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风铃木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黄花风铃木(共5张)
叶对生,纸质有疏锯齿,掌状复叶,柄长,小叶4-5枚,五叶轮生,卵状椭圆形,全缘或疏齿缘,全叶被褐色细茸毛,先端尖,叶面粗糙;
圆锥花序,顶生,花两性,萼筒管状,不规则开裂,花冠金黄色,漏斗形,长2.5-8厘米,也像风铃状,五裂,花缘皱曲,但为两侧对称花,甜香,雄蕊4枚,二强,不突出;子房二室;
果实为蓇葖果,长条形向下开裂,长18-25厘米,有许多绒毛以利种子散播,种子具翅;先花后叶,春季约3-4月间开花,花期较短,约10-15天。[1]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1997年前自南美巴拉圭引进中国。[1]
折叠 编辑本段 生长习性
黄花风铃木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3-30℃,最低温度5℃,在中国仅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如广东普宁市花卉苗木主产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位于东经115°-116°,北纬23°-23.5°之间,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水质清洁无污染,有山坑水、榕江水、洪阳河等河流,是苗木灌溉的优质水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是种植黄花风铃木的理想土壤条件,适宜黄花风铃木的生长发育。
折叠 编辑本段 繁殖方法
黄花风铃木在中国仅适合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可用播种、扦插或高压法繁殖,但以播种为主,春、秋为适期。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土壤或砂质土壤最佳。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3-30℃。[2]
折叠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折叠 温度环境
黄花风铃木生长适温23-30℃,不耐寒,在我国仅适合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在苗期也要求较强的光照,特别是在温室环境进行播种育苗时,极易因为光照和通风不足造成小苗长势弱并发生猝倒病。因此在种子发芽、真叶展开后,要保证生长环境的遮光率不超过50%,同时保持足够的通风。[2]
折叠 土壤施肥
培育大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浇灌与排水良好的地方,做好规划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沟渠,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种植时每穴下250克的复合肥或1千克的有机肥作基肥,基肥应与泥土充公搅拌后再种苗。种苗时,要去掉育苗袋,种稳压实。[2]
折叠 植株捆扎
黄花风铃木苗期生长快,主干柔软,容易倒伏并易产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应在种植后从苗高30-50厘米时就在苗的旁边竖立高约2米支撑竹子引导植株直立生长,苗每长高50厘米捆扎一次。
折叠 修剪整形
黄花风铃木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侧枝,冬季落叶后应统一进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和低矮处分生的偶侧 枝,才保持主干生长通直。当主干长高1.8-2米时,保留顶上的枝条形成树冠,经过3-4年的大田培育,在植株高达3米以上,径粗4-6厘米时可出圃绿化。[2]
折叠 编辑本段 病虫防治
黄花风铃木常有咖啡皱胸天牛为害,每年对腰果树普查3次,发现被害树时当即用利刀剖开被害树的树皮,取出其中天牛幼虫。待伤口干燥后,培土促进不定根生长,以利植株恢复生长势。发现虫害时可用注射针筒将农药注入隧道中,杀死幼虫。[2]
在每年春季新叶刚萌发时,黄花风铃木容易受到叶斑病等侵害。叶斑病防治,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黄叶一喷绿每包15克加水15-20千克,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黄叶一喷绿每包15克加水15-20千克,交替喷施防治;虫害可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如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每7-10d喷药1次,连喷3-4次即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