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些常识没用的话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生活中贯穿各种常识,这些绑定整个社会并且能服务于人生发展的规律,决定我们拥有怎样的命运轨迹。所谓“迷信科学是不科学地迷信”,尽管常识大部分都是有据可依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那些基于大主题继承人类几千年智慧的杰作,当然靠谱。可由文化导出的公式,比如俗话或者老规矩,即便被冠以“常识”的名头,结合个体现状的话,同样有时会产生没用的结局。
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就跟科学同理。牛顿的定律在更大的维度比如越靠近宇宙级别就变成例外。所以需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没那么复杂的生活同样如,处在不同阶段的年纪所应对的问题、困境和意识,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老话们都以有道理著称并且普世适应,但还是会出现有些常识没用的情况。
当然,这里不一定是常识真的没用,只是不适合当事人而已。人的处境和遭遇是有区别的,不可能使用相同的公式来概括所有人生,否则我们真的是像游戏那样被设计出来的。举例“知足常乐”或者“勤能补拙”这样的成语,不存在有效期,但想要出效果需要条件。
说到底,这里涉及到范围的常识是处于完成过程中提供参考的资源。作为常识,本质上就是有效的,而且还被广泛认可。只要个体兑现基础达标的话,就能激活形式,从而提取该有的动态。那些成语或者其他形式构成的常识,都在最大规模概括社会现象。个体既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没有被例外。如果将标准降低的话,我们也能比较快捷地体验到常识活跃后的反应和待遇。这个过程有时不好受,因为公式会减少烧脑的难度,但本质是多样化的。碰上比如“勤能补拙”这样的提醒,同样不好受。
如果有些常识没用的话,那就换另一种。生活和命运的推进,都是靠公式在维持运转的。一切做事的态度,都能总结成公式或者说常识进行普及。有些常识的成本比较高,还要求匹配天赋、意志和耐心等传统美德,结果绝对没保障。有时则是常识有用,但个体没用。财富密码摆在面前,却真的那种“身在福中不知福”,导致生活一直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所谓的“常识”不一定需要能具体给出概念来,常识都是写入记忆和基因的,通常在做事时会自动冒出来的趋势,以及因此进行的宏观战略打造。公式提供灵感,既赋予个体在没有套路时作为参考,也能作为走流程中感觉得不到回馈时获得更固定的支持。一个印象就是,坚定的宣言或许比缺乏资本背书的鼓励要来得有视觉冲击力。因为外界的鼓励或许基于礼仪,而被历史证明过的宣言充满力量。常识和公式就有这个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有些常识没用,未必符合真相。相关“没用”的描述太过主观,难免有误差和偏见。同时,关于“有些常识没用”同样是常识,所以作为常识的“有些常识没用”同样可能没用。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做足够量的工作才能稳定这个动态平衡,最终使得人生和命运朝着假设的趋势过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