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真正开悟的,是悟透“心”
稻盛和夫的书我读了几年了,最近又重读他前不久出的《心》。
“心”才是决定性的
之前读过《心》好多次,今天再次翻开它,我运用《深度思考》里面介绍的的《不读书法》来读它,即20%读书,80%的时间用来思考上。
比如前言中的第一节的3页,以前可能只需要5分钟,但是这次我却用了半小时读,读完后还用了30分钟解剖它。
这样一种心境,让我想起了以前多次读这本书时的状态,此前尽管我也认为自己读得很认真,很慢,但从来没有达到过现在这个境界。 因为任何时候,不管我们做任何事情,背后的心境是一样的,我以前读书时的心境,总会有焦虑感伴随着,并且人是不自觉的笼罩在它里面而完全不知道。
小务虚现在的焦虑感被我降到非常低,并且我还时刻保持对它的警惕,因此,正如《主动思索》中提到的原则,我此时的阅读及思索境界就是相对最高的,神经元编码效果也是最好的。
这种读书法,表面上看很慢很慢,慢得如果你内心里有一点点焦虑感,你都会坐立不安,它会让动物脑着急,但是正是这种慢的心境,却成就了快,我以前读很快,1-2天可以读一次,当时读了有3-4次,但是不管我怎么重复,合上书后,我似乎依旧是我,原地踏步,感觉不到这本书的力量在哪。
慢是心境的体现
这让我突然想起来,我最近的创作又提升一个境界了,这依旧是对比以前的创作境界,我才发现,我现在能够非常自在的从容淡定地沉浸在一个细节的思索与探究里面。
这是慢的结果,但是又不是字面慢的那种慢,它是心境上的一种咀嚼与沉浸,超越文字捕捉背后能量的境界,而要做到这个境界,就必须摆脱动物脑的束缚。
当我的创作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现实需求的物质时,“想要”必然产生害怕得不到的恐惧,这个欲望越大,对应的恐惧就越大,这就是我以前不管是读书还是创作,总有焦虑感伴随的根本原因,这也正是动物脑束缚我们的手段。
我最近的创作更为纯粹,它表明,我不再刻意追求物质,我甚至还做好不为任何物质的心理准备,因此,我在创作时,我的内心更多保有的是基于感恩之情的回馈,因为我的一切来自于他人与他物,特别是来自于所有朋友们的信任与支持,于是,我想在每一个细节上,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用户。
大脑具有类比的能力,我才发现,事物只是表象,它只是心境的体现,心境才是决定性的,慢只是心境的体现,背后沉浸其中的心境才是决定性的。
在这个心境的作用下,我在家务及家庭里面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更为纯粹,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很享受其中,我简直不太敢相信一切变化来得如此突然。
有股量变到质变的感觉,心境决定一切。
质疑法
在这个心境下读书,我发现我有了跟以前不同的读书特征。
我不再在作者的“里面”读书,而是在作者的“外面”读。
相当于我不是跟作者站在同一山头上听着他描绘世界,而是站在一个比作者高的山头来看他所描绘的世界。
这就是质疑法,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考察与验证作者所说的东西哪里合理,哪里不合理。
比如第一节稻盛提出一个概念“一切都是“心”决定的”,然后举了2个例子。
看第一个例子,你就会发现有一种神化了的感觉,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稻盛并不知道“心”必须在大脑里面划分出“动物脑与前额叶”,并且对所有事物的解释,必须厘清这两者的区别与关系,然后所有的方案也必须从这两者之间切入,才可以找到明确的解决方案。
一切都是心决定的
实际上,身心灵领域的人经常把这两块分成心与大脑,然后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告诫:“你要用心去觉察,而不是停留在头脑层面”,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又因为对大脑的动物脑与前额叶的无知而导致混乱与迷失。
“心”是动物脑与前额叶的结合
因为“心”应该在大脑里面划分为动物脑与前额叶。
“用心感受而不是用头脑分析”的道理就在于人的行为是情绪驱动的,而不是逻辑,但是这个说法让人因此容易忽略了“头脑分析”,因为解决方案单独靠谁都不行,而是必须同时有效的整合这两者。
