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三十年来伊泰集团一个煤炭企业的艰难崛起

内蒙古伊泰集团是鄂尔多斯市本土最大的煤炭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成为“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房地产开发、生态修复及有机农业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是“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一个缩影。我们顺着历史的足迹,回看30年来伊泰集团走过的路,看看一个从五万元起家的民企,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大型控股企业,跻身中国民企五百强。

创业的家底:1988年3月,张双旺带领伊克昭盟乡镇企业处20名行政超编人员和经批准调来的10名业务骨干,和盟行署签订了承包原盟乡镇企业公司为期5年的协议书。当时办公司的启动资金是5万元的开办经费和40万元的财政借款,这就是全部的家底。

起步就赔光了底:公司成立确定主攻煤炭,主要是突破煤炭的运销,兼营其他。但是实施过程中连连受挫,很不顺利。先是办了个砖瓦厂,干得红红火火,突然一个来自甘肃的员工工作时一只脚踩在了皮带里边,伤了一条腿,救治花了3万多元钱,送回甘肃老家,剩余的人全跑了,本地人讲迷信,说这个地方风水不好。因此,办砖厂不但没挣钱,反而赔了钱。其次,创办了个露天煤矿,花了3万元钱,连煤的面也没见到,即宣布失败。看看!伊克昭盟最初办煤矿叁万元就能开个露天煤矿。第三,搞黄芪,合作伙伴不行,派去管理的同志也不行,也赔了钱。第四,弄了个大理石厂子,厂房还没建起来,成本比售价还高,宣布下马。到了当年六七月份,就把5万元钱折腾光了。还有,搞无毛绒挣了10万多元钱,不久追查下来,说超出营业范围,把挣的钱全部拿走不说,还罚了两万元,真是雪上加霜。一年下来,办砖瓦厂、大理石厂、挖煤窑、做药材和绒毛生意以及跑煤炭业务,总共亏掉了20多万元。5万元开办费花光了,还动用了10多万元借款。看来大企业开始也不是顺风顺水。

求得转机走上破冰之旅:正值国家能源战略重点西移,他们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乌海、包头、准格尔地区先后建立煤炭发运站,借助包神铁路、丰准铁路、集通铁路相继开通的契机,把煤炭外运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主业,开始了跑车皮、要计划、争取运力等一系列艰苦的破冰之旅,做起了资源转换的大文章。资金欠缺,张双旺找到农行给贷了49万元。买了10个自备车,千方百计才给上了户头。当年8月22日上了线,从乌海给乌拉山拉化肥,一个月除了给几十号人开销以外,还能挣4万~5万元,终于把吃饭问题解决了。从此走上了发展的路子。然后继续买自备车,增加煤炭的发运能力,最后增加到40列1871节。当时财政借款第一年要求还3万元,第二年还7万元,第三年全部还清,5年内不承担上缴国家利润的任务。他们第一年没有缴,第二年缴了80万元,第三年上缴400万元,第四年上缴500万元,第五年上缴了1030万元。盟委、行署决定对他们嘉奖,奖了49.5万元,张双旺作为法人代表领了12.35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伊克昭盟盟委、行署奖励个人超过10万元的第一次。

发展目标再次转移:1992年春,第一轮承包期结束了,张双旺感觉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煤矿建设,以及公路、铁路、发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刚提出修建准东铁路的主张,就有人认为这是把钱往水里扔,是胡闹。他认为如果不修铁路,仅仅依靠汽车长途跋涉,就没法参与市场竞争,任何时候都会处于被动地位。力排众议,还是决定修建准东铁路。自1998年11月8日开工建设,到2000年12月16日,经过2年的建设,准东铁路正式建成运营,而且实际投资比预算降低了三成,被评为全国地方铁路优质工程。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有人就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守住运煤通道赚点流通的钱过个小康日子就行了。但张双旺认为,家乡宝贵的煤炭资源不能被简单地卖出去就行,要站在国家的角度、站在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们积极扩大煤炭产能和经营领域,建煤矿、投资水泥产业、修铁路、买货轮、发展非煤产业,开展多种经营。

面临新的危机: 从1998年到2001年,煤炭行业全国亏损,市场不景气,公司效益大幅下滑。1998年,伊盟盟委、行署决定对公司进行体制改革,公司成为国有控股企业,国家持股63%,职工持股37%。2001年6月,集团公司投资7.6亿元,苦心经营并初见成效的子公司---蒙西水泥公司按照政府安排从伊煤集团分立出去了,这是公司自1988年创立以来遇到最严重的事情,让全体职工人心惶惶,很多人对公司后期发展并不看好,选择离开公司。当年11月,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将国有股从集团公司全部退出,公司进入了资产重组阶段,职工的身份也由国有控股企业职工转换为民营企业职工,实行了全员持股机制。2002年度过了市场疲软期,迎来了煤炭市场大好形势,并开始机械化技术改造,公司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在转型发展中崛起:从2002年起,伊煤集团就积极支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煤间接液化国家能源基础科学研究,既为企业寻找出路,也为行业探新路。2006年,由伊泰出资控股,联合神华集团等5家企业与首席科学家李永旺及科研团队,成立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实施产研合作。伊泰在建设16万吨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2009年3月20日,项目首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合成粗油品,打通了工业化示范的全部流程。2009年3月27日,顺利产出我国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第一桶合格成品油,2010年至今实现了“安、稳、长、满、优”的运行。截至2018年3月,装置累计运行2721.76天,共生产各类产品144. 0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8.72亿元,获得了利润2.61亿元。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规模化生产油品的问世,也标志着伊泰集团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高度,翻开了新篇章。在稳定运行16万吨/年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7月7日,伊泰120万吨煤基精细化学品项目一次性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在确保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的前提下,生产装置一个系列仅用了不到20天就达到满负荷稳定运行,创造了国内煤化工行业新的纪录。

民企创造的奇迹:伊泰集团用3年时间建成了当时全盟年利润过千万元的企业;用5年时间建成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用9年时间利税突破亿元,达到了1.4亿元,并建成了国家大型企业;用10年时间B股上市,成为“中国煤炭第一股”;用20多年的时间建成国家大型煤炭骨干企业。经过30年的奋斗,现在公司总资产超过1100亿元,员工7000多人,共有直接和间接控股子公司74家,生产矿井11座,煤炭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年,拥有500多公里自营铁路,过亿吨储运能力的煤炭集运站。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伊泰排名第214位,在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排名第16位。公司自创立以来,累计上缴税费超过700亿元,企业经济贡献率连续多年位居鄂尔多斯市地方企业之首,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