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居文化」对联拾趣:楹联对仗不是单纯的词性相对,讲究颇多

楹联的对仗是一副对联好坏的关键所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要领,就能写出文化味很浓的高水平作品。


楹联的对仗是一副对联好坏的根本,上下联对仗是否工整、严谨、有意趣决定了对联的创作水平、文化内涵和意境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化大家所作的书房雅联大多是高度对仗的工对,也就是楹联文化中的“严格对仗”。

所谓严格对仗,是指工对的方法和原则,也是楹联对仗中最为讲究的一种,古代文化大家极力推崇并视之为炫耀文化水平之能事。所谓工对,就是指上下联对工稳、严格,完全合乎诗词的格律要求。

要说到严格对仗,就必须先从“词的小类”这个概念说起。

【方圆居文化】---01

——什么是工对里的“小类”——

小类:在我国传统诗词创作中,根据含义把词分为若干小类,并以约定俗成的方式 固定下来。

1、 天文类:日、月、星、风、雨、雪;2、 时令类:春、秋、年、月、朝、夕;3、 地理类:山、川、江、河、土、地;4、 宫室类:楼、台、房、舍、门、窗;5、 器物类:刀、枪、舟、车、杯、盘;6、 衣饰类:衣、帽、巾、带、甲、冑;7、 饮食类:酒、茶、饭、菜、汤、羮;8、 文具类:笔、墨、纸、研、信、印;9、 文学类:诗、词、书、画、典、籍;10、 植物类:花、草、果、木、枝、叶;11、 动物类:虫、鱼、蛙、鸟、禽、兽;12、 形体类:身、心、手、足、发、肤;13、 人事类:德、识、智、勇、贤、愚;14、 人伦类:父、母、子、女、舅、姑;15、 代名类:吾、我、汝、尔、谁、何;16、 方位类:东、西、面、北、上、下;17、 数目类:千、万、两、双、诸、众;18、 颜色类:红、黄、翠、苍、彩、素;19、 干支类:甲、乙、丙、丁、子、丑;20、 人名类:孔明、东坡、李白、杜甫;21、 地名类:洞庭、金陵、长安、北京;22、 同义词连用:行役、鼓鼙、格调、梳妆;23、 反义词连用:兴亡、古今、前后、短长;24、 连绵词类:寂寞、凄凉、薜荔、芰荷;25、 重叠词类:袅袅、漫漫、处处、瑟瑟;26、 副词类:忽、渐、才、乍、已、将;27、 连介词类:与、和、共、并、且;28、 助词类:也、矣、焉、哉、欤。

【方圆居文化】---02

——绝对的工对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应属于同一小类——

真正严格讲究的工对,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必须是同一小类,我将其称为“绝对工对”。比如,上联是文学类的名词,下联对应的部分也必须用文学类名词来对,不能混淆。

例如:

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桑柘”对“芙蓉”都是植物类名词,“湖”对“水”都是景观名词“社”和“城”是宫室类名词。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上下联中,“四万”对“一双”是数词,“青”对“白”是颜色,“今”对“古”为时间。

【方圆居文化】---03

——相对应的词是相邻的小类,也有讲究,不能乱用——

在对联的工对中,还有一种适当放宽的情况,就是部分相邻的小类可以对仗,我将其称为“相对工对”。也分为二十个小类别,大致只能在这二十个小类中互换,不能乱用。

1、天文类对时令类:天对夜、雨对晓;2、天文类对地理类:云对山、雪对泉;3、地理类对宫室类:道对楼、峤对台;4、宫室类对器物类:牖对灯、屏帏对席枕;5、器物类对衣饰类:剑对衣、轮对褓;6、衣饰类对饮食类:镜对笺、车对笔;7、衣饰类对饮食类:衣对饭、布对粞;8、文具类对文学类:纸对诗、简对字;9、植物类对动物类:花对鹊、菰对鸟;10、形体类对人事类:泪对愁、魂对梦;11、人伦类对代名类:人对自、己对王、君对宦;12、疑问代词对“自、相”等副词:谁对空、何对所;13、方位类对数目类:中对四、边对双;14、数目类对颜色类:万对白、千对赤;15、人名类对地名类:东坡对洞庭、李白对江夏;16、同义词对反义词:战阵对存亡、荣辱对爱憎;17、同义词对连绵词:虚无对酩酊、岁月对凄凉;18、反义词对连绵词:断续对参差,鞅掌对乾坤;19、副词对连介词:皆对为、当对与;20、连介词对助词:以对之、和对为。

例如:

云纳大海龙千丈;雪满长空鹤一群。

上联的“大海”为地理类名词,下联的“长空”则是天文类,但对仗亦工整。

【方圆居文化】---04

——联句自对工整,不限同小类或邻小类,也是工对——

工对的另一种情况是上下联的自对,即上下联中使用的词组各自为对,且为绝对工对。这样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尽管不工整,但也属工对,我将其称为自工对。这样的对联一般是四字联。

