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局限性”

人们常说国粹京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这里指的是京剧艺术融合了众多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传统文化精粹,如武术、诗词、衣冠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及价值体系,而并非是说京剧艺术什么题材都能来,什么人物都能演,京剧艺术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这点不能否认,更不能忽视。

在研究京剧艺术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它形成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京剧艺术起源并形成于清代中晚期,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自然也反映时代的特征,清朝有其在历史中的局限性,那么诞生于清朝的京剧自然也有着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京剧的服装行头,以明清服饰为主,如官衣、开氅、褶子(道袍)、相貂等,都是明制衣冠;如箭衣、旗蟒、马褂等,都是清代服饰;京剧的念白体现了清朝时期的语言特色,京剧的京白除了融合了北京方言外,更受到了满洲话的影响;京剧程式中的起霸、走边、趟马等,都是根据古时候行军打仗、跃马扬鞭提炼而成的;京剧中所使用把子,也都是源自冷兵器时代的十八般兵刃;传统剧目中所传递的三纲五常、忠君爱国等思想,也都是传统的道德体系。而以上所说的一切,一起构成了独具文化特色的京剧艺术,演员也正是因为在舞台上念白、穿褶子、打把子、走趟马、饰演历史人物,才被称为是京剧演员,诚然这些组成部分有它们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局限,但离开了这些,京剧就不是京剧了,演员如果穿上了棉袄、制服、旗袍、西装,不念韵白、京白,这也就不是京剧演员了,而是话剧演员或音乐剧演员。

如此,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每一出现代戏一经问世,一些观众就总觉得有些不舒服,行里人也觉得不是这里事,原因就在于主创人员没有意识到京剧的局限性,京剧不是万金油的艺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艺术,更不是可以表现一切时代特征的戏剧艺术形式,京剧自有他的一定之规,观众进剧场看的也正是他的一定之规,越是懂戏的观众,对这些京剧舞台上所独有的规则就越熟悉、越看重,这些规则也正是京剧艺术的特色,自然也是京剧艺术的局限,然而这样的“局限性”无关对错,无论褒贬,艺术的特性如此而已。

而提到现代戏,李少春先生曾在一次发言中,风趣幽默却又无可奈何地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全团绝大多数的演员,要按着演戏的年头,可以说是不算少,但是演现代的题材,表现现代的人物,绝大多数的演员都是第一次,我演戏也三十一年了,教我戏的老师有十多位,长靠、短打、文的、武的学了不少,没有学过一出穿棉袄的戏,穿着棉袄带着皮帽子,粘着小胡子上台表演现代人物,这是头一回,可以说是学徒初学乍练,初学乍练……

或许有人会说,尽管如此,这么多的前辈艺术家们不也照样编演了不少现代戏吗?而现实的情况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编演现代戏,还是继续钻研传统戏,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在那样的环境下,不穿棉袄,不粘小胡子,试问,他们敢吗?

承认京剧艺术的“局限性”,从另一个侧面讲,就是尊重京剧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规律,京剧也正是因为很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文化艺术特征,而显得尤为珍贵,如果强行地将它拍扁、碾碎,塞入表现现代生活的舞台,那就如同是将太和殿改成了星巴克,新则新矣,然则原来所具有的价值也荡然无存了。(撰稿 孙佳良)

(0)

相关推荐

  • 【转载2】沧桑艺路,淡泊苓云

    童祥苓.张南云伉俪     文/何希凡     (续) 虽然祥苓老师和南云老师也曾在80年代初作为京剧院骨干带团承包演出,受到过观众的热烈欢迎,但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不到承认.后来祥苓老师又到鞍 ...

  • 现代戏将传统京剧从死路拉了回来,为何在艺术地位上没获承认?

    [本文由"阿龙"推荐,来自<专访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蓝天:英雄杨子荣不可以倒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蓝天能够得到童先生的指点,这是演员的福气,也是京剧艺术的福气.毛 ...

  • 汪曾祺:“京剧现状,只有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搞得很热闹,规模很大.很隆重,对戏曲发展,对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会有推动作用.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这么热闹一场就过去,可能削弱其现实作用. 京剧有危机, ...

  • 刘吉典:新中国成立之后京剧的唱腔创作:

    李少春 袁世海<红灯记>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戏曲跨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巨大的变革,各艺术门类的相互竞争,现代审美意识的互相渗透,必然会促使戏曲的旧形式也要能适应新的内容而发生强烈的变 ...

  • 父亲的印象——忆我的父亲李紫贵(连载二)

    李紫贵<六国封相>剧照 戏曲表.导演理论的研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我父亲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戏曲导演教学工作,一些研究戏曲表.导演艺术的重要文章也正是在那一时期完成并发表的. ...

  • 样板戏前传:京剧老艺人马连良积极争取演出现代戏《杜鹃山》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编者注:指1964年大排现代戏),各地京剧工作者通过排演革命的现代戏受到教育,政治觉悟有所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演革命戏,先做革命人",已经成为京剧界 ...

  • 我对“男旦”的理解

    梅兰芳<太真外传> 对于"男旦"这个名词,专业一点的人士都不太认可,因为"男旦"本不是一个行当的名称,拿来自称则显得太过"票友" ...

  • 关于京剧现代戏的几点思考

    辛亥革命后,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崭露头角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现代戏进入一个创作上的高峰,涌现出一批创作现代戏的剧作者和一些经典的.能够流传下来的剧目.如1960年代,出现了&l ...

  • 陈少云:最是那过瘾叫人痴迷

    笔者在大学读书期间曾在逸夫舞台看过一场京剧演出.当时都有些什么节目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散场后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哪怕是今天回想起来,那满台的绚烂纷繁依旧让人眩目.那天参与演出的名角很多,可惜那些唱 ...

  • 当京剧小生“梅兰芳”遇到昆曲小生“梅兰芳”……

    守 正 & 创 新 京剧是中国国粹,昆曲则被誉为"百戏之祖".在戏曲界,历来有"京昆不分家"的说法.对两种艺术的深入研究和融会贯通,更成为梅兰芳等大师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