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认为光是粒子,惠更斯认为光是波,爱因斯坦:你俩全错
太阳被无数人类崇拜,它始终在散发着温暖强烈的光芒,为这个世界带来能量。人类一直在思考太阳光的本质。一直到17世纪的牛顿,才建立了人类的近代光学体系。牛顿曾利用三菱镜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将太阳光成功分解为了七色光,这成为了足以载入科学史册的瞬间。
牛顿第一次提出了光是粒子的观点。然而在不列颠海峡的另一边,法国的科学泰斗惠更斯却认为,光是一种波。这两个同时代的科学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早提出光的波动理论的,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胡克认为光是一种四面发射的波,这种波不受重力的影响,而在进入高密度介质的时候,光会出现减速的现象。这跟牛顿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分歧。
牛顿为了光学曾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连续多日用肉眼直视太阳,差点双目失明。牛顿还把一根针插入了自己的眼睛,就为了知道人眼是如何感知光线的。牛顿用大量的实验证明,光是一种物质微粒,它总是以直线传播,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而法国科学家惠更斯也是光的波动理论的支持者。这两位科学巨头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但正如现在的辩论会一样,谁也说服不了谁。牛顿和惠更斯二人各有支持者,而且都有生活中的现象可以对它们各自的理论加以解释。为此这两派一支在争论不休。
直到1695年惠更斯去世。此时牛顿出版了自己的《光学》,并在其中将他对光的所有研究加以汇总,同时利用了光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光的粒子性质。惠更斯已死,没有了可以反驳的人,于是光的粒子学说在此后一个世纪都成为了物理研究的基础。然而,科学研究发现了许多粒子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一直到后来,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光是一种粒子,也是一种波。最终还是“折中说”的爱因斯坦笑到了最后。大家怎么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