这就是小务虚《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的核心,基于动物脑与前额叶之间的特征与关系,来高效地构建我们所要的目标神经元网络体系,以便快速的形成我们所要的行为体系。
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
稻盛的第二个例子能成功,符合共同体的本质,更符合大脑的原理,也得益于他有这个本性。
但它并不能因此而说明问题,因为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是自私的, 很多学稻盛哲学的商人,也坚信自己在执行“利他”理念,但是正如我在以前文章中全面强调的,理念利他不成立,利他必须进入到能量层面。
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动物脑具有一种伪装与欺骗的能力,因此很多人的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善”的,而他的发心却完全是自私的,很多坏人在做坏事的时候,也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是坏事,而是在做善事。
这就是动物脑的强大遮蔽性,因此,看清动物脑的真实面目,是我们终身精进的一大目标。
因此,学稻盛哲学的商人往往失败的居多,而稻盛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他有这个利他理念,而在于他原本就有一个善的本性,这个本性来自于他家庭层面从小的耳濡目染,再加之后天的不断精进。
正如小务虚此刻的创作,支撑着我纯粹的想要为用户创作的发心,不是来自于我有“利他”的这个理念,而是来自于我长期以来的“感恩编码”,它已经内化成我的神经元网络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回馈能量,在驱动着我去回馈。
而在此之前,不管我如何学习稻盛和夫的所的书籍,不管我在团队里面如何执行“利他”策略,我的所有所谓的利他,都是假利他。
因此,如果无法明确地从动物脑与前额叶层面切入,不管你读多少本书,你依旧会在表层混乱,看不清人生路。
从自我到自他:从私心到利他之心
最近,我发现我觉察感恩的境界似乎也越来越高的,这是随着我正念当下的能力的提升而提升的,在以前,小务虚每天能正念每一个当下的时刻并不多,而现在,竟然能够做到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追问与觉察状态。
我发现它跟我最近改掉的一个习惯有关,比如我坐着喝茶时,我以前会坐着坐着然后去看手机,或者想着与自我利益有关的事情,想着动物脑的执念。
现在不同,我很少再去查看手机,特别是与收益相关的app,同时,我也很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面,我会更多的去追问眼前的人与物:
- “对于我来说,有何意义,眼前的一切是如何恩惠着我的?”;
- “我如何才能回馈到这份恩惠的能量”;
也就是,我的关注点,开始更多的从自我,转移到自他:
- 为了自我的创作:我就会想着我的收入,焦虑收入;
- 为了自他的创作:我就会想着如何及时回馈到那些恩惠的我能量;
比如最近有一次早上跑步,显示26度,但是我跑起来却很凉快,这真的是奇迹,因为那几天实际上是极为闷热的,气温突然上升到30左右,然而天气似乎也有人性,太热了,就给你些乌云和凉风,因此,我很珍惜这样的天气,因为我知道接下来几天都不太可能有这样舒适的日子。
相反,如果我关注的点是自我,我在跑步的时候,就沉浸在自我的欲望里面,或者想着文章,或者想着跑步的目标等。
我原来较关注自我与收益的时候,我会不自觉的想要让文章快点发布,不自觉的想要多写点文章,当我有这个“自我得益” 的念头的时候,时刻都有一股或大或小的焦虑感笼罩着我,正是这样的焦虑感,让我无法“慢”下来。
因此,正是这种自我的执念,在阻碍着我沉浸在打磨产品的世界里面,我过去多年的读书方式,几乎就是在这样的动物脑执念的控制下不自觉的阅读,这就是为了欲望的读书与创作,它因此也注定是失败的。
利他之心的境界
最近当我走出“自我”的时候,有了对比,我才意识到原来之前那种自我以为没有被遮蔽的状态,实际上还是被遮蔽着的,我到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相对更纯粹的创作。
这就是动物脑有强大遮蔽性,不会有人觉得他现在是被遮蔽着的,就像坏人做坏事,从来不会觉得他是在做坏事一样!
