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从实验中得出一个新发现:和谐共振原理或能无病不医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无论开始学习什么语言,首先要学的就是“语法”。语法的重要性,就像建房打地基的重要性,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在上面建起稳固的房子。同样的道理,只有学好了语法基础,才能组词造句汇成一段段通顺的话语。在我们的记忆里,初学语法时,老师对我们的苛刻完全可用“眼里不揉沙”来形容——无论是标点符号用错,还是主谓语搭配不当,或者句子残缺不完整,抑或用词重复等,老师都会毫不吝啬地批上两道红色交叉线。我们人类对语法的要求比较严格似乎可以理解,如果说动物也如此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呢?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日本京都大学两位生物学家阿布健太郎和杜边大,曾对孟加拉雀做过有趣的语法测试实验。
他们先录制了一段雀鸟的鸣叫声,然后将录制的雀鸟鸣叫声播放给30只其他的雀鸟听,其他雀鸟听到播放出来的鸣叫声,有的会跟着节拍一起鸣叫,有的会时不时地扑扇几下翅膀,有的会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总而言之,其他雀鸟对播放出来的雀鸟鸣叫声似乎很是习以为常,仿佛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然后,两位生物学家便展开了第二步测试。他们将录制的雀鸟鸣叫声剪切成了14段,用A~N从头到尾依次标记,之后开始用不同的组合顺序拼连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先打乱两个小段的顺序,比如,将D和G的位置互换,其他小段仍按原先顺序不变。当再次播放给那些受测试的雀鸟听时,他们发现,雀鸟们在听到与第一次不同的鸣叫声后,除了只有一两只雀鸟异常安静地似乎在仔细听播放的声音外,其他雀鸟与第一次测试时的表现似乎并无太明显差异。
两位生物学家再次改变拼连组合的顺序,从改变两个小段,变成改变四个小段,每测试一次,都会将原先的雀鸟鸣叫录音改变得更加混乱。在进行了十几次测试后,两位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当改变两小段的顺序时,只有一两只雀鸟表现得异常安静,似乎在仔细地辨别声音的轻微异样;改变四小段时,会发现有四五只雀鸟表现得时不时地有些不耐烦的样子——突然快速叫几声,似乎是对播放的鸣叫声异样的不满和指责,突然又来回地走来走去,仿佛很生气的样子,还有一只会在听到异样的鸣叫声片段时会迅速扑扇一下翅膀并发出几声“啾啾”的异样鸣叫;改变五或六小段时,30只雀鸟有一半会变得似乎心烦意乱而不安的样子;改变八小段以上时,雀鸟们对播放的混乱的鸣叫声便不再有任何不适的反应,就像没有播放之前的表现一样。
这个有趣的测试引起了两位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难道动物们也很在意它们语言的语法错误?
进一步研究后,两位生物学家得出了初步的推论:鸟类之间也存在自己的交流语言,语言的高低频率的组合就像我们人类语言的不同词汇组合一样,也存在一定的语法规则。轻微的语法错误或许不会让人感觉不适,但语法错误太过明显和严重的话,就会让人感到不适而难以理解。对于雀鸟也同样如此。比如,“我在地球上望星星”,“我望星星在地球上”,“我,地球上,在望星星”,后面两个虽然改变了词汇的位置,但不难让人理解。但是,如果改为“星星我望地球在上”,就成了一个语法错误得不知所云的句子了,让人读起来理解起来都会感觉不舒服(若是听到有人这样说话,估计不是被当成脑子出了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所以,当生物学家改变八小段以上的雀鸟的鸣叫录音时,雀鸟们反而不再受其影响而是变得像平常一样,很可能在雀鸟们看来,播放的不再是同类的鸣叫声,而是环境噪音罢了。
当轻微打乱录制的鸣叫声时,等于是轻微改变了雀鸟语言的高低频率之间的完美组合,如同在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中突然夹杂了轻微的杂音一样,高级乐师很容易分辨出来,但对于普通学者们却很难听出来。所以,在生物学家初次改变两小段时,只有一两只雀鸟表现得异常安静,仿佛正在仔细聆听分辨同类鸣叫声中的语法错误。
随着生物学家对录制的雀鸟鸣叫声修改的地方越来越多,雀鸟们听了后表现得不安、躁动和反常的数目也越来越多,为什么鸟儿们难以忍受同类鸣叫时的语法错误呢?
生物物理学家在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后,结合物理学知识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族类的沟通语言,或通过发声,或通过肢体语言,或通过心电感应,或直接用脑电波彼此交流。对于依靠声音沟通的动物而言,实则依靠的是声波变化的高低频率,即声波振动频率的高低组合。和谐的振动频率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能让听觉神经舒适地接收传递的信息。一旦和谐的振动频率被打破,听觉神经就会首先受到刺激,然后会传输给大脑的各个神经系统,进而引起听者的各种可能的反常表现——躁动,不安,惊恐,焦虑,烦乱等。
也就是说,鸟儿们实则不是不能容忍同类的鸣叫语法错误,而是与鸟儿本身达成和谐共振的声波振动规律被破坏后,引起了鸟儿身体的各种不适,所以才会出现反常现象。当雀鸟族类遵循的声波振动规律被大幅度破坏时,就会切断共振效应,此时雀鸟自身频率不再受到共振效应的影响,所以又会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样子。
从两位生物学家的这个实验,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推理:
弦理论向我们揭示,宇宙万物的形成皆源于弦量子的和谐振动,振动的频率和方式的不同,决定着生成的基本粒子的不同。而基本粒子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元,因此,宇宙万物实则由基本粒子的振动频率和方式来决定。换句话也就是说宇宙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彼此之间的和谐振动决定的。
所以,原子弹能将一座城市化为乌有,不是因为原子弹的威力太强大,而是因为构成原子弹的基本粒子的振动频率对其他物体而言,具有极大的和谐共振破坏性,破坏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和谐振动,被构成的物质当然无法再维持原先的形态而瞬间坍塌。
这个和谐共振理论,也适用于医疗。人之所以生病,正是因为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振系统出现了不和谐的偏差,从而导致构成身体的一些基本粒子无法维持原先形态而变异成了不该存在的其他物质(比如癌细胞)。如果能用共振的原理修复身体出现的不和谐共振偏差,那么就可以抑制并消除生成的异类粒子,让病人恢复原先的健康状态。
(PS:「星际迷航」里使用的“快速皮肤再生器”,“快速骨骼修复器”,“伤口愈合器”等,其原理或许正是“和谐共振原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