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科学的自控理论:正念自控法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了人类行为的“动机增强模型”,我们要打断本能行为获取满足的正反馈,才可能根除无法自控的问题。比如原来的反馈是“动机(想吃糖)——行为(吃到糖)——反馈(满足感)——动机增强(更想吃糖)”,自控的关键就是打断这样的正反馈循环。
传统的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方法,是强行克制本能,比如用意念强制自己不吃,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是痛苦的感受,是负面的反馈,会让相反的动机(想吃)变得更强。
目前来看,更合理的方式是“正念自控法”。这种方法分为四个步骤:识别、接受、观摩、分离。
1、识别:识别意识和感情,当你想吃甜食的时候,你得有个觉察,意识到这是本能在起作用了。
2、接受:接受这种感情,不要把这种感情推开,不要对抗,要承认自己想吃,这是本能的自发的反应。
3、观摩:观摩研究这个感情,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这个感情。它为什么产生?它的力量有多强?是我身体的哪个部分有这样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感情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你越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
4、分离:你和这个感情分开了,这时候你已经不想做这样的行为了。
冥想练习中有一种“意识观察”练习,任凭各种意识、情绪在脑海中自由穿梭,只是观察它们,但是不参与,练的就是这种能力。
这也是一种打断正反馈的方式,某种动机出现了,但是并没有得到对应的反馈,下次碰到相同的情况,这种动机的强度就会减弱,同时减弱了本能反应的强度和正反馈的加强效应。自控的效果就会好很多,这种自控方式和用意志力压制的方式很不一样。
比如我现在想玩吃甜食,用意志力对抗就是控制自己不吃,但是大脑能够预期“吃”能够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控制就会让自己特别很难受,反倒会增强想吃的欲望。而用正念的方式,是允许想吃甜食的想法出现,并且能够观察到这种欲望,然后通过观摩分析这种欲望为什么产生?强度怎么样?哪里产生的欲望?等等各种角度去分析,慢慢这种想法就没有了。这种欲望产生了,但是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行为,也没有反馈的奖励出现,这种正反馈就被打断了,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动机就会减弱。
打了个比方。比如现在有个机关,只要老鼠一碰这个机关,就能得到食物。意志力就是阻止老鼠去碰机关,但是这样老鼠的碰机关的动机会越来越强。而正念是允许老鼠去碰机关,但是碰了之后,并没有给到食物。这样几次下来得不到回报,动机慢慢减弱,老鼠也就不再想碰这个机关了。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正念自控用于戒烟效果比美国肺科协会推荐的传统戒烟方法更有效。
其实我们平时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自控问题,比如不受控制的看手机、拖延、愤怒、争论、烦躁等等,如果掌握正念的方法,可以解决非常多问题。但是要真的掌握并不容易,只是知道原理和方法并没有什么卵用,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所谓从今天开始练习吧。可以开始冥想,或者经常下意识的留意一下自己当下的意识,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相信我,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想干什么就能让自己真的干什么,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不要做被本能驱动的野兽,不要做被基因控制的机器。
总结一下今天和昨天的内容:
1、行为控制不是感性对理性,而是感性对感性,理性只是对感性提供支持,只是弱势的感性需要的理性更多,所以给人感觉是理性在对抗感性。
2、意志力是“对抗”,正念是“化解”。对抗会让本能的欲望越来越强最后失控,正念可以“化解”让本能的欲望。
3、正念的关键在于识别、接受、分析、分离。要接受和分析本能,而不是与之把它推开。
4、通过冥想可以提升元认知能力,以及正念化解欲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