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看奥运,讨厌鬼伊藤美诚VS开心果张雨霏,成长环境如何塑造人?

“如果说中国选手的实力有100分,就算我只有20分,也很有可能赢,只要在精神上击垮他们。”
这个口出狂言的人是伊藤美诚,日本媒体所谓的日本乒乓球“大魔王”。
在前几天结束的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被中国选手孙颖莎以4:0的分数横扫!
作为一个观众,我看着这一幕特别解气!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其实有点心疼这个00后的小姑娘。
因为她的妈妈,用所谓的“梦想”骗了她一辈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伊藤美诚的父母都是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所以在怀孕期间,她妈妈不仅每天都要看乒乓球比赛,还要给肚子里的伊藤美诚解说比赛。
伊藤美诚出生后,父母离异,所以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予了这个孩子。
伊藤美诚2岁开始拿起乒乓球拍,幼儿园的时候就每天练习7-8个小时,伴随她的永远是妈妈的讽刺和训斥:
“从这个方向打来的球,你接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
“这个球你打了些什么?!集中精力!”
就连上厕所都不能超过3分钟,因为怕她偷懒。
后来她妈妈甚至在厕所贴满了伊藤美诚输掉比赛的照片,警醒她面对现实。
就算她不小心跌倒,妈妈的第一句话也是“为什么会摔倒?你是不是想故意受伤来逃避训练?”而这些都只有一个目标——打败中国队。
妈妈甚至会在伊藤美诚睡着后,在她耳边念叨“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

在这样父爱缺失、母爱又极度高压中成长起来的伊藤美诚,她的性格其实是有缺陷的,这样看她两次跟中国队比赛之后的极端表现也就可以解释了。
从小她的世界只有比赛、输赢,和打败中国队,并且已经深入骨髓,成为她的血肉。
她习惯了用心理暗示给自己灌输信念,也必须借助各种“狂言”来催眠自己,才能获得信心,来对抗自己内心的懦弱。
所以赢,她忍不住口出狂言,输,她却很难接受。
因为长期在妈妈的高压下为了一个目标奋斗,最终这个目标没办法实现的时候,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们能看到,同样是日本运动员,福原爱被很多人喜欢,而伊藤美诚却被很多人讨厌。
一个人脸上写着她过去的经历,伊藤美诚在高压下长大,她从小就有超常的求生欲。
但她的母亲却营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充满竞争的关系,这不仅让伊藤美诚缺乏观众缘,未来也很可能难有比较和谐的亲密关系。
家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我们来看跟伊藤美诚有着类似经历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
张雨霏的父母都是专业的游泳运动员,也是很小的时候就被带着去游泳池玩。
但也许正是因为知道当运动员有多辛苦,雨霏的妈妈并没想过让女儿成为运动员,只是觉得她作为游泳运动员的女儿,至少应该能游的像模像样一些。
所以一直到雨霏上小学,妈妈都没有对她游泳这件事儿特别上心。直到女儿表现出来了极高的天赋,妈妈才把雨霏送进了专业队。
而张雨霏的父亲,早在她5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她和妈妈,这成为了她想要游泳的另一个动力。
极高的天赋+后天的刻苦努力,让张雨霏在2018年之前一路顺风顺水所向披靡。
但人的心态不可能一直都好,在18-19年的赛季中,张雨霏陷入了职业生涯的低谷,也跟妈妈表露出来不喜欢游泳的态度。
这个时候雨霏妈妈的第一反应是自责,
“女儿不喜欢游泳,那是什么力量在一直推着她坚持?我知道,是她不想让妈妈失望。”
所以她找了教练,分别跟雨霏沟通,希望给女儿启发,尽快调整状态。
在妈妈和教练的不断支持下,终于在2020年的时候,雨霏妈妈明显能感觉到女儿的状态回来了,整个人开始变得更加积极、自信。
所以我们看到的张雨霏,爱笑、乐观,遇到困境也能积极面对,在100米蝶泳错失金牌后,马上调整状态,在后面的比赛中连下两城,拿下两块金牌。
同样是从小缺失父爱,为什么两个孩子会呈现出这么明显的差异呢?
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们的主要抚养人,也就是妈妈,有着很大的差别。
伊藤美诚的妈妈离婚之后,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她内心深处其实是觉得自己这是为了孩子好。
我们能看到她在被采访的时候,对于孩子最大的骄傲就是打败中国队,跟伊藤美诚赢了比赛时的表情一模一样。
在我的情感咨询中,有很多女性伤心时会对孩子发泄情绪,说出这样的话“我跟你爸不离婚,可都是为了你!”“你爸不要我们了,你可得为咱娘俩好好争气!”。
把这些夫妻感情中的矛盾投射到孩子身上,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造成极大的影响。

好的家庭提供滋养孩子一生的养分,不好的家庭带给孩子需要一生来解决的问题。衷心祝愿大家生活在有爱的环境里,也能把爱带给你的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