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至少应该守住,这四条底线

作家冯骥才在《底线》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就是,有些人的底线高一点,有些人的底线低一点,有些人能够始终坚守住自己的底线,有些人的意志却不够坚定,压力稍微大一点,他们就有可能会放弃自己之前的底线。

事实上,坚守不住的底线,根本就不叫底线,所谓底线,就是我们做人最根本的原则,是绝对不可触碰,更不可越过的东西。

也许有一些人不理解人为什么一定要有底线,其实,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毫无底线,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任何事情,那么他不可避免地就会伤害到别人,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幸福。

无论我们是什么人,无论我们处于什么位置,我们都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些底线,让自己去坚守。

另外,有一些底线和原则,是人人都需要去遵守的,这些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也是判断我们的人生是否有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标准。

可以这样说,做人,就至少应该去坚守住某些底线,只有当我们坚守住这些底线之后,我们才能去谈幸福,谈意义。

不孝之事不可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孝道的国家,古人一直说“百善孝为先”。直到今天,孝顺也依然是一种备受推崇的美德。

我们每个人其实也应该把孝顺作为自己的一道底线去坚守,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是有很多恩欠的,他们生育了我们,也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受了很多辛苦,把他们最好的爱都付出给了我们。

如果没有父母,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来到这个世界,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孝顺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些不能够孝顺父母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也不能得到幸福,因为他们不孝顺父母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个坏的榜样,当他们自己变老,孩子长大的时候,很可能也不会孝顺他们。

而在社会生活之中,那些不能够孝顺父母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不能被尊重的人,别管他多么努力,都于事无补。

当然,有些人可能情况特殊,他们的父母虽然生养了他们,却并不真正爱他们,甚至根本不在意他们,这样的人也很容易形成偏激的性格,我们也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他们一定要去孝顺自己的父母。

但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的,我们的父母可能不是什么完美的父母,但最爱我们的人一定是他们,所以,为人子女的,一定要懂得报答。

不义之财不可取

物质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抛开物质去空谈理想,谈情怀,谈精神食粮,都是不可取也不可靠的。说白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创造价值,去赚钱来维持和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只是,物质生活虽然重要,我们也不能为了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不择手段,就像古人说的那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别管那些东西多么诱人,不管财富多么唾手可得,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就是不对的。

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钱没有了,赚就可以了,品格和原则如果丢掉了,就不知道要做多少事情才能够弥补了。

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原则,因为如果你没办法守住这个底线,你将会活在遗憾和后悔之中,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善之事不轻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可能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圣人教诲,但即使是成年人,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容易。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自己做了错事,但这个错事如果影响不大,后果不恶劣,自己也就没有必要自责和愧疚。

但这样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恶事再小,我们做了,也是为恶,善事再小,我们做了,也是从善。

人要有一个善恶的判断,更应该要求自己,不要轻易做任何不善良的事情,因为当我们做善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直生活在阳光之下,而当我们不善良的时候,内心就会出现阴影。

不信之事不可为

信守承诺,是一项很重要的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言而无信。我们做人,应该坚守信守诺言的底线,要懂得去兑现自己的承诺,做一个重诺守诺的人。

很多人会忽略这个底线,认为即使不守住它,对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成为了一个不信守承诺的人,我们的人生可能会过得一塌糊涂。

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需要和别人接触,需要互帮互助,互相扶持才能够走到人生路的终点。

那些许下了诺言却不兑现的人,时间久了,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也没有人再愿意与他们相处,他们会变成孤家寡人,一生孤苦无依。

所以,这样的底线一定需要去遵守,只有这样人生才能幸福。

文:倚马看花

(0)

相关推荐

  • 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这几条底线都应该守住

    文/墨然 人这一生不光要为自己活,更加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才算不白活一趟. 不管做什么事情,凡事都应该有个原则和底线,这样做人才不算迷失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各种挫折和困难,不能因为生活而丧失了自 ...

