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方能成才

当下,许多大学生离开校园,带着梦想与激情走向社会,走进基层一线,在和实践“拥抱”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青春方向和人生价值。

然而,与之相反,还有这么一部分年轻人,当他们尚未走向社会的时候,对于未来的工作,早已在自己的心中设下了许多“条条框框”:活儿要轻,福利要高;离家要近,钱要赚多。有个顺口溜是为这些人画像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数到手抽筋。

日前,《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栏目报道:邹乐,一名毕业不久,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阳光、帅气,干劲十足。然而,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半年后,最近,邹乐老觉得每天提不起精神,头也是晕乎乎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细细一想:“公司离家里的单程接近2个小时,来回便是4个小时!”刚进公司还不觉得,但现在他越发感到每天都休息不好,而且很累,不仅影响到了工作效率,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大幅降低。邹乐不由得感慨:“唉!这是人待的地方吗?!”与当初刚毕业时的豪情万丈相比,邹乐现在简直判若两人。随即,邹乐想到了辞职。

读着邹乐的故事,我想到了《庄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叫朱评漫的人,“学屠龙于支离益 ,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朱评漫散尽千金,遍访名师,终成屠龙之法,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因为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胸怀大志的朱评漫因为没有施展本领的对象而成天下笑柄。这就是成语“屠龙之技”的由来。

“无龙可屠”是朱评漫终不能施展才华的外部条件,也就是说,朱评漫无法施展“本领”,不是因为个人“道不明”,“德不彰”,“才不具”,而是因为“天下无龙”。个人的才华是一个人成才的内因,但是,外因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砥砺意志,是其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方面。

“砥砺者,磨刀石也。”刀具与磨石不想结合,就难以闪闪发光。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如果不走向社会、走向基层、深入实践,一遇困难和挫折便打退堂鼓,整日渴望过着安逸、舒适,风刮不住,雨淋不着的逍遥日子,终究无法“施展才华”。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工作”作为青年联系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不仅是自我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更是青年人能否发挥自身能力,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的最重要一环。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走向社会之时,实现人生理想与自我价值。当遇上困难,有了这样那样的不如意,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正确的态度不是畏缩,举步不前,抑或“辞职”,而是想方设法“跨”过去。如果一遇困难就“闪”,就“躲”那么,自己学得的一身本领将毫无实际用途,最终会导致“天下无龙可屠”的结局。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所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如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避免“兴奋—平淡—无趣—沉沦”的“高开低走”,使自己始终激情如初、劲头不减呢?这就需要从个人的头脑里找答案。常言道: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态度,就有了恒久做好一件事情的“动力源”,就会把居家远近等放到一边,就能够处理好事业与享乐的关系。

最美丽的风景在工作中描绘,最迷人的彩虹在劳动中闪现。老想着享乐,美丽的彩虹与你永远无缘。一旦把“工作”当做回报社会之举,当成“走心”之旅,一个人就不会老想着“居家的远近”;带着爱心、责任心、恒心去奉献,一个人绝不会终日慵懒,“每天提不起精神”。

在实践中砥砺意志,从劳动创造中汲取营养,把工作所获转化为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青春才能出彩,人生才能更加亮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