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原型故事:理所当然的自私太可恶,弟弟何其无辜
《我的姐姐》上映之后票房冲上了新高!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票房就冲破了5个亿。
但是很多网友对于电视的最终结局却不太满意。似乎是姐姐不舍得把弟弟送养,极有可能放弃自己长久以来坚持的目标:去北京读研。离开家乡这个伤心地。
这依然是一部女性被桎梏的电影,最终姐姐还是被困住了。
有网友说这个电影结局三观不正,女主角变成伏弟魔。
如果不送走弟弟,多年努力的梦想破碎,弟弟没有教好,还被人觉得她没有监护好。更有网友说,美化弟弟形象,洗脑女生。
而我觉得电影最后的结局可能更贴合人性,毕竟我们人是感情的动物,养猫养狗养久了都会有感情,更何况是一个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姐姐想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但是以后永远不见弟弟,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而这部电影爆了之后,还有很多网友扒出我的姐姐的原型帖子,这个帖子是在2013年八月份发布的。
帖子的名字叫父母去世后,我把两岁的弟弟抱养了出去。已经有近百万的阅读了。
看到这个原型的故事真的让人体会到一个人自私到极点,理所当然的自私是多么可恶。对比原型的故事,感觉电影中的安然更加贴合生活,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可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前进,但是也许可以调整一下方向或者放慢一点步伐。
原型故事:
21岁的独生女突然父母宣布怀孕,独生女说她和胎儿父母只能选一个,最后父母执意生下弟弟,让她变成了姐姐。
弟弟出生后,姐姐就再也没回家。姐姐不回家,父母就着急了,因为之前父母闹离婚,把名下的两套房子都归到姐姐名下,千方百计地想把房子要回来给儿子。
姐姐坚持不给,甚至换了电话,换了公司,没想到几个月后接到父母去世的噩耗。亲戚让姐姐抚养弟弟,姐姐坚决不愿意。把两岁的孩子送给农村夫妇立下字迹,以后不再联系。
之后姐姐把两套房子卖了,在一线城市付了首付,结了婚还生了女儿。
这个姐姐理直气壮的说人性本恶,自私是天性,房子给了她的就是她的,绝对不把房产赠予给弟弟。
看完原型姐姐的故事让人感觉内心恶寒:
父母对她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责任只到18岁,弟弟出生的时候她已经21岁,可以说父母已经尽到了抚养她的责任。
父母的两套房产虽然归在她名下,但是弟弟也有份:
父母的两套房产,即使按照公平分配的原则,也是一人一套。结果父母把房子归到她名下,因为怨恨父母生了弟弟她一套都不还给父母。
她可以不养弟弟,可以给弟弟找更好的收养家庭:
他们是在城市里面长大,在她那个城市,两套房子可以换一个大城市的首付,说明那个城市的生活条件也不差。
城市的生活条件跟农村的生活条件差距还是存在的,而他直接把两岁的弟弟送养给农村的夫妇。
很多家庭及其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在城市里面买一套房子,主要也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有更好的生活,而她就一个举动,把弟弟送回了农村,让弟弟从天之骄子变成农村放养的孩子。
弟弟何其无辜,碰上了一个这么自私冷血的姐姐
弟弟的出生也不是他自己决定的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不是自己所决定的,主要也是父母的决定。
弟弟还小,父母已经年迈
大概率是弟弟,还需要花钱上学,父母已经没有劳动能力,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想到自己的两套房子,把一套房子给儿子也是无可厚非。
这些决定也都是父母做的,和弟弟没有关系
弟弟出生在城市,从小适应在城市里面生活,突然被送到农村里面,这个无辜的孩子,以后会遭受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对他的心灵和身体又有什么样的伤害?
我们可以自私,但是这种自私不能变成恶,不能伤害到无辜的人。
英国谚语:人被认为自私自利,并非因为追求自己的福利,而是因为不顾邻人的福利的缘故。
看完原型故事中的姐姐,再看电影,我的姐姐就会发现,《我的姐姐》才能更贴合我们的人性
安然没有完全的不理弟弟
虽然她跟亲戚们呛声她不会养弟弟,但是自己上班没有时间去接弟弟的时候也会打电话让舅舅去接。
自己本来想跟男朋友去吃饭的,想到弟弟自己在家又折回家里了。
自己考研非常的忙,但是也不放心弟弟跟着舅舅又跑去看弟弟。
安然卖房子的钱也分了一半给弟弟
安然名下的那套房子是父母闹离婚之后归到她名下的,他和弟弟都是父母的孩子,他们两个都有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所以安然在卖了房子的100万之后,自己拿了50万,另外50万让弟弟的养父养母帮他留着。
故事开放性结局:我们看到了安然卖了房子,想去北京追求自己更好的生活,同时也看到了安然没有马上签下,永远不跟弟弟联系的协议,而是拿着皮球跟弟弟一起到外面踢。
无论安然选择什么,只要他觉得内心幸福平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