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走心,英国人也不走心,真是不可忍,不可忍

就如某位莎士比亚学者所言,盛年不常来。过了今年,我们也许就没机会在国内观赏这么多高水准的莎剧节目了。

从约瑟夫-格雷夫斯自编自导的《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到英国TNT剧团的《哈姆雷特》、《驯悍记》、《暴风雨》,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带来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

英国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也带来了“青春派莎翁新剧”《粉墨登场》,周五就在重庆开演了,票价不是以往的80~380,而是只有40与80两个价位,很显然,请剧团来的英领馆是补贴了经费的。

在新华社3月29日的新闻报道中,记者介绍了该剧制作班子如何顶级,并列出了演出的时间:

该剧将于4月1日和2日在中国首先登台上海大剧院,6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最后于8日前往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演出。此前该剧已于3月18日至23日在伦敦成功演出。

那么,直到今日,在中国已经演了4场咯?


小编辗转反侧,还是觉得这件事丢脸。居然一丢就是四次。还是在莎学研究最鼎盛的北京上海重庆三地。

就怕笑话闹不出去呢。

就不说编剧要侧重莎士比亚失去龙凤胎儿子的丧子之痛居然漏掉龙凤胎剧的《第十二夜》了,还有两件事情更丢脸的。

不知道你们对莎剧的口音有没有要求?

平时听BBC,口音真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大熔炉,那个叫国际化多样化,可以忍。

但是,演个莎剧也必须这么搞吗?

连伊丽莎白女王说的”世界上没有的“美语都能掺和进去?

这比例不仅是掺和啊,那么多演员像下饺子一样站在台上,就只有三个人的口音是标准的英式英语,喂,虽然你们是学生,但是可不可以练一下再出来演啊?

其他专业的莎剧演员可不是像你们这样哦!!

难听,难听,难听……不光是口音,还有格律的问题,恍恍惚惚间我还以为是偶像剧拍摄现场。


第二点也是最后一点不能容忍的地方,你们补贴了就可以叫一个不懂英语不熟悉台词的人去操作字幕?!就可以把梁实秋说成梁启超?!

字幕,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没有跟着演员走,不管这个操作的工作人员是谁,只能说请剧团来的组织里,没有人懂莎士比亚,更没有人英语听力达标,更更没有稍微谦虚一点的人能够走心地过一下台本,如果符合三者之一,都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也许他们是以为观众们都把莎剧原文背得滚瓜烂熟一听就懂吧……

嗯,对,我们就是这样一群高素质的观众。


这样的不走心,不仅发生在国内工作人员的手上(哪怕是领事馆),还发生在英国莎剧演员的身上,看来不走心是可以在国际之间传染的。

可是,当不走心的对象变成了莎士比亚,你们忍心么?

怪不得剧最后莎士比亚被气死了。


<荐号>>>>>

> Panda TV : 坐标英国伦敦,熊猫眼里看英伦,来自一群白富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