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报李广诏(元狩二年)
此为汉武帝给李广的一封信。李广(? ~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历任景帝、武帝时边郡太守、将军,数击匈奴,威振西北,称之为“飞将军'。公元前119年,随卫青出征,因迷失道路被责而自杀。这信称“报”,是回答一件事。原因是李广曾夜出射猎,被霸陵尉巡查、叱责。后李广被任命为右北平太守,请准带着这霸陵尉同行。可是刚到军中,就把霸陵尉杀了。于是,上书皇帝请罪。汉武帝回他这封信,大谈将军的重要性,应该有威风,不需要请罪。一个将军挟私人小怨,擅自杀人,而皇帝却只看到他对保护统治集团有用处,根本不把随意草菅人命的恶事放在心上,可见历代封建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sǒng),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pù)于夷貉(mò),威稜憺(dàn)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xiǎn),稽颡(qǐ sǎng)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mǐ)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
1、司马法:东周时一部兵书; 2、不式:不敬礼;式:同“轼”,车前横木,古人在车上行礼时,在轼上弯腰; 3、振旅:整顿军事组织;抚师 :安抚军队士卒; 4、怒形:发怒,怒气形之于色;竦:害怕,惊恐; 5、暴:指显露、显扬;夷貉:即夷貊,貊:古代汉族称对东北方少数民族; 6、威稜:亦作“威棱”,威力、威势; 7、憺:恐惧,此作动词; 8、报忿:报怨,此指对外敌; 9、图:要求、希望; 10、徒跣:光着脚; 11、稽類: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12、指:同“旨”,此言旨意; 13、东辕:把车辕向东,指去右北平; 14、弥节:同“弭节”,驻节,停车。白檀 :地名,右北平的一个县; 15、“以临”句:去到右北平正当盛秋时节,意指秋季马肥时,外族容易进入掳掠。
将军,是保卫国家的爪牙。《司马法》说:做将军的,登车不行'式’礼,遭遇丧事不回家守孝,整顿军旅、安抚士卒,以便征讨不服从者。他统制着三军的意志,统一战士的力量,发怒使千里震惊,振威使万物俯伏。因此名声显扬到夷、貉的边地,神威使邻国恐惧。那末,报怨除害,以战争制止残杀。这就是我所希望于将军的。若是去掉帽,光着脚,来磕头请罪,哪里是我的旨意呢?将军,您就只管统率军队,把车辕向东而去,在白檀地方停留下来休息,到了右北平正是盛秋时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