隆重举行。在晚会上,刘存惠与画家徐湛合作,伴着悠扬的古琴声,在六分钟内完成了3×1.2米巨幅中国画作品《春满人间》,震惊全场。
“在演出的前三个月,我们就开始潜心研究、反复推敲画面构图和表现手法。为了体现与琴声配合的节奏感,我们连走多少步、走的速度都有非常精确的计算和练习。”刘存惠回忆。而演出大获成功的背后,其实还有一段小插曲。
原来,在从渥太华移师芝加哥后,作画的宣纸丢了。“大家急的团团转,冲着我直皱眉头,”刘存惠笑道,“徐湛画燕子用的笔是干的,换纸问题不大;而我写意牡丹一定要蘸足墨彩,一旦换成吸水性差的纸,就很容易染画。”此时,刘存惠的“一绝”派上了用场,他依然完美作画,演出圆满成功。
秋塘听雨
说到刘存惠的画作,不能不提他的第三绝——风雨图。
有一年,刘存惠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写生,正巧烟雨楼外细雨茫茫,楼下荷塘涟漪荡漾。他被此情此景深深感动,灵感顿发;他信手挥洒,一副烟雨图跃然纸上。其实,爱琢磨的刘存惠早就有用明矾混合颜料来给国画留白的想法,没想到这次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种朦胧、迷离的雨意竟然是前所未有过的。
几年后,当这幅作品公开展览时,一位中年妇女在画前驻足了很久,她说,“这幅画让我想起了许多过去的故事。”这让刘存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越是动情的作品,越能打动人。因为,感情是共通的,画有情,才能引起共鸣、才有价值。
教书育人勇探索
人品如画。卸下艺术家的光环,刘存惠只愿做一名最平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他的思想里,没有厌倦、烦躁,有的只是阳光、生命以及对美术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
“当画家难,当美术教育家更难”,这是刘存惠的祖父临终前对他的教诲。这句话极大地刺激了刘存惠,他要用实际行动来告慰祖父,自己不仅能画好,也能教好。因此,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美术教育的第一线,培养出了大批美术工作者。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国画,把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于他人。举办讲座、编写美术教材及电子读物、电视教学等,特别是电视教学,让更多的人爱上了国画,也认识了刘存惠。1996年至今,他在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的《存惠教国画》栏目主讲中国写意花鸟及山水画;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担任写意花鸟技法的主讲教师及艺术指导。就是在电视教学的过程中,刘存惠总结提炼了“三十二字笔墨技法表现规律”,即水的运用、调色方法、行笔变化、笔触组合、浓淡干湿、虚实关系、疏密布局、任意构图。这三十二字规律,为合理运用笔墨造型提出了新的思路,为中国画的教学开辟了一条捷径。目前,国内一些美术教科书、高中现行美术教材中国画教学内容,使用刘存惠的教学方法。
池塘清韵
作为特级美术教师,刘存惠的教学方法独具一格。他上课从来不用别人的作品,他的绘画作品就是范例,不仅自己分析还让学生点评。每次给新学生讲课,他总要展示自己在1989年的一副旧作——春晖图。不过,他是将这幅画当做反面教材,“你们看,这牡丹只是堆了10片叶子,没有任何内涵……”对于自己作品的缺陷,他总是直言不讳,因为他深信,教学相长,一个人要想进步,就必须不断挑剔自己以吸取更新的知识、增强更大的能量。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从教经历使刘存惠感到,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索、创新、修炼的过程。他说,“21世纪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两种素质:在专业上是美术家;在教育上是杂家。上课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师尤其要学会如何表演、如何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因此,刘存惠力求让自己的美术课堂开放、活跃,充满不同的声音,避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他十分推崇“示范性教学方式”,提倡老师必须跟着学生一起画,在同步的创作中,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而学生们的整个思维也都会随着刘存惠灵动的笔触、生动的讲解而活跃起来。
荷风
如今,刘存惠的艺术成就已被编入数十种名人录、辞典及年鉴,数百幅作品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与官方收藏。2002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访欧洲时,将其作品《富贵图》作为国礼,赠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面对这些,刘存惠始终谦虚并满怀感激,“名利如过眼烟云,我要做的是换一个位置来寻找中国画发展的角度,而这个位置就是美术教师;我要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再用我的创作、我的经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
中国画是一种追求精神性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类灵魂的艺术。在刘存惠的世界里,画为“新”生,创新是艺术的出路;师为“心”声,教育是永恒的追求。因此,水墨晕染出的不只是他作为一个画家的光鲜与荣耀,更有他为人师者的精神与信仰……
作品 /欣赏
春雨绿江南
池塘清韵
舞风
梦荷
池塘深处
暖秋
池塘恋歌
紫气春晖
吉利图
春雨随心 润物无声
春晨
初雪赏夜图
和风
春暖江南
秋趣图
深秋
雪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