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黄陂区GDP突破八百亿大关,首次超越省直管市仙桃
大家知道,开放是历史的必然,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不发展,不开放死路一条,这是一个普通的规律。就黄陂来讲,这几年,我区经济之所以能得到较高速度的增长,区级财力之所以能得到相应的增强,全区老百姓的收入包括干部工资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应该说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的扩大。
武汉市黄陂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9.19亿元,名义增速15.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2.93亿元,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48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37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额增12.9%。工业投资增长1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1亿元,增长10.9%。
其中第一产业113.1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360.84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335.23亿元,增长10%。据悉仙桃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13亿元,黄陂区于2018年已超越省直管市仙桃市。此前,黄陂区先后于2015年超越省直管市潜江市,当年黄陂区 577亿元,潜江市 557亿元。黄陂区于2010年超越省直管市天门市,当年黄陂区256.97 亿元,天门市219.48 亿元。
据悉,2018年湖北省GDP最低的地级市分别是随州市1011.19亿元,名义增速8.07%,鄂州市1005.30亿元,名义增速10.97%,恩施自治州870.95亿元,名义增速8.7%。若各区域名义增速保持不变,黄陂区分别将于2022年、2024年、2020年超越随州市、鄂州市和恩施州。
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促发展成为黄陂富民强区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值得认真总结和继续发扬的经验和工作法宝之一。总结这些经验,我们从中得出,发展的速度决定于开放的程度,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开放的水平。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
近两年,在项目引进上,我们自己与自己比,有很大的变化,有一定突破。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我区的重大项目不多,具有战略支撑和拉动作用很强的工业项目偏少,导致目前产业链不长,加工配套能力很弱,这些是我们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武汉市其它城区相比,我们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
近年,到东西湖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到达12家,国内500强11家;江夏区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97个,其中109个建成投产;蔡甸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并陆续投产;新洲区近两年引进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武钢江北基地等大型工业项目,而且这些工业项目发展后劲很足。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是,这些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后其产业定位比较明确,而且不少进入了产出期,进入了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期,进入了税收稳步增长期,而我区近年引进世界500强4家,引进的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也只有10家,许多企业真正产出效益还没有,还处于投入、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以,我区如果不能在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不能在招商引资上奋起直追,那离兄弟城区的差距就要拉大。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区财政收入超过蔡甸和新洲,但这只是暂时的,如果项目跟不上去,很快就会掉队。对外开放,项目兴业,必须紧紧围绕项目来进行、来开展、来落实。怎样围绕项目来开展工作?
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建设,努力在项目的策划上实现新突破。同样的道理,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有项目难发展。在项目库的建设上,近两年我们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突出了“项目化、资金化、政策化”,在很大程度上围绕项目做文章。在各区处于领先水平,应该说具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认为项目建设已经大功告成,因为这些项目很多还是写在纸上。如何落实?怎么启动?需要我们认真策划。我们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产业重点、空间布局乃至具体项目包装策划还需要下苦功夫,要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有份量、有强大吸引能量的招商引资项目,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继续抓紧抓好。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真正把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产业现代化作为项目优先和主导,以此来培植壮大自己的产业,延伸产业链、做强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