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火焚绣楼(中)

火焚绣楼(中)

王玉珍口述 张子训整理

胡金榜抄近路赶到周举人家,正赶上玉兰小姐马轿车子进门,守门家丁,一声吆喊:“姑奶奶赶会回府!”马轿车子就驶进院子里去了。胡金榜空跑得一头汗,还是没瞅着个与姑娘说话的机会,好不扫兴!正在发愣,把门的家丁不耐烦了,喳喳呼呼发威风:“"唉哎哎——哪来的小子?还小吗?站人家门口跟竖枪的样——快走开!”想跟人家千金见面说话,那还不是鼠吃昊天二——想云彩眼儿里去了吗?饱学书生,又不是傻子,只好松拉松拉回家。
进了家,把那周玉兰赠送的汗巾包儿悄没声儿地放在家主楼子里,又怕爹娘知道了骂他亵渎祖宗;拿来放在书箱里,又怕老鼠咬了,虫子蛀了;拿来塞在枕头底下,茶不思,饭不想,蒙头大睡。咋啦,有心病啦。他已认定那马轿车子里坐的是周小姐周玉兰,周玉兰进庙烧香,哭鼻 抹眼泪,定是碰到不顺心的事。周小姐为啥给我撂这个手巾包儿呢?她认出我了吗?咋?想迷啦?还没迷,要说周玉兰,还真跟这胡金榜认识,咋认识的?话说到这里,得发个小杈。
原来这胡金榜家隔壁,曾住过一位扬州蛮婆,做的是花脂粉、金银首饰一类的生意。生意人能说会道,跟人是见面熟,主顾多,人缘好。年纪相仿的,称她好大嫂;晚辈后生,就称她好大娘、好大婶儿。周举人家就是这好大娘的主顾,那周玉兰曾经拜在好大娘跟前,称她为好干娘。周玉兰年幼的时节,曾隔长不短就到好干娘家来住几天。
小孩见小孩亲,住得又近,两人就常在一块儿玩,比着背《三字经》《千家诗》,或者玩“挑兵”“拿羊”“打瞎捂眼”。两个孩儿玩得像一个人,大娘时常跟他俩开玩笑:“好,好,干娘当红媒,给你俩做媒。”
“做媒干啥呀?”
好干娘笑了:“叫你俩一个当新娘子,一个当新郎官呗!”
后来,周玉兰年龄渐大,周老太家教就严起来,再加上那好蛮婆生意做发了,在界沟集赁了房子开铺子,两小孩子就再没见过面。
话别岔远了,拐回再说胡金榜。自打那四月十二赶会回来,对周玉兰是朝思暮想,茶饭无心,渐地就骨瘦如柴、卧床不起了,爹娘慌了手脚,求医服药药无效,烧香求神神不灵。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胡家却又是昼夜不安,度日如年。眼睁睁撑到八月里,胡金榜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两个老人悄地商量给孩子准备后事。胡金榜是一会儿清醒一会儿迷糊,哪恁好儿,这话叫他听着了。胡金榜一听自己已是将死的成色了,吓了一大跳,浑身冷汗,跟水洗的一样,把娘叫到病房:“娘啊!孩儿快不中了吗?”
娘含着两眼泪安慰他:“孩儿别说傻话啦,没影儿的事儿,你心里到底弯着些啥,沤烂肚里也不能跟娘说说吗?”
胡金榜从枕头底下摸出来那个手巾包儿,把四月十二那天赶会的情况,一五一十跟娘说了。娘把两手一拍,含着两眼泪笑了:“孩儿啦,你可真是个死心眼子,枉当个男子汉大丈夫,咋跟个妇道人家一样没见识哩?要说让周家小姐跟咱结亲,也许咱高攀不起;要说想跟她见上一面,把话儿说透,这八九不离十,也不一定办不到。你且把心放宽,我给你找你好大娘问问去。”
金榜他娘叫老头子守着孩子,一手巾包儿兜了一二十个鸡蛋,就去赶界沟集找好大娘,出了门又折回头,把儿子的命根子手巾儿也拿上。话说简短,穿街过巷,金榜娘已是来到郝家京广绒花铺。好大娘胖嘟嘟地发了福,一眼瞧见老邻居,大脸笑成牡丹花。叫小郎看着铺面,把金榜娘让到客座里。金榜娘这般如此一说,可把好大娘疼坏了:“我日他个浪娘,玉兰这泥子也可怜呢,两个混账舅子,眼高鼻子洼,大睁两眼把她往火坑里送,听说龙潭寺黄家那幌子钻人家的篱笆子,叫人打得卧床不起啦!八月十四就是他们的喜期哩。咱孩子这事,我后晌就办,好说歹说,也得让他见上一面,也好让他死了这个心。”
当天半后晌,好大娘拾掇好了她的老行当,一口轻便藤箱,里头装的是哈达缎子朱红纱,苏州胭脂南京粉,梳头用的刨花儿水,搽脸用的姐妹霜,一什八锦,净是鲜东西。甩开一双男人似的大脚板,不则一时,来到周府门外。把门家丁一见主人的干亲家到了,哪敢怠慢,打躬施礼,迎了进去。丫鬟仆妇慌着要传禀老太太、大奶奶、二奶奶,好大娘一摆手:“姑娘奶奶们,不用麻烦,各忙各的,还当我是个客吗?待一会儿我去找她娘们儿絮聒,我得先看看俺闺女哩。”一路说,一路径朝后院姑娘绣楼走,小丫头伸头一见好干娘,拍手打掌忙传禀,周玉兰迎了出来,扶好干娘上楼落座,亲亲热热叙了起来。好大娘说:“听说闺女的大喜就要到啦,干娘才从南京办的货,带来些样品,叫闺女挑挑。”周玉兰就无可无不可地看干娘的箱子,缎子鞋面四色线,翡翠玉簪珍珠串,都提不起姑娘的兴头,最后掀出个红线包儿,姑娘眼睛一亮,伸手拿起,打开一看,红绫汗巾四方方,折枝玉兰绣中央,里头包的一串串,朱红线绳把钱穿,正是自己的东西。好干娘支派走小丫头,开门见山:“妮儿啦,你可把人家害苦啦!为的这个包儿,那个孩子可是卧床不起啦!”这般如此,把胡金榜如何拾包,如何撵车,如何吃药无效、求神不灵说了一遍。
周玉兰面红过耳,羞答答地说:“干娘,想当初我不过是看他洗脸没有手巾擦,怪可怜的,想递给他个手巾闺女又没那个厚脸皮,无可奈何,才做出这事。这一串钱又值几何?不过是个压手巾的坠子罢了,可没承想这小哥有恁般真心实情。干娘啊,眼看闺女已是有婆家的女儿啦,就比方说俺不嫌他家穷,俺娘俺哥俺嫂能答应吗?你回去跟他说,如今木已成舟,叫他死了这个心吧。”说到这里已是扑簌簌两眼落泪。
资料来源:《界首民间故事集》
(0)

