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不仅分早晚,还分公母?老话“立秋无风是灾年”,真的吗?

如今正处在三伏天内,很多人感慨天气炎热,待在空调室内还好,一出来就会热得浑身受不了。其实不光是我国,北美更是出现了罕见高温,科威特气温更是飙升至70℃,让人无法想象,甚至还出现了热死人的事件。

目前四川、两湖、新疆、甘肃、广西、河南等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其中西北、中部气温高达35℃以上,而四川东、湖北西、陕西中南部、湖南、重庆、河南西、山西西南等地局部更是达到了38-40℃。接下来高温还会继续持续,西南东部、江南中南部、华南中北部、西北、江淮西南、江汉西和南部在接下来一个礼拜仍然有35℃以上的高温。

天气如此炎热,很多人也期待秋季早点到来,这样天气才能更凉快点。而如今距离立秋不到一个礼拜,不少人内心颇为激动,认为立秋来了,天气就会凉快不少。然而,农村老人常言“秋后加一伏”,也就是说,立秋后还会继续热上最少10天,也就是“秋老虎”,真的如此吗?

01、立秋分早晚,还分公母?

立秋是秋天首个节气,此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秋天也随之到来,此时大地暑气逐步消散,庄稼也到了生长的关键时期,再过上一个多月就可收庄稼。不过,立秋刚好在“三伏天”内,立秋并不意味暑气消散,到了处暑节气才会出暑。

在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老话,字面上理解很简单,如果立秋早的话,那接下来天气就比较凉快,如果立秋时间相对较晚,大概率会出现“秋老虎”。

那么,怎么判断立秋早或晚呢?今年立秋天气又如何呢?

立秋早晚其实是从农历来判断的,在民间看来,如果是在农历7月前立秋,那就是早立秋,也是“公秋”;如果是在农历7月后立秋即为晚立秋,也就是“母秋”。今年立秋时间为农历的6月29日,自然就是早秋也就是“公秋”。

不过民间也有一个说法,立秋在白天即为早立秋,秋天来的比较快;立秋如果是在晚上,那就是晚立秋,此时还会继续热下去。今年立秋为8月7日14:53分,对应的就是“早秋”,如此来看,立秋后天气不会持续太长高温,很快就会凉起来。

当然,也有人通过入伏当天是双数还是单数判断,如果入伏对应的农历当天为双数,那证明天气不会太热,凉的早;如果是单数,那就表明接下来天还会继续闷热。今年入伏是农历6月初二,为“双数”, 这说明今年立秋后气温会下降更快一些。

判断接下来的天气热不热,民间还有一种判断方式,也就是中秋,如果中秋在9月23日前,秋老虎后劲不足;中秋如果在这之后,那立秋后还要再热上很长时间。至于为何是以9月23日为基点,还因这一天是秋分之日,秋分时南下冷空气到来,气温下降。今年中秋刚好是9月21日,在秋分之前,如此来看“秋老虎”不会持续太久。

02、立秋俗语有哪些?

1、“立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时正是农作物如水稻、玉米、黄豆等的快速生长期,不少秋收作物都在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比较高,同时此时还处在三伏天内,水分蒸发快,如果不下雨的话,作物的生长可就不是太好了。

因此,老农们期待立秋时降雨,这样就可缓解“伏旱”,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也能让天气降温,因此大家才会“欢喜”。

而立秋过后就是处暑节气,为何这一节气下雨就“万人愁”呢?因为在这一节气刚好是玉米、高粱等秋季作物的收获期,一旦在此时降雨,那接下来秋雨会接连赶来,不利于庄稼的收获,且收获回家后,晾晒也是一大难题。

同时,处暑时中晚稻正处在灌浆期,一旦雨水太多,那晚稻的灌浆必然会受影响,同时雨水多了更容易倒伏,产量、质量都会下滑。

2、“立秋无风是灾年”

从字面上来看,立秋这天如果不刮风的话,那农作物的生长就不会太好,庄稼很难丰收,这该如何理解?

其实立秋后依旧处在三伏天,此时气温高,大地蒸腾作用强,这对作物的生长不是好消息,特别是北方雨水偏少,很容易就会出现“伏旱”现象,作物缺水枯死。

如果立秋这天没风,那表明陆地和海洋气压处在平衡状态,冷空气无法进来,热空气也不能上升,就不会出现降雨情况,对作物的生长不利,接下来产量可能不会太高,因此才有“立秋无风是灾年”这一说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