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精编 | 吴文武:现代化视阈下国家治理的三种状态研究

作者简介 /Profile/

「吴文武」经济学博士,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又要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两大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前者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也是后者的目的和结果;后者是定国安邦之策,也是前者的根本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对国家治理常态的系统考量,构建“正常”、突出“超常”、警惕“异常”,构成“三常”治理的内在逻辑,既规范个体行为,纠正错误行为,形成社会规范和秩序,实现有序发展、协调发展,解决社会缺序乏力的“通常”问题;又采取超常举措,铸就致胜优势,补齐致命短板,应对致乱突变,实现创新发展、超常发展,解决社会不优不强的“非常”问题;还要警惕异常现象,居安思危,防控风险,夯实发展基础和后劲,不“死”在“安乐”中,不“输”在守旧中,不“败”在斗争中,实现安全发展、持续发展,解决社会不安不稳的“失常”问题,确保国家游刃有余,实力强、韧性足,既“常安”又“长安”。

01

    构建“正常”:经国序民、协调发展的制度逻辑
法治与德治融合共进。在国家治理中,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都是治国方略,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法治讲法,也要讲德,融入德的理念和要求;德治重德,也要重法,融入法的精神和要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两手抓、两手硬,营造守法崇德的社会风尚。
秩序与活力和谐共生。社会稳定有序,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得到有效发挥,社会就有活力,发展就有动力;反之,社会就会僵化,死气沉沉。要建立健全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会运行机制,摆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走出一条“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路子。
“共建共治共享”同舟共济。社会是社会各方的命运共同体,要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命运与共、相向而行、协同发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02

    突出“超常”: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构筑优势要超常。优势就是实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就国家而言,创造、形成、拥有优势,是应对竞争、斗争甚至战争的需要。一个拥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对内,可以赢得先机,更加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促进更好更快发展;对外,可以掌握主动权,引领发展、影响世界。要牢固树立优势意识,既巩固和发扬既成优势,如“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又不断打造更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优势。
补短板要超常。任何个人、组织或区域、国家都有各自的短板。短板有新旧、显潜、虚实等之分。短板不补,必然吃苦。要及时发现短板,正视显短板、挖出潜短板,以超常之举补足旧短板、防止新短板,实现追赶发展、超越发展。补短板,应谋划在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补什么,需精心论证,分轻重缓急;补到什么标准,需统筹平衡,把握好度;怎么补,需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
应对突变要超常。突变是自然界或社会中非连续性的突然变化现象,是爆发式飞跃、质变。突变伴随人类,突如其来,时有发生。应对灾难性突变,必须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依法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善于从突变中捕捉和创造机会,在“挑战—应战”中创新发展。

03

    警惕“异常”:居安思危、安全发展的历史自觉
警惕温水煮青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些逐步受伤或丧命者,其演变过程与“温水煮青蛙”效应如出一辙,由于对事物、环境等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生理上的条件反射逐渐丧失,心理上的警惕性逐渐钝化,行动上的盲目性逐渐扩张,待到察觉时早已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失去努力而堕落,失去戒备而招灾。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不沦为被煮的“青蛙”。
警惕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产生的效应有正面、负面之分。避免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需要在初始时找准正确方向,选准制度安排,否则,后面的发展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提高制度变迁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以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实现国家发展和治理目标。
警惕“受制于人”。争取主动,减少被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掌握主动权,就能“致人而不致于人”,反之,就被动,就会挨打,就会受制于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必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建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完整的生产链条、完全的产品门类。要加强战略谋划,全面系统研判我国科学技术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升自立能力、自主能力和反制能力,争取战略主动。
注:原文刊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全文约17000字,以上内容为文章节选,仅代表作者本人学术观点。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