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 《深圳书店“阵亡”录》开始征集线索

【此文写到最后,突然产生征集深圳“阵亡”书店名录的想法】

深圳报业大厦新闻眼的某时某刻。图/夜书房资料

先顺着昨天公号内容往下写——

苦想多日,没有弄清这套远景版“世界文学全集”是从哪里走进“夜书房”的。昨天电脑前随意浏览,竟然“妙手偶得之”。

深圳报业集团新媒体大厦开张办公,深新智媒系统随之启用。中有全媒资料检索,昨天下午我先在对话框中输入“胡洪侠”,点搜索,但见数千条目应声而出。嗯,嗯嗯,我不免在虚荣中频频点头,自我满足了一会儿。再输入我的几个笔名,嗯,也都在。我忽然想到什么,对着对话框发了片刻呆,然后输入“姜威”二字。

那些熟悉的标题,那些才气乱冒、妙语横飞的文字,都在。

真好。

我记得1992年他就呼吁深圳应该建设大书店了。我把那篇文章重读一遍:骈文句式,成语连珠,如此华丽,当年不知几人欣赏。

又在目录中发现《前尘书事成云烟》一文,发在2005年5月19日的《深圳晚报》上。我对此篇印象不深,于是点开慢读。

“我1991年春节后来深圳……”

对啊,姜威是1991年春节后来的深圳,比我早了一年半。这个时间点很重要,深圳第一代藏书家,那时开始聚集了。接着看——

“……提一个大帆布箱子和两个小提包,里面除了生活必备用品外,最有分量的是一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的《辞源》修订本(四卷本),一本上海辞书1979年版的《辞海》缩印本,以及八、九本岳麓版的周作人文集。我从哈尔滨乘火车到天津转车,一路到深圳花了近六十个小时,连个硬座也没有,硬是把这一堆书扛到了目的地。”

多么精彩的一段文字:平实,节奏感甚佳,充满细节,信息量饱满。千万南下闯深圳的人中,一个从哈尔滨出发的爱书人,六十个小时的火车,一路站着,扛着辞源辞海周作人,在1991年的春天,来到深圳。这将是深圳移民史上的一个经典画面。我认为是。

文章接下来就回忆他在深圳逛过的书店。先从杂货店里买《金瓶梅》说起,然后依次提到位于老街、红岭路、华强南路等处的新华书店,接着再说特色书店:深圳书店、博雅艺术公司、图书馆书店、黄金书屋、愚仁书社,最后又怀念了一番时已消逝的深圳古籍书店和深圳商报读者服务部。

【我前几天公号文章曾提到深圳商报读者服务部,姜威的忆述比我详尽,我会找个机会重写这个题目。今略。】

这篇文章勾起我无数回忆。读到“图书馆书店”一节时,更有一团乌云,刹那间消散。我似乎都听到云散的欢快声音。姜威写到:

“深圳图书馆书店,设在图书馆的大厅里,空气流通不大好,每次淘书都弄得一身臭汗。不过图书馆书店总是有些好书让人惊喜的。后来这家书店扩大了规模,在院子里搞了一个长廊,摆了好长好长一溜书,逛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我在这里买了一套盗印台湾版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集,还有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从1978年到1986年陆续出版的世界文学全集丛书中的几十本。”

是了是了!“读者长廊”!远景版“世界文学全集”,我就是在那个长廊买的!姜威买了几十本?我没有买那么多,十几册而已。

那么,我何不再搜一搜“读者长廊”?

不搜不知道,一搜,标题《10岁“读者长廊”被拆除》赫然入目!

是2004年4月29日晶报记者欧东勇的稿子。报道说,一些热心市民给本报打来电话称,深圳图书馆旁边的“读者长廊”被拆掉了,去向不明。已开业10年,“读者长廊”在深圳家喻户晓,很多市民认为,虽然“读者长廊”属违章建筑,但一旦拆除,情感上有点不舍。据悉,此前国土局已下过通知,“读者长廊”属于违章建筑,在这次进行的净畅宁行动中,必须拆除。欧东勇接此报料,特地赶到图书馆——

记者看见拆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几名工人正在砌围墙。有好几名过路的市民停下脚步,纳闷地说:“'读者长廊’去哪了?”一名过路的市民说自己对“读者长廊”非常有感情,小孩都是在“读者长廊”买书看书长大的,他知道记者来采访,忙说自己有书店的电话,于是记者联系上了“读者长廊”的老板易抗。”

