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BC403:捧杀的艺术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威烈王23年 前403年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译文】智伯找韩康子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他,谋臣段规对韩康子说:智伯贪便宜又刚愎自用,不给他地,肯定要派兵打韩国,不如干脆给他点地盘,他得到土地以后肯定志得意满,觉得三晋都怕他,必定又会去找别的国家要地,如果有哪个国家拒绝了他的要求,肯定要打起来,到时候咱们就可以相机而动。

康子说:好!于是派使者给智伯献上了双倍的土地。智伯果然非常得意。

又故技重施向魏国的国君魏桓子要地盘,魏桓子也不想给。他的谋臣任章问:为什么不给?魏桓子说:无缘无故的要地,这个头不能开,开了头以后没完没了,所以不想给。任章说:无故要地盘,三晋各个国家必定都怕他,我们给了他土地,智伯肯定骄傲得目空一切,觉得所有国家都怕他,看不起任何国家,而其他国家都忍气吞声,会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智伯而同仇敌忾,这样的话,智伯就蹦哒不了几天了。《周书》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您不如把地给智伯,让他骄傲到目空一切,到时候再联合同样被智伯欺负过的国家,一起灭了智氏,何必以用魏国弱小的力量跟智氏单打独斗。魏桓子叹道:妙啊!于是也给了智伯一座一万户的城池。

智伯威胁韩、魏讨要地盘成功以后,开始有点飘了,又向三晋最强大的赵国要蔡、狼皋这两个地方,赵襄子拒绝了智伯的无理要求,于是智伯恼羞成怒,胁迫韩国和魏国一起出兵讨伐赵国。

【解析】一、智伯攻赵的结局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了,被韩、魏、赵三家联合反杀。

《资治通鉴》记载: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二、晋国的权力格局演变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

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连续10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

到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诸卿之间互相兼并变为四卿,即智氏、韩、赵、魏,智氏执政,实力最强,单打独斗四卿都不是对手,但是如果联起手来,还是可以和智氏抗衡的。

三、智伯失败在哪里?

智伯的失败,在于没有认清形势,打击面太广,得罪完了其他三卿,导致他们联起手来对付智氏。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拉拢韩魏,先打败实力最强的赵国,然而智伯过早的暴露了自己要吞并三晋的野心,使韩魏两国认清了形势,最终在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韩魏倒戈一击,赵氏、韩氏、魏氏三家联手消灭执政的智氏,为最终实现“三家分晋”奠定基础。

四、三家分晋对我们的启示

毛主席说过,搞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智伯犯了这个错误,树敌太多,最后被捧杀。后世明朝朱允炆也犯了这个错误,削藩不可以从最弱的开始削,那样会暴露自己的意图,而是应该拉拢比较弱的,打击比较强的,比如说汉朝的削藩。又比如说朱元璋先打陈友谅而不是张士诚,也是这个道理。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大意是说,有个人善于养马,他骑马飞奔在路上,路边的人不停地赞美其马跑得快。众人越夸奖,他越得意,越快马加鞭,结果使马累死。

所以说,如果你恨一个人,他闯红灯,你就应该夸他懂得变通,总有一天他会因为闯红灯而付出代价,如果没有,那他运气正不错。而不是批评他,爱他才会去批评他。

如果他有小偷小摸的癖好,没有经过你同意就用你的东西,要夸他不拘小节,而不是批评他让他意识到这么做会让人感到不适,进而停止这种行为,只要他一直这么干下去,迟早有一天碰到个狠角色,让人打断手。

有一则韩信的故事,是这么说的:

韩信赶路,在一棵树下休息,树上有个顽童往他头上撒尿,韩信不仅没生气,还给了那个孩子一文钱。韩信走后,又一人来到树下,顽童又撒尿,那人拔刀一刀要了那个童子的命。

这就是捧杀的艺术了,嚣张的人经过捧杀,最后往往会由傻逼被惯成一个大傻逼,最终碰到硬茬,倒大霉!

(0)

相关推荐

  • 有“三家分晋”,秦国难以一统天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 ...

  • 战国初期魏国称霸一个世纪,为什么后来混成了破落户?没人了

    魏国都城大梁 魏国是战国初期长达百年的霸主,但是到了战国后期,却混到任人宰割的地步.那魏国是怎样强盛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又遭遇了怎样的挫折?魏国发展战略存在怎样的缺陷?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国家. 一. ...

  • 《资治通鉴》周纪BC403:豫让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威烈王23年 前403年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 ...

  • 《资治通鉴》周纪BC403:什么样的人会得到提拔?

    下面一段文字是司马光对于智氏之败的教训总结,司马光认为智伯败在才有余而德不足.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司马光浸淫官场,历经四朝而不倒,最后追封太师,谥号"文正",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我 ...

  • 《资治通鉴》周纪BC403:司马光教你做大哥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周威烈王23年 前403年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 ...

  • 《资治通鉴》周纪BC403:魏文侯的帝王心术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威烈王23年 前403年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

  • 《资治通鉴》周纪BC403:赵襄子的阴谋上位之道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威烈王23年 前403年 赵简子(赵鞅)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 ...

  •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周纪·周纪二原文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

  •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周纪·周纪一原文 原文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

  • 读《资治通鉴·周纪一》 (一)

    读<资治通鉴·周纪一> (一)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半民:一个"命"字用的极准确,而似乎极不当."准确"是点出了天子周威烈王之&qu ...

  • 读《资治通鉴·周纪一》  (二)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由低到高)以陈(阵),贵贱位(各在其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替换.改变)也.<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