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若想知道一个人有无心机,牢记这三句话,教你看破天下人
曾国藩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被共同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他在这四个人中无疑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百余年来人们对于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推崇曾国藩的人把他捧为“古今第一完人”,认为他是继王阳明之后的又一位实现了“三不朽”的圣人;而诋毁他的人则称他为“曾剃头”,并且不遗余力的贬斥他为慈禧等人的走狗,认为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历史的倒退。
但是无论如何,曾国藩的影响力从未因为人们对他的评价而消减,研究、学习曾国藩的做人、为官之道在近几十年来几乎成为了一门“显学”。
曾国藩所取得的成就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与他与生俱来的湘人的独特性格以及自身的努力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曾国藩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小地主家庭,当然了,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人们附会他为曾参的第七十世孙,这显然是历史上惯有的套路。
曾国藩这个人的智力并不出众,据说他少年时期读书相当吃力,一篇短短的课文要数日才能背诵下来,以致于民间传出了“曾国藩气跑小偷”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后几乎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曾国藩几乎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这种地位在清朝的所有汉臣中都不多见。
道光十八年至道光二十七年这十年时间内,曾国藩从翰林院的一个小小的庶吉士作为起点,一路上平步青云连升十级,这种情况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十年内的七次升迁使得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九年真正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他在这一年官拜礼部右侍郎之后又被调任为了兵部右侍郎,成为了大清国名副其实的正二品高官。
“不在于飞得多高多远,关键在于平稳着陆”,曾国藩以火箭般的速度直线升级着实令人艳羡,但他能够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建功立业且得其善终,才是真正地令人啧啧称奇的重点。
镇压太平天国、筹备湘军且攻占南京、全身而退后追剿捻军、兴办洋务且平息天津教案事件……这一系列的大事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让曾国藩载入史册,但这些事情却如同奇迹一般,都集中在曾国藩一个人的身上。
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日,曾国藩在南京端坐而逝,清政府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子太傅且谥号文正,曾国藩可谓是倍享哀荣。曾国藩一生的成就固然得益于他的自律,但与他高超的识人用人手段也是密不可分的,《曾国藩全书》可谓是曾国藩一生治学、修身的总结,而《冰鉴》则可以是他一生识人用人经验的精华。
在那个儒家文化遭受冲击的年代,吏治的腐败以及从政坏境的恶劣,使得晚清有识之士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但即便是如此,曾国藩还是能够揽尽天下英才而用之。
曾国藩的幕僚人数在《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一文中仅列出了八十余人,但实际的人数是远远超过这数目的,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应该在四百人左右。如此庞大的幕僚人群中涌现出了相当多的人才,除了敏树、俞樾、王闿运、沈葆桢、庞际云、勒方錡、厉云官等名流以及一品二品大员之外,钱应溥这样的军机大臣以及李鸿章这样的封疆大吏,也都是曾国藩手下的幕僚。
曾国藩的幕僚群体中明星辈出,这些人以曾国藩为首形成了众星捧月般的格局,其中二十三位督抚堂官和李鸿章、钱应溥两人被合称为“二十五金刚”,他们都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的时局走向。
由此可见,曾国藩在识人用人方面相当有一套,他曾经就预言自己最为得意的弟子李鸿章:“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是历史的规律,李鸿章过于爱出风头的性格注定达不到自己的成就。
果然,李鸿章一生都没能够入值枢机成为军机大臣,并且他生前一直是伯爵的身份,直到死后在追赠了一个一等肃毅侯的称谓,可见曾国藩眼光之毒辣。
曾国藩一生以程朱理学为自己立身的基础,同时又吸收了阳明心学和张载气学的合理部分,为此他对于钱财以及名誉颇为淡泊,“处此乱世,愈穷愈好”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冰鉴》也由此非常注重对于心机之人的判断,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一生的识人用人经验,将心机之人的全部特征归纳为了三点。
第一点便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意思就是询问一个人关于大是大非方面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个人的回答来判断这个人的心机轻重。假设一个人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慷慨激昂且毫不掩饰,则说明这个人是一个性情中人;如果在回答这一类的问题时,有些人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含混其词,那么就要警惕这个人是否有着很重的城府。
曾国藩的第二个方法叫作“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
意思就是根据以诘难之词来质问一个人,趁机观察这个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反应。假设在理屈词穷之时,这个人的面部表情有羞愧、激动以及其他很大的变化,在激烈争辩之后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那么这个人必定不是心机很重的人。
如果一个人在理屈词穷的时候不仅面不改色,还仍旧以各种各样概念和诡辩来混淆视听,为了逞口舌之便不惜信口开河,那这个人的城府绝对是深不可测的。争强好胜的性格往往与一个人的城府是如影随形的,这是曾国藩毕生总结的经验之谈。
曾国藩如何识别心机之人的最后一个方法就是“咨以计谋而观其才”。
其实这个方法和第一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观其志”,一个是“观其才”。在询问一个人志向的时候,往往是带有很大主观性的书生意气,但是在讨论现实问题的时候,更能够考察一个人的才华。
假设一个人有条有理地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那么这个人很大程度上是坦诚而豁达的;但如果一个人始终不肯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但他的一言一行都显示出他的才识,那这个有所隐瞒的人一定是另有野心的阴谋家。
曾国藩就是靠着他的三个识人之术,筛选、笼络了天下数一数二的众多英才,这些人在他的仕途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曾国藩以他高超的洞察力看透了心机之人的本质,并且多方面地提出了考验的方法,这对于当今的我们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