相关推荐

  • 范朝阳:忘不了的邵东土特产/六、扎菜干娘

    [作者简介]范朝阳,邵东县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男,1973年11月出生.喜欢诗歌.小说,近年工作之余偶有创作.以自身经历,痛感较之所谓调研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之名利双收,文学创作 ...

  • 麝月的假痴不癫(红楼梦中三十六计)

    上一段说晴雯和孙悟空的时候,我在最后抛出一个问题,晴雯和麝月我是放在一起说的,说晴雯像孙悟空,那么麝月像猪八戒吗?现在我来回答一下,抛开长相的因素,挺像的. 您可能还记得,说刘姥姥的时候,我说刘姥姥是 ...

  • 那一缕 乡愁

    古人云:泊舟移相问,或恐是同乡. 终年流漂异地的游子,在遍及全国,走向世界的行旅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就业岗位上,总禁不住浓烈的乡恋,不倦的思回,和融入血液.刻进骨子里的的乡情. 不经意间偶遇,公差巴士. ...

  • 【巧联求对564】出句:亲娘干娘丈母娘,三娘教子(河南 史宝明)

    [巧联求对]第564期 出句:出句:亲娘干娘丈母娘,三娘教子(河南 史宝明) 机巧:"三娘教子"双关,戏剧名. 即日起,点评规则有所调整,即每期精选不超过10比优秀对句,并由主评写 ...

  • 朱元璋有两个干娘,一个受到朱元璋的厚报,另一个却死得早

    至元五年,朱元璋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朱五四带领全家迁到了太平乡孤庄村,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二十郢社区二十郢,孤庄村比较偏僻,人烟也稀少,朱元璋在这里认了两个干娘. 朱元璋的第一个干娘为赵母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火焚绣楼(下)

    火焚绣楼(下) 王玉珍口述 张子训整理 好干娘也陪着心酸:"妮儿啦,那孩子不是个不懂事的,他只要跟你见上一面,也就心满意足啦." 周玉兰壮壮胆捺住定盘星:"既然干娘说啦,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火焚绣楼(上)

    火焚绣楼(上) 王玉珍口述 张子训整理 界沟集自古就有个四月十二会.一到逢会,河南河北,人山人海.戏台搭到河北沙滩上,满河坡都是听戏的.<反杨郃><地塘板><罗章跪楼)&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赵安  搜集整理 老和尚化缘到黄家庄,黄员外又请他吹笛子.那位黄鹤姑娘自小和尚走后,就盼他早日再来.这天她正在绣楼上拿着木鱼玩,听说和尚来了,便忙将木鱼往枕边一放,朝后花园走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赵安  搜集整理   大家都知道"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可是,却不知道这句话传错了一个字,把"鹤"字传成"河"字了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鸡冠花

    鸡 冠 花 于中举整理   很早以前,李家庄有兄妹二人,哥哥叫李友,妹妹叫佩兰,父母早亡,兄妹俩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李友长到了二十三四岁了还没有说着媳妇,心里有点着急. 这一天,太阳晒红了东山墙,李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当归的传说

    当归的传说 赵同心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晋国有个叫鲍兴的青年,父亲早故,家中只有老母妻子三人,小俩口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安乐.这一年,鲍兴被晋惠公征集戍边打仗,临行时他想,近些年来秦晋两国战火不熄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人言和乌虫

    人言和乌虫 于中举整理 相传在淮北一个山脚下,有一青年农夫,名叫信实.因为家境贫困,常到山上打柴,卖了买些油盐米面度日. 有一天,信实在山下草棵里见到了一条受伤的小黑花长虫,看它可怜就揣在怀里带回家来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田麻搂柴火

    田麻搂柴火 ○张王氏口述 张子训整理 田麻的爹死得早,撇下他跟他娘过苦寒日子.娘纺花,田麻就扛着一把耙子,天天到那寥湖里搂柴火.说话间,田麻就成了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天,正碰上人家割荟草,乱柴火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傻子学舌

    傻子学舌 范子林 口述 范子东 整理   从前,有个王员外,四十五岁才得了个儿子,叫傻蛋.说他傻,也并非真傻,就是有点半傻不精的,脑子不灵活,心眼不够罢了. 傻蛋长到十七八岁时,仍是傻乎乎的满口傻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