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憨皮和一个坏怂的悲剧故事

这两天看了两部非常有趣的电影。一部是最近颇有黑马之势的《无名之辈》,上映11天票房已经接近4亿元,豆瓣电影上的评分也上升到8.3,我看片时放映厅里几乎满场。另一部是唐高鹏导演,王学兵、马伊琍、朱耕佑主演的公路电影《未择之路》。之所以把两部电影放到一起说,是因为电影的主角都是小人物,且都非常土,而且非常有趣,值得你看。

《无名之辈》讲述两个弱智的劫匪抢劫不成遇上了高位截瘫求死不得的女主,引爆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悲剧故事。《未择之路》则是始终忘不了已经离婚妻子的男主无意中遇上一个被绑架的孩子,两人在茫茫戈壁沙漠上演绎出一段超越血缘的深厚感情。后者刚获得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最佳影片奖。

虽然《无名之辈》和《未择之路》都有一些不足和硬伤,但我却非常喜欢两部影片处理小人物的悲喜剧风格。《无名之辈》里的眼镜和大头以及《未择之路》里的二勇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标准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前者是智商极度低下而心气极度高傲意欲一抢成名的蠢蛋(美国和香港的喜剧警匪片里常有这样的角色),后者则是情场和生意场乃至人生中的失败者。有意思的是,两部影片并没有满足于表面化的戏剧表演,而着力刻画小人物的内心的柔软和脆弱。眼镜其实从来不像他的外表那么凶恶,他就是一个捡了一条死蛇来炫耀的懦弱小孩,逃不脱被嘲笑的厄运。大头也不是善于作恶的劫匪,女人的一句谎言就可以骗得他团团转。二勇被妻子抛弃却一直惦记着她,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妻子的安宁,尽管他知道妻子已经跟了别人。所以,看这两部电影,笑着笑着我们不禁就流出了泪水。喜剧而能让人伤心,这喜剧就有意义。

我们曾经有过“高大全”的时代。那是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叫《金光大道》,后来还拍成电影。男主角叫高大泉,是一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民英雄。后来,我们就把塑造完美的英雄人物的创作手法称为“高大全”的创作模式。那是一个神化英雄的时代,艺术作品的主角必须是“高大全”的完美典型,小人物没有立足之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我们的艺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高大全”消失了,代之以无数的小人物,并且慢慢地沉迷于猥琐、落后、奸猾、卑鄙的人物心态。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中既没有完美无缺的“神”,也很少奸猾、卑鄙的“鬼”,大多数都是碌碌无为而善良真诚的小人物。每一个人都有善良之处,也都有卑劣之时。所以,《无名之辈》和《未择之路》唤起了我的同情心。真实地去探索每一个小人物心底里的悲伤、痛苦,展现他们的丑行和善举,既不神化,也不矮化,才是艺术家真正该具有的态度。

更喜欢《无名之辈》和《未择之路》里方言的运用。前者是西南的贵州方言,后者是西北的甘肃方言,立即将你带入那个荒凉的情境,那种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感觉油然而生。记得好像是二十多年前,国家电影局曾经出台过规定,电影演员必须说普通话。于是,我们就看到操着标准普通话的领袖人物们在银幕上侃侃而谈,心里总觉得怪怪的。看了《无名之辈》和《未择之路》后,我更意识到这样的规定之荒唐了。电影只是艺术品,不是语言教科书,不需要每个人物都说标准普通话,而应该说人物该说的话。我以为,《无名之辈》和《未择之路》的方言用的特别好,完全符合影片的情境和人物的身份。尤其是憨皮和坏怂的称谓,活灵活现。这才是生动的小人物,这才是有个性的好角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