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暑未消,这味本草既生津消暑,又补肾宁心
“五”这个数字一直是个很特殊的数字。
在探索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时,我们会用到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敛聚、木生长、水浸润、火破灭、土融合,相生相克,运转不歇。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中,我们常用到五音“宫、商、角、徵、羽”。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一味中药,也和“五”有关,那就是有着“一物具五味,五脏皆可养!”之称的五味子。
五味子
五味子这味药,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称为“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性状
本品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以粒大,色红,肉厚,有光泽,显油润者为佳。生用,或照醋蒸发蒸至黑色,干燥后用,用时捣碎。
药性:酸、甘、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五味子的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五味子甲素、乙素,五味子醇甲、醇乙等,还含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中国药典》规定: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于0.40%。
2、作用:本品有保肝、免疫增强、镇静、抗抑郁、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肌等作用。
3、药理:
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促进二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平衡;
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对不正常血压有调整作用,对循环衰竭者,升高血压作用颇为显著。
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并有明显止咳、祛痰作用。
能调节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调节糖代谢,兴奋子宫,改善视力及听力,扩大视野,提高皮肤感受器的辨别力。
其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其种子所含五味子乙素等四种成分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谷一丙转氨酶升高,并对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用好五味子可防六大疾病
1、久咳虚喘
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
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2、自汗,盗汗
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3、遗精,滑精
本品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
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4、久泻不止
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
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5、津伤口渴,消渴
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心悸,失眠,多梦
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
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五味子的服用方法
五味子有两种服用方法:捣碎和直接煮。
所谓捣碎,并不一定是“碎成渣渣”,而是简单地把五味子切成两半,让核露出了就可以了。《雷公炮炙论》里面是这样写的:“凡用,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
五味子的果肉是酸甘咸的,果核是辛苦的,因此,切成两半后的五味子方能“五味兼具”。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入煎剂的时候,大多都是会将其切开或捣碎的。
那么,五味子就不能直接煮了嘛?
也是可以的。
如果您想泻火,那么就把它捣碎后再煮水,因为它的核是苦的,苦能降火;
如果您火气没有那么大,又想通过五味子来补虚或者生津,那么不用捣碎,直接煮就可以。
注意: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