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的书|张涛
“随身包里背了多日的书终于读完了!”
这是我此刻心里最直接的写照。是爽快?也不尽然。其实,读完前,仅十页而已。
书如人。应景似得结束着我“即将告别”的,作人先生的《西山小品之卖汽水的人》:
我正在有那大的黑铜的弥勒菩萨坐着的门外散步。秦从我的前面走过,肩上搭着被囊,一边的手里提了盛着一点点的日用品的那一只柳条篮。从对面来的一个寺里的佃户见了他问道:
“哪里去呢?”
“回北京去!”他用了高兴的声音回答,故意的想隐藏过他的忧郁的心情。
我觉得非常的寂寥。那时在塔院下所见的浮着亲和的微笑的狡狯似的面貌,不觉又清清楚楚的再现在我的心眼的前面了。我立住了,暂时望着他行的走下那长的石阶去的寂寞的后影。
我正像那狡狯的秦,明明卖汽水间做了弊,却偏要做了开心爽快状,还要向寺里的佃户炫耀一番:
回北京去!
“回北京”?岂是说的那般容易!
从去年沋河公园春柳之下查着字典观实秋,到今年布王村里夏暑之日吹着空调别作人,就像翻了一次民国的文学之山。
翻山途中,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结合之美,文化碰撞与文字精修,其风光无限,断层沧桑。翻山的每一步,不下一番力气,绝不会有“意外发现”。单就周氏二兄弟,居家与做工“双线围攻”,足足耗去我九月之多。
当然,走马观花无须下势费力,也就蜻蜓点水般容易的事了。
细细回味品读民国大师作品的过程,每一页不查字典算万幸,字典查后读句子不“百度”出处算万幸,此二办法用完再通读一遍能理解全篇算万幸。更不必提笔下,还得标音,注释,“对话”(聊表写感受),“作文”(写读书体会),以及白日“静思坐禅”,黑夜“卧床不起”,伏案,并腿,俯趴,腰酸,背弯,目眩,等等做功。
在“认识”的大师中,有色、香、味俱全,才、情、趣兼有的如花故友梁实秋,有“一弯佩弦向月色,五十秋实望背影”的朱自清,有身为汉族热衷苗族的“东方莎士比亚”沈从文,有“造了迷宫不回头、迈入迷宫甘沉醉”的郁达夫,有“文史哲相通、文言文相轻,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学胡适之,有“发现渭南新天地”的张恨水,有“康桥别过再无诗”的徐志摩,有“爱时骂尽千夫之懦、恨罢再作孺牛之夫”的鲁迅,有“执着学问,身世尴尬”的周作人……
一摞读完的书,宛如某位大家里的族谱。
把读完的书的感受变成文字,却如抽血一样,难为了多少如我一样的不惑之人,更难为了多少如我一样的明白之人。
后来想想,我看作品“如此慢”,诸君作,那更该“多么慢”。
日子揭过去,是岁月,过往;书揭过去,却是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
时间似乎已经入了酉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自从渡口的那位少妇,在微茫的夜色里,藏去了她那张白团团的面影之后,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