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不是在为自己工作,而是在为其他人工作,比如老板、银行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昨天看到了一句话,挺让我有所触动的,仿佛触碰到了我的底层神经系统。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大多数人工作其实是为了其他人,而非他们自己。首先他们要为公司的老板工作,其次是通过纳税为政府工作,最后是为向他们提供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工作。
对于这句话,我细品、细品再细品,说得还真是有道理。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老板每个月给我们发薪水,我们也在等待着每个月的薪水发放。当我们选择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会谈到薪水的问题。
比如说老板每个月最多只能支付1万元的工资,但是自己想要10万元的工资,那么老板会给吗?基本不会给的,只会来一句:你另谋高就吧,我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但是如果和老板相谈,每月工资是8000元,那么老板在认可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基本就可以录取了。
在这里,老板会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对人员薪酬进行设计,不同岗位匹配多少的薪水,毕竟老板要考虑公司的利润。这时候员工能够贡献2万元的价值,但是发员工8000元工资,那么这就是赚的。作为员工来说,剩余价值12000元就是为老板工作了。但是很多人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知道了,但是自己愿意。
当我们的工资额度达到一定数目的时候,就会面临缴税,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必须要纳税,除非还达不到纳税的最低标准。但是对于工资上万的人来说,基本都需要交税的,那么这部分钱就是在间接为政府工作了。工资拿的越多,税收交的也会更高。
如果买了房子,有房贷要还,每个月又要在自己的工资里面拿出一部分钱还贷款。这钱是需要还给银行的,毕竟自己当初向银行借了不少钱,不仅仅要还本金,还要还利息。如果房贷的额度大于工资的额度,那么自己基本就要负债了,整个人会生活的很痛苦,尤其是财务上面的痛苦,那一刻会觉得:自己这是在干嘛?每个月在工作赚钱,但是结果发现一无所有,没有存款。
以上的情况表现是真实的现况,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没有仔细去思考,毕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并不能带来一些解决,索性就不去管它了。在理财层面,有一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并不是说让大家去理财,而是要懂得财商的思维逻辑。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希望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加愉快些,能够体验更多美好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仿佛打了个寂寞,都是在为别人工作。
当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这就是问题的真相,如何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自己有更多的思考,自己有更多的改变,这才是重要的。
如何增加自己的流动现金?如何能够让自己为自己工作,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就是自己应得的?如何去突破认知的局限,能够把房贷转变为有被动收入的房产?这些问题的思考,其实就是在不断改变自己的认知体系,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型。
道理都是懂得,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突破自己的固有思维,至少让自己的财商更高一点,这样活起来更加自然轻松些。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信息差,一部分人在悄悄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第一波红利可能就吃到了,后来者的竞争越来越大,那么就会分得更少了。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更多会教我们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和如何做一个好人。在如何去赚钱,如何去掌握财富,如何能够有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这些问题是很少去教的。
包括我们的父母大多的认知是赚钱很难,花钱如流水一样。为啥不思考思考怎样合法合理去赚更多钱呢,把赚钱当成一件简单的事情去思考?行动上能够有所改变,关键还在于自我的认知角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