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居文化」对联拾趣:楹联对仗不是单纯的词性相对,讲究颇多
楹联的对仗是一副对联好坏的关键所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要领,就能写出文化味很浓的高水平作品。
楹联的对仗是一副对联好坏的根本,上下联对仗是否工整、严谨、有意趣决定了对联的创作水平、文化内涵和意境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化大家所作的书房雅联大多是高度对仗的工对,也就是楹联文化中的“严格对仗”。
所谓严格对仗,是指工对的方法和原则,也是楹联对仗中最为讲究的一种,古代文化大家极力推崇并视之为炫耀文化水平之能事。所谓工对,就是指上下联对工稳、严格,完全合乎诗词的格律要求。
要说到严格对仗,就必须先从“词的小类”这个概念说起。
【方圆居文化】---01
——什么是工对里的“小类”——
小类:在我国传统诗词创作中,根据含义把词分为若干小类,并以约定俗成的方式 固定下来。
【方圆居文化】---02
——绝对的工对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应属于同一小类——
真正严格讲究的工对,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必须是同一小类,我将其称为“绝对工对”。比如,上联是文学类的名词,下联对应的部分也必须用文学类名词来对,不能混淆。
例如:
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桑柘”对“芙蓉”都是植物类名词,“湖”对“水”都是景观名词“社”和“城”是宫室类名词。
上下联中,“四万”对“一双”是数词,“青”对“白”是颜色,“今”对“古”为时间。
【方圆居文化】---03
——相对应的词是相邻的小类,也有讲究,不能乱用——
在对联的工对中,还有一种适当放宽的情况,就是部分相邻的小类可以对仗,我将其称为“相对工对”。也分为二十个小类别,大致只能在这二十个小类中互换,不能乱用。
1、天文类对时令类:天对夜、雨对晓;2、天文类对地理类:云对山、雪对泉;3、地理类对宫室类:道对楼、峤对台;4、宫室类对器物类:牖对灯、屏帏对席枕;5、器物类对衣饰类:剑对衣、轮对褓;6、衣饰类对饮食类:镜对笺、车对笔;7、衣饰类对饮食类:衣对饭、布对粞;8、文具类对文学类:纸对诗、简对字;9、植物类对动物类:花对鹊、菰对鸟;10、形体类对人事类:泪对愁、魂对梦;11、人伦类对代名类:人对自、己对王、君对宦;12、疑问代词对“自、相”等副词:谁对空、何对所;13、方位类对数目类:中对四、边对双;14、数目类对颜色类:万对白、千对赤;15、人名类对地名类:东坡对洞庭、李白对江夏;16、同义词对反义词:战阵对存亡、荣辱对爱憎;17、同义词对连绵词:虚无对酩酊、岁月对凄凉;18、反义词对连绵词:断续对参差,鞅掌对乾坤;19、副词对连介词:皆对为、当对与;20、连介词对助词:以对之、和对为。
例如:
上联的“大海”为地理类名词,下联的“长空”则是天文类,但对仗亦工整。
【方圆居文化】---04
——联句自对工整,不限同小类或邻小类,也是工对——
工对的另一种情况是上下联的自对,即上下联中使用的词组各自为对,且为绝对工对。这样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尽管不工整,但也属工对,我将其称为自工对。这样的对联一般是四字联。
例如:
山襟水带;龙啸虎吟。
上联的“山襟、水带”和下联的“龙啸、虎吟”各自成自对。但上下联的“山、水”是地理类名词,“龙、虎”是动物类名词,并不影响上下联的对仗工稳性。
再如下面这副对联,也是这样的情况:
【方圆居文化】---05
——对应的字或词本不属于同类,但其音或意相同的另一个字或词却对仗极工,也作工对论——
有时,上下联对应字在联中的意义对起来不算工整,但字的另一层意义,或者另有一个同音字,却同另一联中的字成为工整的对仗,也算是工对,我将其称为“借工对”。其中,前者是借义、后者是借音,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巧对。
例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上联中的“沧”是借用了颜色之“苍”同下联的“黄”成为工对。
【方圆居文化】---06
——有些特定的字或词,因其意境相关联,也常被用作工对——
有些同类的词,在文章中常被用为对仗,如“歌舞、声色、心迹、老病”等,还有些不同类的词,如“金玉、金石、天地、人物、兵马”等,如用为对仗,也算工对,我将其称为特定工对。这类词一般是约定俗成的,古往今来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其他字或词不能乱用。
例如:
上联中的“诗”和下联中的“酒”因意境相互关联,常被作为工对使用。还有,如“茶”和“花”、“水”和“月”等。
【方圆居文化】---07
——有些量词同数词相对,也称为工对——
数词相对,除通常常用的“一、二、三、四”之外,还可与“半、单、只、奇、偶、双、倍、几、数、诸、众”等为对,我称之为“数量工对”。
例如:
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再如:
上联中的“片石”暗含的意思是“一片石”,“一”在量词前可以省去,“片”即是“一片”。
【方圆居文化】---08
——上下联用成语对仗,成语中的词性对仗可以不工,但其他词或词组必须工对——
凡是单音词的对偶,也须要求词性相同,但如果是双音词,就应该根据句子的结构情况而定。如果双音词词性虽然不同,但都用在成语中,这两个成语可以为对,同时对联中的其他词词性相同,那么该对联仍为工对,我将其称为成语工对。
例如: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