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明朝豪放女沈琼枝,做了大多数女人不敢直视的事

在《儒林外史》漫长的人物画廊里,男性占有主要地位。

女性,在封建社会作为男性的附属,很少能见到她们独特的光彩。

该书的最后一章,写到万历皇帝对已故文人,进行进士追封。

一共追许了32名。其中第三甲的第一名就是沈琼枝。

她也是榜上唯一的女性。

那么沈琼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这位女性身上,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希望呢?

沈琼枝,江苏常州人。

她的父亲,是一个贡生。自小,她就跟着父亲开馆读书。

和鲁小姐不一样,沈琼枝并没有受到八股思想的毒害。

她的父亲,教她读书认字做人,并不指望她能在八股文上有什么建树。

所以,沈琼枝的家庭氛围相对轻松自由。

她和父亲到扬州,是因为盐商宋为富要娶她为妻。

作者在为人物起名字时别有用心。

“为富”取义“为富不仁”。

这个宋为富确实是一个不仁之人。

他哄骗沈家父女,不是要迎娶她为正室,而是要纳她为妾。

沈父察觉到异样,询问女儿应该怎么办。

看得出父亲很着急,沈琼枝这个女孩反而很镇定:

“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去伏低做小。”

从父女两的对话里,我们不难发现,沈父教养女儿是非常宽松和民主的。

他会尊重女儿的意见。

沈琼枝也是一个有自我的人。她打定主意先去宋家看宋为富如何对待她。

宋家只派了一小轿子接沈琼枝到了府里。

门口、大厅都没有迎娶新娘的气象。

沈琼枝心下已明了,脸上却不露声色,径直走到大厅坐下,慷慨陈词:

“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抬了来,当做娶妾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

一番言语下来,佣人们都傻了眼。

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大姑娘到了外家做妾,能如此高声大气,理直气壮!

就连宋为富听到佣人的转述,都被气红了脸。

沈琼枝的勇气可见一般。

宋为富拿不出婚书,也不放沈琼枝走。

在这件事上,宋为富非常有把握。

他的认知里,没有一个女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

只要花些时间,挫挫她的锐气,不由得她不就范。

强纳女子为妾,并将其软禁,后来干脆买通官府,将沈父押解回了常州。

盐商竟能如此豪横。

失去了父亲的援助,孤立无援的沈琼枝,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慌张。

她反而很镇定,甚至有些调皮和无赖:

“且让我在此消遣几天。”

过了几天,沈琼枝干脆将宋家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

自己扮做老妈子的模样,从后门溜了。

从宋家逃离,是沈琼枝对金钱的一种藐视和逆反。

当时,连社会精英,那些士大夫们,看到金钱都销魂夺魄。

作为一个势单力孤的弱女子,沈琼枝能有如此胸襟和气魄,着实让人钦佩。

作者借沈琼枝来反讽整个男性世界的虚弱和势利。

沈琼枝从宋家逃走后,没有回常州。

她思虑周祥:

“若回常州老家,恐惹故乡人家耻笑。”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一个人去南京,靠出卖刺绣和写扇作诗为生。

孤身女子挂牌做生意,在现代看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在古代,这种行为不啻于开私门,也就是暗娼,甚至还挂起了招牌。

足见这个沈琼枝行事豪放大胆。

这时,作者用了一番笔墨来写沈琼枝的打扮:

“一个十八九岁妇人,梳着下路绺鬏,穿着一件宝蓝纱大领披风,在里面吱吱喳喳的嚷。”

原来是几个地痞无赖来敲诈,沈琼枝在跟他们吵架。

这番情景,连行事异于常人的杜少卿,都佩服不已。

武书对她的评价非常恰当:

“我看这个女人实有些奇。若说她是个邪货,她却不带淫气;若说她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她却又不带贱气。看她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

沈琼枝,真真是一个身披宝蓝披风,不惧豪强,不贪金钱的侠女。

在杜少卿等人的帮助下,沈琼枝得以被遣送回家乡。

在船上,两个差人恬不知耻,还想勒索沈琼枝,让她出船费。

沈琼枝就是不给,“走出船舱,跳上岸去,两只小脚就是飞的一般,竟要自己走了去。”

两个官差要扯她,被她使了一招打了一个四仰八叉。

“两只小脚”,古代妇人是要裹脚的。沈琼枝也不能幸免。但是两只小脚竟然能飞了一般,可见身体遭受了禁锢,但是她的思想是自由的。

况且一个小脚女人,竟然能把一个大男人打翻在地。作者这样安排,高度赞美了沈琼枝的人格独立和自由。

沈琼枝是作者笔下唯一一个有名字的女性。

作者在这个人物寄予了太多的情感。

沈琼枝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她甚至是有点粗鲁和泼辣。

但是,她毕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

她的父亲是教书先生,她自己不仅会刺绣,而且能画画能写诗文。

这些技能,也是她后来一个人在南京,得以谋生的手段。

宋为富要强迫沈琼枝为妾,就是一种用金钱侮辱斯文的象征。

其实,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看《儒林外史》中写盐商的奢华,写他们屋内的对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写那些穷困读书人,为了钱,将女儿嫁给这些盐商的后代。

作者敏感地察觉到了社会的危机,道德的堕落。

这些行为,在作者笔下,都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于是,沈琼枝的出现,就是作者的一个理想。

他要借这个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盐商,对金钱的藐视。

作者欣赏沈琼枝的行事果敢大胆、独立自尊的豪情。

“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

曾经,有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火遍全国。

有一期,女嘉宾马诺的惊世发言,竟然让她爆红网络。

很多人站队她的观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

这种夸张的、直白的对金钱的渴望,让人三观尽毁。

马诺现象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以及女性的择偶标准:

人品、幸福不重要,物质才是最重要的。

距离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已经过去了几百年。

可是,我们社会上仍然在流行着“物质至上”、“金钱万能”观。

反观沈琼枝的侠女做派,真让“马诺一流”汗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