你只有“走出来”后,走出动物脑的束缚的后,有了对比,才知道原来世界还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是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要有高维度与对比思维。
小务虚现在还是无法做到100%纯粹,只是纯粹度比以前至少提升数倍,以至于我现在的创作极为自由,自由到想写就写,不想写就看书,或者去跑跑步,写写毛笔字,陪陪家人,做做家务。
而且最为核心的是,这样的状态下,我才意识到原来真正为用户着想是怎样的,我以前也一直认为我能够做到为用户着想,但是实际上,这也是理念上的一厢情愿,没有境界纯粹度的对比,还天真地以为是在用心的利他。
但是话又说回来,任何时候,我们一定无法把境界提升到100%,只能是让这个百分比更高些,这是大脑的原理决定的,这也是生而为人注定的,因为我们注定需要吃饭,因此只要是人,只要有需要,就注定无法做到100%的利他,我们只能不断的向这个终极目标靠近。
缺乏“心”:理念上的无效利他
比如在这股更为纯粹的感恩回馈的力量的驱动下,我开始可以跳出为了创作而创作的动物脑自我欺骗的假利他,原本的动物脑告诉自己,只要创作最好的内容,就是在为用户着想,但这其实是借口,它讲这个借口是为了自己可以创作更多内容,而创作更多的内容可以带来更多直接的收益,这就是动物脑“真利己假利他”的真相。
我在之前的那个状态下,我完全相信我是在“利他”,但是这种利他都有一个更为底层的目的,那就是利己,从理论上来讲,我也非常清楚动物脑与前额叶的这些特点,我也不断的告诫自己,一定要精雕细琢,一定要创作出最好的内容,才能有益于用户。
但是理念永远不成立,利他必须进入能量层面,因为对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而这些东西在人性里面展现为情绪。
这就是自私本性主导下的骗局!
真正的纯粹利他之心
什么才是真正的纯粹利他?
稻盛和夫在《心》这本书中,开篇就讲“利他之心”,稻盛的所有书和稻盛师生塾不断强调的东西,就是在让大家要发自内心地去利他,去生发起一个纯粹的利他之心。
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利他之心?如何才能达成这种真正的利他之心?
稻盛说:“就是有时候牺牲自我也要为他人尽力之心”,要达到这种境界,几乎只有在家庭里面才能看到,即家人之间的爱心,特别是母爱之心,用这样的发心来定义纯粹的利他,就较为准确。
因此,你要理解真正的利他,就得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我们对待用户,对待他人,能够做到像家人一样吗?如果不能,那么你口口声声说的“利他”就是假利他。
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利他之心,那么如何对其他人生发出这股力量?
如何发起真正的利他之心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感恩母亲,感恩家人,是因为母亲或家人数十年如一旦地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着,比如小务虚自己的母亲,虽然说她具有一个极为自我的本性,但是不妨碍她身上的那股天然的母爱,尽管她一直忙于生意而无法做到悉心地照顾我们,但是她却把辛苦做生意赚到的所有钱,都给我们的几兄妹花,而自己却省吃俭用,一辈子都没买过几件衣服,都是穿姐妹们送的。
卖猪肉的档口生意很辛苦,每天父亲4点起床,母亲清晨就过去帮忙,然后经常到晚上8点才收摊,我常常在晚上看着母亲疲惫的数着一天的营收,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赚大钱好好报答她。
这就是利他之心的源头,当我们“看到”“感受到”对方为了我们付出时,我们就会发自内心的去回报。
但是这种看到,不能只是眼睛看到,而是必须从情绪层面看到,从生活里面的每一个层面“看到”,甚至是从最大层面的宇宙及万物的演化去感知这种恩惠。
这就是“心”的地位,用心感受,你就能知道,因为它不是指心这个实体,而是那股能量,因此,它的位置不在心,而在大脑里面的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它就是人性里面的情绪,在外在则呈现为能量,因此,你要读懂此时的稻盛和夫,你得用“心”来读《心》,读它背后的能量,稻盛说他这辈子只体验过一次开悟的极乐感觉,而在小务虚看来,对“心”的准确拿捏正是稻盛哲学的核心,成就他一生财富的,也正是这个东西。
一切的答案在彻底打通动物脑
他说:“只有心,才能驱动人心”,只有能量,才能驱动能量。
因此,你要找到人生的答案,请彻底顿悟心以及它背后的东西,特别是大脑层面的动物脑与前额叶。
因此,如果你能够用一个正确的方法长期的精进,你就会越来越善良,越来越知道如何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并且与它们链接起来,从而获得一股足够强大的,可以支撑我们去面对人生一切问题的力量。
这就是人生的解决方案,一切都是有前因后果的,稻盛用人生与事业验证了这些结论,而唯一一点可惜的是他无法厘清动物脑与前额叶的区别与关系,导致他的书几乎都是停留在说教层面,甚至可以这样说,几乎大部分的书都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这也正是你读书无效的根本原因。
所有的努力无效,核心在一个点,那就是对动物脑的地位及强大遮蔽性认识不够深刻,如果说小务虚的课程体系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带你全面认识动物脑!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是小务虚所有文章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大脑层面的动物脑与前额叶的原理,这是理解一切人性的关键,因此,你要彻底解决困扰你多年的本性问题,请一定先打通这个底层基础,基础稳固了,才能盖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