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方国平
中国有句古话: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还有句话:“送人一条鱼,够他吃一顿的。教人如何钓鱼,他一辈子有鱼吃。”由此可见,培养一个人独立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是何等重要。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听、说、读、写各项语言实践活动中来。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差异很大。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天、地、君、亲、师”等级观念极强,老百姓也习惯于从命。在外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对老师和学生影响颇大。比如说,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习惯于“一言堂”,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也难得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不鼓励人们去冒险,不鼓励自我表现、个人奋斗、社会竞争等。在这种陈旧观念的束缚下,人们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对权威提出异义。反映在教学上是学生依赖性很大,往往是被动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个人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呢?
首先,应该加强英语学习的目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外语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一种语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习该国的文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教师要不断进行双语比较,深入浅出地分析那些容易混淆的地方,使学生能够克服母语的干扰。
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不少学生只是把外语看成一门知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单词,到头来费了不少工夫,只学了一些单词、拼法、句法等语言形式,却忽略了语言形式具有的表达功能。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就要鼓励他们开口说,动笔写。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英语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英语交流的环境,帮助他们进行语言的实际应用。在课堂上老师可根据每课书的内容,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开始学生会有畏难情绪,教师可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英语或用课文中学过的句子来表述。练习多了,学生胆子就大了,有时他们之间还能用英语展开争论。
另外,国外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也可以供我们借鉴。一位中国留学生将其九岁的儿子送到美国小学就读。令他惊讶的是学生没有教科书。看着儿子整天背着空书包去上学,他忧心忡忡,担心儿子荒废学业。可一年以后,他发现儿子的英语长进了许多。放学以后,孩子不直接回家而时常去图书馆,还不时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后来孩子能熟练地利用网络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并能洋洋洒洒地写出几十页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分出了章、节,并在篇后列出参考书目。这是在中国读研究生时才运用的写作方式。反观我们培养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马拉松式地学了十几年英语,应试能力还可以,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很值得我们反思。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