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内核是液态的,这意味深长
'科学家们花了数百年的时间探测地球的核心;继阿波罗任务后,又花了40年时间测量月球的核心。而在火星上,我们只用了两年。'
——Simon Stähler
自2018年底“洞察”号登陆火星,科学家就一直在记录火星上的地震活动。
至今,“洞察”号搭载的探测器已经记录了733次不同的火星地震,这为科学家了解火星的内部构造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
【注: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都很微弱,达到3.0-4.0级的地震只有35次左右】
基于这些数据,7月22日,《科学》杂志刊载的三篇论文详细介绍了火星的内部组成,其中确认了一条关键信息:
火星的中心是熔融的。
地震波在星球内部的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和形状各不相同。因此,通过记录地震波(红线)从震源(红点)到 InSight(白点)的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推测火星的内部结构。
和地球一样,火星从表到里也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不过火星的地壳很薄,测算的深度只有不到100公里。与地球不同,火星的地壳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完整板块,而非几个构造板块的组合(当然,断层、岩石裂缝还是有的)。
和地壳相比,火星的地幔就厚多了,大约1560公里。
不过最有趣的还是火星的核心,它的半径竟然有1830公里。此外,通过对地震波进行分析,科学家发现火星的核心呈现出熔融态的特征。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
我们从头说起。
早在1965年,第一个成功“路过”火星的探测器(“水手4号”)就发现,火星上几乎没有磁场。
这个问题很严重。没有磁场,意味着火星直接暴露在太阳风的威胁之下。而被太阳风洗礼的水分子会直接分解掉。
换言之,现在的火星表面几乎不可能有水,更别提智慧生命了。这给了科学家们第二次打击。
诶,第二次打击?那第一次是啥呢?
第一次是金星。
今天,火星几乎是太空移民的头号选项。然而几十年前,科学家们之所以开展火星探测,一定程度上是金星“泼冷水”的结果。
美国登月成功后,人们不禁产生了一个设想:“咱们能不能找个第二故乡出来呢?”
这一找,还真有,那就是“金星”。
站在当年的观测水平来看,金星无论是体积、质量、引力都和地球差不多。更重要的是,金星上有一层足够浓密的大气。相比之下,火星在以上所有条件里都不如金星。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探测器就飞上去了。
很可惜,金星虽然有厚厚的大气,但大气中满是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让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飙到了400℃……金星作为“第二故乡”的可能性瞬间被排除。
本来是找个第二故乡,结果找了个“超级烤箱”,你说这情何以堪呢。
回到火星。
刚刚提到,火星上几乎没有磁场,这让寻找“第二故乡”的科学家们大失所望。那我们就要进一步追问:火星为啥没有磁场呢?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地球的磁场入手,来推测火星的情况。
【注:严格来说,咱们地球的磁场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还在“理论猜想”层面徘徊。】
先说原理:
你拿着一个磁铁,反复戳下面这个闭合线圈,就会产生电流;而运动的电流就会产生磁场。
简单吧~
再看地球:
地球的地核分为内、外两部分,主要成分都是铁和镍。
内核外核成分相近,形态却不同。内核里压强极大,铁和镍基本不会流动;而外核的流动性就比较好。
内核外核并没有相互隔绝,而是在相互流动、转化,再结合地球的自转,就让地核近似成了一个转起来的线圈。
线圈有了,手里的磁铁在哪呢?
最常见的解释和高温有关。地球内部温度非常高。在高温下,地球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导电的等离子体——这就是“磁铁”。
“磁铁”和“转动的线圈”都凑齐了,我们的地球才有了磁场,进而有效抵御太阳风的侵袭。
火星为什么几乎没有磁场?
如果咱们把刚刚的理论往上“套”,结论就呼之欲出了:也许火星的核心已经不怎么流动,甚至完全冷却了——成了个实心的球。
这也是过去主流的猜想之一。
但是,正如开头介绍的那样:经过两年的研究,科学家们确认火星的中心(至少有一部分)是熔融的。“线圈”很可能是存在的。
这意味着,过去的认知也许会被颠覆,作为“预·第二故乡”的火星或将呈现给我们一个全新的面貌。
当然,火星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我们仍不确定这层熔融物质的底下,是否会有像地球那样的固体内核。
“We’d still love to see the big one”
——JPL’s Mark Panning,
co-lead author of the paper on the crust.
1987年,人类试图靠自己打造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号”。
1991年9月26日,随着8名科研人员的进驻,这个系统正式开始运行。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勉强维持了三年后,1995年1月,最后一批“居民”从“生物圈2号”撤出。
之后,这个花费了2亿美元建造的设施被改造成科学实验室,成果颇丰。其中几处设施向公众开放,成为景点之一。
人类寻找“第二故乡”的理想矢志不渝,新家园的道路却是坎坷而艰辛。
“生物圈2号”或许是一场失败,却也是一个警醒。
当我们壮志凌云,奋力“摆脱大地狂野的束缚,去触摸上帝的脸”,别忘了“生物圈1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