我就是这时候知道那天和老大哥热情话旧的“yikang”原来是“易抗”二字。

欧东勇接着写道——

记者看见易抗时,他正在被拆除掉了的“读者长廊”最里端,使劲地吸着烟。他告诉记者,他是长沙人,家里四代以开书店为业,自己曾在湖南省新华书店工作。1994年2月只身南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张罗,6月份“读者长廊”正式开业。易抗感叹说:“'读者长廊’被拆掉了,我感到不舍!”易抗告诉记者,因为堆书的仓库也被拆了,上万册图书好不容易找了7个地方才堆下来,下一步怎样他也不知道。

深圳陆续消失的书店很多,我主编文化广场时曾经策划过一个专题,题为“那些消失了的深圳小书店……”,邀集众书友各写文章,向几家“阵亡”的书店一一致敬。当时没有写“读者长廊”,是我们漏掉了,还是一时找不到人写?还是认为“读者长廊”太大了,不算小书店?岁月深深,全无印象了。

又搜到一条“读者长廊”即将开业的消息,是1995年3月1日深圳商报上的新闻,特引用在此,算是迟来的致敬——

【本报讯】(记者廖永平)记者昨天从市图书馆获悉,该馆将在图书馆左侧开设“读者长廊”,以方便读者看书购书。市图书馆左侧原是一个单车停放亭。为了方便群众,春节期间,他们在这个地方摆上桌子,放上各种各样的书刊,结果招来了不少读者。负责这里外摆书刊的图书馆新文海图书有限公司易抗总经理说,摆这书摊原想丰富不回家过年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结果广大群众反映非常好,最多一天销售额达数千元。群众纷纷要求,把这临时书摊规模办大一点。鉴于此,最近,他们已着手整修书摊的硬件设备,安上电灯,盖好避雨棚,焊制好书台架,争取能摆上2000多种书刊。同时,他们也已与全国300多家出版社联系,准备每年挑选一二万种书刊丰富书摊,满足读者要求。同时,把全国图书目录表贴到书摊上,读者可以预订。另外,着眼多选一些少儿读物,办少儿图书专柜(摊)。

最后,向几十年间陆续“阵亡”的深圳大小书店致敬!

还有哪些深圳书店已经消失?恳请你留言告诉我!

(0)

相关推荐

  •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书市、书铺、书摊

    文化古城时的文化环境,除去各种图书馆之外,还有不是图书馆而更为自由的"图书馆",那就是正月里厂甸的书市,平时琉璃厂.隆福寺街.东安市场中的丹桂商场书铺.西单商场的书铺.以及东安市场 ...

  • 萧登║读书遐想

    周末,又下了一场雨,晚秋的雨可是不常来的,即便是多雨的岭南之地.只是,这似冬似春的时下,雨比以往多了些许造次.弦竹听清幽,夜雨伴昏灯.在季节的聚散离合里,身处阴冷的雨天,我翻开了本<雨天的书&g ...

  • 新人驾到:与书为伴【张泽峰】

    我自小就喜欢书,父母是老实.勤奋的庄稼人,加中无藏书.上世纪70年代初,陪伴我童年成长的精神食粮就是小人书.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我要想购买本小人书那主要靠卖家中的废铜烂铁.糟麻袋片,或者捡知了壳 ...

  • 曾经的春安路书店一条街,你有没有在这买过书?

    曾经的春安路书店一条街,你有没有在这买过书? 位于芜湖市镜湖区黄山中路与北京中路交汇处,徽商城对面,老新华书店.每天都有周末书摊会比较多,七八家书店,书摊十几个.#芜湖头条# 2020-12-05

  • 艺术与阅读 | 因书而美——世界图书馆与书店摄影展

    为进一步丰富阅读推广内容,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发挥图书馆美育教育作用,将阅读推广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在第26个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举办2021年"艺术与阅读"美育展览系列活动. ...

  • 我爱逛书店

    我爱逛书店 □吴波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是谁,是什么模样,我这个读书没那么广阔的人是丝毫不知道的,但是这句话,我确是耳熟能详,且时常在脑海里浮现 ...

  • 爱深圳的N个理由

    公园跑步.呲牙咧嘴跟自己斗得狼狈时,大神级别的跑者轻快地掠过,留下一句鼓励满满的"加油!" 白石天桥上.一个中年人在给两个衣衫褴褛.满面风霜的老人拍合影,背景是车水马龙的滨海大道和 ...

  • 那一年,苏州旧书卖疯了!

    绿茶绘苏州古旧书店三楼一省堂. 苏州近代旧书业发达众所周知,但是到底有多红火,最后的疯狂又是什么时候?不妨了解一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年份的销售情况. 近读旧报,<新民晚报>第6版(195 ...

  • 我是怎么会喜欢上看书的?(作者:齐子林)

    原创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 今天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我是怎么会 喜欢上看书的? 齐子林 最早大概是从看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