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点07分,《人民日报》传来一则沉痛的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早上已经有多个渠道传言袁隆平爷爷去世,他的秘书说,“情况不太好,但还在住院观察。”
主治医生也说:“袁隆平院士因为3月份摔了一跤,所以这一个多月都在住院,但情况平稳,大家不要信谣传谣。”
网上那个率先造谣袁隆平去世的媒体已经被骂了12万条。
而在豆瓣,为袁爷爷祈福的高楼瞬间就已经盖了两千多条。
而袁隆平去世的消息传来,让人不忍落泪。
除了袁隆平院士之外,中国肝胆外科手术的创始人吴孟超院士也于今天去世,享年99岁。
距离袁隆平院上上一次上热搜,是2020年,那一年,他度过了自己九十岁的农历生日。为了清爽地过迎接新的一年,袁老特意赶到了自己光顾了十七年的理发店,为自己理了一个新的发型。剪发从当初的五块涨到了二十块。袁老每次来都要塞给曹师傅一百块。正是因为袁隆平的这句话,曹师傅把这个理发店坚持开到了现在。撒娇的袁老,有没有让你想起家里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私下脾气像个小孩儿,可袁隆平却称得上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再生父母。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他的伟大之处,绝对是无法用短短一篇文章就能够赞颂的。人民吃得上饭,吃得起饭,是一个国家得以生存的基础。在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可能很多人无法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所以当他可以在继续读书和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之间选择时,21岁的袁隆平选择了前者。作为优秀的农业大学生,年轻的袁隆平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所带来的巨大的威胁。1960年,袁隆平意外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1964年,他又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那之后的整整半个世纪,袁隆平把自己奉献给了农田和大地。而他带给中国的,是一次次破纪录的粮食产量,是收集起的珍贵的实验记录和各种数据。到2017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经在中国推广至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与此同时,他和团队还将这种技术推广至印度、越南在内的其他国家,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本是马来西亚归侨,在上个世纪中国最需要医学外科人才的时候,依然决定回到中国。而当九十年代,他终于有机会回去看望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吴孟超在妈妈的坟前哭了,他说:“爸爸妈妈,我终于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你们可以放心了……”1964年,已经三十多岁的“大龄青年”袁隆平和自己的学生邓哲上演了一段“篮球情缘”。因为同样热爱篮球,把球服当婚纱的邓哲在篮球场和袁隆平办了婚礼。每个生活中发生的别人不在意的小事,都能成为他津津乐道的谈资。在办理身份证按指纹的时候,他骄傲地嘚瑟自己手上的十个斗。参与采访的时候,谈起改论文、带博士,他自己好烦躁。“我handsome不handsome?我不觉得。”除了他光辉的业绩,全能的人生,大家爱的当然还有他的接地气。吴孟超也是一样,他96岁的时候依然坚守在手术台上,97岁的时候才宣布退休。
他培养出来的肝病外科人才,现在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就是有吴孟超这样的人,给中国这样一个曾经的“肝病大国”,给众多饱受煎熬的患者以希望,以曙光。可难过的是,在网络上依然有人孜孜不倦地对袁老进行各种负面评价。还有人说那么多科学家都在低调的做事,只有袁隆平热爱炒作。有本事,有能力,优秀的人当然要展示。凭什么为了怕被嫉妒被指责就感觉自己站在公众面前就是羞耻的?况且,像袁隆平这样的业界大佬,哪有时间去操心这些不屑一顾的问题?就在键盘侠吃饱了互相在网络上吵架的时候,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又有了最新的成果:2020年6月,他们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在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某次采访里,有记者曾经问袁隆平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是不是特别害怕,饥荒的场景再次出现?”关于90岁以后要做什么的问题,他是这么回答的:“要搞3000斤工程,做超级稻;第三代杂交稻,早稻500公斤、晚稻1000公斤;盐碱稻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才算及格。”在原本应该休息的年纪,还心心念念着自己的事业,甚至还许下如此宏伟的愿望,外国媒体称袁隆平是中国的当代神农。去年,在90岁的生日时候,在袁老生日相关的微博下,有人留下这样的祝福。不,像袁隆平这样的功勋,应该活得长一些,更长一些。
如今,袁隆平院士去世了。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亮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与花生那么大,叫做喝下乘凉梦。”
每次看到这句话,都会泪目。
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吴孟超院士去世了,或许跟袁老相比,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我仍记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96岁还在工作,他经常会思考死亡的问题。
他知道自己越来越老,死亡会不期而至。
↑吴孟超院士无数不多的采访视频↑
他告诉自己的助手说:“我的力气越来越少了……到时记得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本期作者:正经婶儿&张尼德普。正经婶儿,专栏作家,一支笔,两只猫,心比文字更热些。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正经婶儿(zjshe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