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裴与帮的返乡致富路 || 聂光玲 郝元杰

走基层

  走基层,是新闻宣传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新闻宣传通讯员,积极履行走基层、改文风很有必要。
  只有“走下去”“沉下来”,去“蹲点”访问,用心倾听大众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工作场景,才有一点可能写出“沾泥土”“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
  2021年4月19日至23日,我随陕西烟草“乡村振兴 奋斗有我”专题采访组到达了西安周至和汉中镇巴、勉县、略阳共四个市县五个村组采访,写了几篇稿件,逐一记录留存——

原标题:“生活的希望种在了地里”:一个陕南深度贫困村的“脱贫路”

稿件原刊于 新华社-陕西频道 原文有删改

裴与帮家的烟苗

裴与帮在地里管护烟苗

  裴与帮家住汉中略阳县郭镇谭家庄村中梁山上,这里曾是全镇唯一、全县2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辖6个村民小组248户9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90人,贫困发生率接近50%。破旧的土坯房、泥泞的山路,动不动就停电,信息闭塞,就医、就学都极为不便。

  作为2013年底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土生土长的裴与帮原先只能守着家人,靠种粮食生活。“只靠小麦、油菜、土豆、玉米,春种秋收,根本不行,我就外出打工。”裴与帮说。

  2017年,眼看着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年迈多病的母亲无法来回接送小孩,加上家里的各项开销也变大了,裴与帮这位年轻的父亲愁眉紧锁为今后的生活苦恼着。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帮扶单位略阳县烟草专卖局送来了“及时雨”。

  略阳县烟草专卖局在对口帮扶谭家庄村以来,累计捐赠4万余元,对中梁山道路进行了全面维修,之后又协调联系电力部门对中梁山的电力进行了扩容,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

  立足资源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后,略阳县局驻村工作队帮助谭家庄村确立了“烤烟上山、蚕桑入川、乌鸡进林”的多元产业发展思路,引进蚕桑企业流转蒲家湾连片土地80余亩,建成密植桑园;争取发展资金20万元,引进1家生猪养殖企业,扶持建成2家乌鸡养殖合作社,共养殖生猪500头、乌鸡4000只;协助创办村烤烟集体农场,种植烤烟100余亩,累计实现产值收入计49.61万余元,带动本村及周边村94户群众179人增收35.8万元。

  “村集体盈超4万元,帮助近50户贫困户脱贫退出,实现了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的同步增长,我们全体村民感谢烟草人的帮扶。”年近花甲的谭家庄村支部书记杨长生说。

  略阳县烟草专卖局驻谭家庄村第一书记何山通过走访了解到裴与帮的情况,当得知他曾经帮亲戚朋友学过种烟,便想着动员他回来自己发展烤烟,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何山的想法得到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一致赞同,便通过电话联系了裴与帮。

  这通电话让裴与帮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脱贫致富的法子有千万种,如今家乡的形势变好了,为什么非要离开家人走那么远去务工呢?”

  回到村里,看到路修好了,电稳定了,原先的邻居也竞相种起了烤烟,还买了车,这让裴与帮无比心热,他决定也要种烟!

  “2018年4月底,我把对生活的希望全部种在了地里。20多亩烤烟呐。”裴与帮说,有任何不懂的地方,他会找何山和驻村工作队,及时联系烟草公司技术员,通过专业人员一遍遍地讲解、培训,学习烤烟田间管理的要领和技巧。

  “勤快的人,不怕穷。”秋收时,裴与帮卖烤烟收入了7万元。这位质朴的山里汉子露出了久违的腼腆又自信的笑容。

  “移栽烟苗的时候,裴与帮家人忙不过来,会请我们这些邻居帮忙,一天给付100元工资。”帮忙移栽的邻居说,秋季采收烤烟的时候,裴与帮也会找他们帮忙。

  “最忙的时候,一天地里有近20人在干活。”邻居们说,他们乐意在家门口做工,离家近,每天还有工钱,“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山下易地搬迁后新装修的二层小楼里,裴与帮抱着自己一岁多的小儿子,满脸幸福。“我会继续勤奋种烟,为全家人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好好努力。”

通讯员|聂光玲

新华社记者|郝元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