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刚经》—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

唐代宫廷手稿《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尺寸为457.3X25.7厘米,硬黄纸,有乌丝栏;共残存十纸,每纸长47厘米,高15.7厘米,卷首残存近半纸;每纸31行,行17字,卷尾齐全,有题记;全文本应为5189字,在流传中仅余4500字。出土于敦煌,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作者刘弘珪,资料不详,有手抄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传世。此卷书于唐代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十一月,为武则天为母亲祈福而发愿敬造的经书。卷后题记有抄写时间、用纸数量,书手、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详阅者、装潢手、使、判官等人的信息。通篇近五千字,无一错字,无一漏字,无一败笔,字体飘逸,规整隽秀,笔法极为丰富,每一个字都神采飞动,潇洒有态,堪称小楷的极致,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底和书写功底,是一部书法字典式的作品。此作成书之后,被武则天痴迷一生。从总体的艺术气息和技法的完备程度上讲,此作堪称唐人写经最高的水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梵语: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禅文化及日本禅宗佛教的基础经书。经书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其中有众多翻译版本,但鸠摩罗什的译本最受推崇。几代人认为吟诵《金刚经》将赋予人无限的荣耀,人们竞相复制与印制,因此得以广泛流传。prajñā 意思为“智慧”;pāramitā 意思为跨越生死,到达教化的彼岸;“金刚”喻意为坚定与对智慧渴望。佛经的基本信息为如果一个人的信念固若金汤,他就可以摆脱所有的痛苦和煎熬。

《金刚经》相传是释迦牟尼佛在祗树给孤独园为须菩提尊者而宣说的经典,南北朝时期的开善智藏大师持诵金刚经多有灵验感应,唐朝以后的僧人,将本经视为阐扬佛性密意的经典,更因为禅宗各祖师的提倡,地位甚高,唐玄宗敕定《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为三教中最重要的经典,并亲自为此三经作注。宋代公家则以《金刚经》测验僧侣。明成祖因国师临济宗的姚道衍之请,集僧俗二界善知识作《金刚经解》。

唐.刘弘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