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药——淡竹叶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用于清心,可与黄连、生地、木通、甘草等配伍;用于渗利湿热,可与滑石、茵陈、通草等同用。
炮制
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性状
本品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品考
(1)淡竹叶的块根形似麦冬,华东地区有称之为“竹叶麦冬”者,非中药之麦冬。
(2)淡竹叶并非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var. henonis (Miff)Stapf. ex Rehd.之叶。
(3)江苏地区有以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全草称淡竹叶,二者疗效不同,不宜混用。
(4)淡竹叶一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叶(鲜竹叶),而是另一种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叶等药所组成的方剂,它所用的竹叶,都是鲜竹叶,不是淡竹叶。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现在一般药店中大都不备鲜竹叶,如处方只写竹叶,都配淡竹叶。如需用鲜竹叶,必须临时采集。淡竹叶的根,据文献记载,能破血堕胎,有待研究。
生境分部
野生于山坡林下及阴湿处。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产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此外,安徽、江西、四川、福建、河南等地亦产。
复方
①治尿血:淡竹叶、白茅根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热淋:淡竹叶四钱,灯芯草三钱,海金沙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竹叶汤 竹叶 桔梗 生姜 附子 葛根 桂枝 甘草 防风 人参 大枣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本草易读》)
④石膏汤 竹叶 石膏 麦冬 大米 人参 半夏治大病瘥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本草易读》)
文献摘录
1.《玉揪药解》
味甘,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利水去湿,泻热除烦。
淡竹叶甘寒渗利,疏通小便,情泻膀胱湿热。
2.《名医别录》
味辛,平、大寒.主治胸中淡热,咳逆上气.其沥,大寒,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其皮 ,微寒,主治呕 ,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3.《滇南本草》
味甘、淡,性寒。治肺热咳嗽,肺气上逆。治虚烦,发热不眠,退虚热,止烦热。煎点童便服。
4.《得配本草》
畏皂刺、油麻。
甘、淡,微凉。入手太阴、少阴、足阳明经。清咳气上冲,除风邪烦热,止吐血,利小水。得芍药,清肝胆之火。
得橘皮,治上气发热。佐小麦、石膏,治时行发黄。苦竹不入药。
5.《本经逢原》
甘寒,无毒。
发明 淡竹隰生嫩苗,叶绿花碧,根须结子,与竹绝然不同。性专淡渗下降,故能去烦热,清心,利小便,根能堕胎催生。
6.《本草易读》
甘,寒,无毒。入手太阴肺。利小便而清心,除寒热而凉肺。根主催生堕胎。
处处原野有之。苗高数寸,细茎绿叶。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冬一样,但坚硬耳茎,结小长穗。
7.《本草分经》
甘淡寒,利小便除烦热,有走无守,茎叶似竹非竹叶也。
8.《本草撮要》
味甘寒.入手少阴厥阴经.功专清心.得麦冬去烦热.利小便.
9.《本草从新》
通、利水.
甘淡寒.利小便.(小便利、则心火因之而清、故能兼除烦热.)有走无守.孕妇禁服.
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秋结小长穗.(根苗捣汁、和米作酒曲、甚芳烈.)
10.《本草便读》
甘淡微寒.心肺火邪都下降.轻浮上达.太阳湿热尽分消.(淡竹叶甘淡性寒.轻浮上达之品.解散上焦风热.清心肺炎蒸.导小肠膀胱湿热下降.清上导下.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
11.《淡竹叶》
泻上焦烦热。辛淡甘寒。凉心暖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风邪烦热(叶生竹上,故治上焦。仲景治伤寒发热、大渴,有竹叶石膏汤。乃假其辛寒,以散阳明之邪热也),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中风失音,小儿惊痫。竹生一年以上者,嫩而有力。
摘录《中国药典》
(0)

相关推荐

  • 竹的散文三篇

    2018年12月17日第8版刊登崔书克<悼念二月河先生>一文 2018年12月10日第8版刊登我校师生两篇文章 <经方图骥>自序 河南中医药大学 崔书克 余年少习医,立志于治病 ...

  • 《本草精荟》:清心除烦:竹叶、淡竹叶的功效与应用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故也称淡竹叶.而中药淡竹叶则是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又叫竹叶麦冬.二药名称与功效都相近,很容易弄混,须要区分清楚.竹叶可随时采摘,宜用鲜品:淡竹叶常夏季采收,晒干切段入药. 古 ...

  • 淡竹叶〔附:竹叶〕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淡竹.竹叶门冬青. 山鸡米.竹叶麦冬.淡竹米. [来 源]为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地上茎叶. [成 分]全草含三萜皂甙类物质:芦竹素 ...

  • 竹茹(历代本草汇言)

    竹茹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 苏.浙江.江西等地.原植物常栽培于庭园.喜温暖湿润气候,忌严寒及强风,以背风向阳山坡.村庄附近缓 坡 ...

  • 『养生茶』(一)清热泻火茶 : 竹叶石参茶

           原料:竹叶5.石膏3.人参3.麦冬3.甘草3.花茶5.        用法:用300水煎煮竹叶.石膏.人参.麦冬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5-10分钟后饮用.可加适量蜂蜜.也可直接冲泡. ...

  • 浅谈经典名方《竹叶石膏汤》中的竹叶小考

    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九信中药集团有公司.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股东联合创办,主要从事中 ...

  • 竹叶(历代本草汇言)

    竹叶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主产于长江流域地区.原植物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喜阴凉气候, 以山坡林下以及阴湿处.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除烦.生 津 ...

  • 《本草精荟》:清心除烦:竹叶、淡竹叶

    原创中医实战笔记2021-02-15 15:26:34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故也称淡竹叶.而中药淡竹叶是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又叫竹叶麦冬.二药名称与功效都相近,很容易弄混,须区分清楚.竹叶可随时 ...

  • 清热泻火药之知母的用法(补)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谢参的感造,面制名别卖市集偏,营对到 ...

  • 清热泻火药之石膏及祛湿药简表

    清热药 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称清热药.根据其作用不同,分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暑.清热明目.清虚热七类.清热药物大多药性苦寒,故脾胃虚弱.虚寒或便溏者慎用. ...

  • 清热泻火药——【芦根】【性味归经】性寒,...

    清热泻火药--[芦根]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多与麦冬,天花粉,石膏配伍. 2.胃热呕哕.如芦根 ...

  • 中药大全-清热类-清热泻火药-栀子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 ...

  • 清热泻火药——石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 ...

  • 清热泻火药——知母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备注(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 ...

  • 清热泻火药——芦根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①用于温热病高热口渴,胃热呕吐,以及肺热咳嗽.痰稠而黄等症.温热 ...

  • 清热泻火药——天花粉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1)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本品能清肺润燥,生津解渴.故临床上用于肺热燥 ...

  • 清热泻火药——鸭跖草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1)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