  • 懂规矩,守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来源:网络 <韩非子·解老>云:"万物莫不有规矩." 人生在世,与人交往,修身养性,处处都离不开规矩.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01.规矩,是一种分寸 中国有 ...

  • 人生路上,守住这几条原则,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文/飞鱼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说:"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这句话的意思说,一个人如果被外界的事 ...

  • 上了大学,请尽量守住这三样东西,不然很容易“堕落”

    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再从大学走入社会,很多人都是以这种轨迹生活着.不过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处处受父母的监管,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很多事被父母安排得好好的,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 ...

  • 守住做人底线

    守住做人底线 窦 旭 民 人生不长不短 转眼就是百年 有的人一生功成名就 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 有的人一生奔放激荡 有的人一生袅袅轻扬 有的人一生跌宕变换 有的人一生平静安祥 人有追求就有理想 人有理想 ...

  • 婚姻里,女人只要牢牢守住这3样“东西”,男人就不敢放肆

    每一个女人在结婚的那一刻,都会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期待,都会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个人可以恩爱有加,夫妻可以幸福到老. 然而生活中,真正实现了自己对婚姻的渴望,真正收获了幸福的女人少之又少.太多女人正是因 ...

  • 女人要坚守的五大底线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有些东西固然重要,但有自己的人生才是一辈子的事情. 1.不要留在一个不爱你的人身边,即使他多 ...

  • 征服男人的有效手段:一强,二弱

    很多人会觉得,若是遇到了一个真心相爱的人,自己一定会倍加珍惜,而后与之携手到老. 可实际上,没有谁的爱情是一帆风顺,不用努力经营就能白头到老的:爱情也不是你们相爱就能让这段感情一直延续下去:爱情更不是 ...

  • 人过四十,守住这“四条底线”,福气越来越多

    老祖宗告诉我们:"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人到中年万事休",四十多岁的人,恰好处于中年人的"中间位置",是最无助的时候.父母慢慢变老,孩子 ...

  • 【处世哲理】一个人不管到什么年纪,都要守住这四条底线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一个人不管到什么年纪,都要守住这四条底线     有人说,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确 ...

  • 夜读丨人一生须守住的四条底线,一个都不能突破

    文/民生周刊 人生在世,需要底线.底线是我们做人的尊严,是我们为人的骨气,更是一个人的高贵品格. 守住自己的底线,就是守住了人生,守住了未来. 人一生须守住四条底线,一定不能突破. 再穷,不能坑朋友 ...

  • 无论怎样,都要守住的四条底线

    艺述史官方原创 要问当下最缺的是什么? 我认为是底线.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喝得烂醉,也敢开车上道:一个人心情不好,就去报复社会,抢劫杀人:一个人挤破头想赚钱,就去 ...

  • 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要守住这四条底线

    作者:北叔 朗诵:如初 来源:北叔有约(ID:beishu2016)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守住底线,才能守住人生的幸福线. --兹心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如初朗诵 ...

  • 做人该有的四条底线,守住才能心安!

    做人该有的四条底线守住才能心安!             来自人民夜读网          底线是人品的最低限度, 也是生而为人的必要条件. 底线,看不见,却扎根于心:摸不着,却影响终生. 1.生活再 ...

  • 做人该有的四条底线,守住才能心安

    思想精髓 昨天 底线是人品的最低限度, 也是生而为人的必要条件.   底线,看不见,却扎根于心: 摸不着,却影响终生. # 生活再苦,也不能阴险狡猾 人生苦短,有的人,在苦中生出善良之心,有的人却在苦 ...

  • 哲思|做人该有的四条底线,守住才能心安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底线是人品的最低限度, 也是生而为人的必要条件. 底线,看不见,却扎根于心: 摸不着 ...

  • 哲思 | 做人该有的四条底线,守住才能心安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Beacon of Hope Johannes Bornlöf - Beacon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