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使用汉字简体字,元首说:我们要跟上中国发展的步伐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一大标志。在史书记载中,相传当年仓颉成功造字,结束了上古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之后,出现了“天雨栗,夜鬼哭”的奇异现象,虽然这样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文字的诞生对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而中国的汉字,从最初的陶器文字到甲骨文,又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其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开始的陶器文字和甲骨文,以简便为主,这也是当时古人在创造文字时取其“象形”的意思。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金文时期,汉字的形体结构便变得复杂了,这一局面直到楷书定型之后,汉字的形体结构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未发生重大的变化。清末民初,汉字也曾有过一段的简化历史。在1909年的时候,学者陆费逵在《教育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文章,这是国人第一次提出繁体字要逐步简化为简体字的开始。1920年,钱玄同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减少汉字笔画的提议》一篇文章,并身体力行,先后提出了八种汉字的简化原则;而到了1935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也颁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其中有简化字324个,不过随后不久这一政令便被取消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交流上的需要,从唐朝开始的楷书,也即繁体字,逐渐大规模地演化为今天的简体字。从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在当时遵循的一个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三大法则,以废除异体字和精简笔画为中心,先后历经几次简化,最终简化的汉字多达两千多个,这也是我们现今所看到的汉字格局。汉字简化后,我国的港澳台等地区因为历史上的原因,依然使用繁体字,而在东南亚新加坡这里,一开始他们使用的也是繁体字,不过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也开始推广简体字,这也是亚洲地区唯一以简体字为主要学习交流工具的国家,其他诸如华人聚集区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大多还保留着繁体字。
那么新加坡为什么要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呢?新加坡作家张森林曾据此回忆说:新加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之所以选择了简体字,一方面是因为简体字在学习的时候更为简便一些,有利于民众对汉语的普及。但更为主要的是,相传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未来一定要崛起,我们今天改为简体字,就是为了和他们同步,以便和未来的中国相适应。
当然对于汉字的简化,今天依然有不同的声音,有人就曾呼吁,要重新恢复繁体字,因为繁体字在表情达意上更为准确传神,比如“爱”字,有心才有爱;“亲”字也是如此,有见才为亲。对于这样的一个观点,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