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去了高窗老师说的那家店
傍晚,我去了高窗老师说的那家店
傍晚,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319线力湾到濯水路段的公路上由中午的斑斑驳驳,变成一道道金光,斜斜地拉长到右侧的青山上。行道树经过一天的曝晒,越发绿意蓬勃了。
远远看见青瓦白墙,马上就要到濯水了,我想起了高窗老师说的那个绿豆粉。作为一个胃口超好的人来说,看到别人写的美食,能忍住流口水几乎是不可能的。幸好,我是吃了晚饭才出发的,不然,就要开始分泌唾液了。记得,我在看《舌尖上的中国》中“重庆小面”那一节时,真是越看越饿。看完了,我立马自己去煮了一碗面条吃,这才算解了馋。
高窗老师的《有家卖方便面的,就从来没垮过》,把粉、米粉、绿豆粉放在一起细细分析。我其实已经看到小时候灶台边那一碗豆豉海椒,锅里正在慢慢凝固的绿豆粉烫烫。说到这里,我还是有一种组团写软文的感觉。但是相对于小时候等着绿豆粉烫烫凝固,慢慢起层,这也就不算什么了。看着浆凝固成一块,右手用竹块一挑,左手辅助一翻,绿豆粉烫烫立刻翻了个面。几秒钟后,用手迅速一掸,冒着热气的绿豆粉烫烫就进了盘子里。心急的孩子迫不及待折叠,蘸上豆豉海椒水,烫得手指不停弹动,嘴不停吸风,囫囵几下,就吞下去,烫在喉咙蔓延直至吞下。
一般来说,每次过年烙绿豆粉最开始的几锅都是拿给小孩解馋的。小孩解了馋,才能安安心心去做事情,宰猪草、洗猪苕,或者顺便以做作业的名义出去小逛一下,反正大人没空。要知道,马上就要过年了。而且烙绿豆粉的松毛还是小孩子们亲自去弄的哦!
扯远了,还是继续说古镇。尽管是傍晚了,古镇还是很热闹。当地跳广场舞的居民已经拉开了架势,旁边赫然搭着的是黔江民族歌舞团的舞台;操着外地口音的游人有好几拨,各种摆拍;小孩子踏着电动平衡车在中间钻来钻去,自由自在;打烊的店很多,也还有几家开着。高窗老师笔下的那家店应该也在收拾整理器具,准备打烊了吧!我甚至都看见累了一天的店员收拾着店面的样子。哇!店里头依然还有客人。挂着“《小马哥的春天》摄制组工作证”牌子的人站在一旁,我正准备张望,“路过的请自然走开,不要看摄像头。我们在拍戏,请配合。”呵呵,默默地成了路人甲?我张望一下,是不是显出店里更具有吸引力?算了,出场费就不用了。
我只好往前走,离开了高窗老师说的那个店。走过“马打滚”那家店后,古镇就安静下来了。这时的古镇才是真正属于我了。踏着青石板,顺着石级,来到阿蓬江边。上周的降雨让河水充盈了许多,船都已经靠岸,水草兀自在水中漾着。夕阳洒在河面,岸边,一点也不含糊。风雨廊桥踏着流水,浴着晚霞,一切都沉静而美好。游人的影子闪过廊桥间隙,烧烤的香味携风而来。如果可以,来一碗杂酱绿豆粉,绝了!
我还真是有点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