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不羡慕他人”的逻辑

最近跟着一群土豪女子学滑雪,来回路上,便把各自的家庭情况聊得差不多了。

老公问我:“跟着她们一起你会不会觉得自卑?”

我很诧异,我为什么要自卑?

实际上,我们在一起玩耍得好愉快,中午吃饭都像野餐,一路上笑得皱纹都加深了好几道。

他说“难道你就没有妈参加合唱团时候的感受?”

我终于想起来了,妈的合唱团里,老太太都是住着两三百平大房子,家里保姆做家务,没事就跟团出国游的类型,那段时间老太太突然就觉得我们拼尽全力打造的新家有点寒碜了,也开始关注老公的创业计划究竟钱途几何。

那是一段赤裸裸从心里上被别人碾压的日子。

他问我会不会自卑?说直白一点,就是跟有钱人在一起会不会因为自卑,继而再心生不满?

我曾经跟他描述过这些女人的家庭情况,家里都有两辆豪车,拿着美国绿卡,运动衣服都穿品牌,孩子上学都是钱脉跟人脉组合上场。

我说我没有。

他表示怀疑。

于是我也担心自己是不是假装没有。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的笃定会因为别人的怀疑而开始动摇。

我于是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问了问自己:

“别人比我有钱,还有人脉,请问你自卑吗?”

答案还是没有。

于是我开始回答我为什么会没有。

我想如果我能真诚地回答出来,我就可以笃定我并没有假装没有。

在回答之前,我想起了2016年的一场面试。

那是我在家歇业两年半之后,重返职场面试的一次,面试非常顺利,财务总监对我表示充分认可,这让我突然对自己信心爆棚,然后顺利入职了。

之后我就发现,我错把曾经的财务总监当做了市场标准,那是一个轻易从不夸人的强势专业人士,我错把这场面试当做了迟来的肯定,结果当然并非如此。

我们通常只关注标准之下自己得到多大程度的认可,却很少去考虑万一标准本身就不行呢?

再有,标准因时因事而异,我们真的要一直被这种多变的东西牵着走吗?

如果说我最近这几年有什么长进的话,大概就是在培养自我的定力方面,下了一点功夫。

人生很短,还是要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否则你永远都是在跑龙套。

我把生活拆解成两个范畴:

一、与钱有关的事情:

我已经解决了钱能解决的基本问题:衣食住行,因此,再往上,钱多钱少的不同之处在于:衣食住行对应内容的价格高低,遗憾我不追名牌,不爱包包,也不关心潮流,对于美容容颜永驻这些新兴事业也没有偏爱,如此,再多的钱对我就没有太大用处了。

二、与钱无关的事情:

比如一样的丧偶式育儿,一样的会因为孩子不做作业而气得睡不着觉,一样面对亲人生病住院照顾不来,一样面对中年危机,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你作为一个人,必须亲力亲为用这个肉身去承受的部分。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没有差别。

所以,我最终发现我并不生活在钱和人脉的优胜逻辑上,而是活在对自己的要求上。

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是最难的事情,因为难,所以它终于让你不会产生人生的虚空寂寞感觉,但同时它又有一种魅力,会是每当你提升一点,你的生活和世界就会不自觉被美化一下,你内在的自由度也会大那么一点点,就像小孩子一口口吃棒棒糖的感觉,那是一种持续甜蜜的体验。

于是,我的生活里,我最珍惜的是时间的充裕,以及每一寸时间里的品质感,而恰恰这两方面,我的满足度非常高。

每当我们产生羡慕他人的想法时,不妨问问我们自己:“你愿意变成他或她吗?”

我想多半没人愿意的,因为在你的身份里,一定有你割舍不下的东西,那都是被你无情忽略的,或者说被别人的外在闪光内容覆盖成阴影的部分。

羡慕别人的代价,就是丢掉自我。

幸福生活的本源,从来都在自己身上。

可惜,这个道理,问我问题的老公也不懂,他其实是不愿意懂,如果他懂,就不会问我这个问题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