例如:

山襟水带;龙啸虎吟。

上联的“山襟、水带”和下联的“龙啸、虎吟”各自成自对。但上下联的“山、水”是地理类名词,“龙、虎”是动物类名词,并不影响上下联的对仗工稳性。

再如下面这副对联,也是这样的情况:

清气若兰,虚怀若竹;寄情于水,取静于山。

【方圆居文化】---05

——对应的字或词本不属于同类,但其音或意相同的另一个字或词却对仗极工,也作工对论——

有时,上下联对应字在联中的意义对起来不算工整,但字的另一层意义,或者另有一个同音字,却同另一联中的字成为工整的对仗,也算是工对,我将其称为“借工对”。其中,前者是借义、后者是借音,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巧对。

例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上联中的“沧”是借用了颜色之“苍”同下联的“黄”成为工对。

【方圆居文化】---06

——有些特定的字或词,因其意境相关联,也常被用作工对——

有些同类的词,在文章中常被用为对仗,如“歌舞、声色、心迹、老病”等,还有些不同类的词,如“金玉、金石、天地、人物、兵马”等,如用为对仗,也算工对,我将其称为特定工对。这类词一般是约定俗成的,古往今来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其他字或词不能乱用。

例如: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上联中的“诗”和下联中的“酒”因意境相互关联,常被作为工对使用。还有,如“茶”和“花”、“水”和“月”等。

【方圆居文化】---07

——有些量词同数词相对,也称为工对——

数词相对,除通常常用的“一、二、三、四”之外,还可与“半、单、只、奇、偶、双、倍、几、数、诸、众”等为对,我称之为“数量工对”。

例如:

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再如:

青冢芳魂留片石;白波明月照双娥。

上联中的“片石”暗含的意思是“一片石”,“一”在量词前可以省去,“片”即是“一片”。

【方圆居文化】---08

——上下联用成语对仗,成语中的词性对仗可以不工,但其他词或词组必须工对——

凡是单音词的对偶,也须要求词性相同,但如果是双音词,就应该根据句子的结构情况而定。如果双音词词性虽然不同,但都用在成语中,这两个成语可以为对,同时对联中的其他词词性相同,那么该对联仍为工对,我将其称为成语工对。

例如: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0)

相关推荐

  • 【诗词格律与写作】共对 宽对

    对仗的基本要求: 1.字数.句数相等(词的对仗中偶尔有字数不相等的对仗): 2.平仄相对,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注意对联悬挂中,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落款都应该在左边): 3.意思相对或者 ...

  • 「方圆居文化」临帖心得:《曹全碑》基本笔画特征及动图演示之一

    <曹全碑>点.横的特征和写法 <曹全碑>是汉隶中的精品,字形扁平,笔画秀丽舒展,尤其是长横波折和撇捺横向大开大合,飘逸动感,姿态万千. 汉隶经过了"六分"发 ...

  • 「方圆居文化」书海拾贝:从隶书的由来说《曹全碑》波磔笔画写法

    隶书是唯一不用书写特征命名的书体,其创始人是秦末囚犯程邈,但隶书的"隶"却另有解释. 隶书是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秦篆,在自身发展演变的同时,又隶变衍生出楷书和草书两大 ...

  • 「方圆居文化」书海拾贝:从隶书的发展说到《曹全碑》竖画写法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秦隶没有被李斯禁止,肯定是得到了秦始皇的默认和保护. 隶书是由篆书隶变面来的,隶变是中国书法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它不仅仅改变了一种书体,而是改变了书法文化的走向,为书法从 ...

  • 「方圆居文化」书海拾贝:隶书的所有笔画都是三种基本笔画的变体

    隶书有共有三种基本笔画,其他笔画都这三种笔画通过变换方向和角度衍生的,但要注意细节上的变化. 隶书是中华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书法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书法文化史上 ...

  • 「方圆居文化」书海拾贝:楷书的八种笔画在隶书中的对应写法

    中国的书法文化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成熟的基本书体,也有的书家将行楷和行草两种过渡书体作为两种独立的书体.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中国书法有七种书体.为了区分,我 ...

  • 对联拾趣20

    千古绝对!上联:"不管三七二十一",下联更经典,才子来对? 代容快讯关注2021-04-25 14:06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广告新疆甘肃赏醉美胡杨林老年旅游专列,保健医生全程陪同对联 ...

  • 对联拾趣21

    苏轼妹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巧对下联,她听后又气又羞宋朝是文人的温房,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才子佳人,有男子.也有女子.比如说,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还有苏轼的妹妹苏小妹 ...

  • 对联拾趣22

    上联"火车失火,救火车赶来救火车",下联被一个大学生对出大图模式对联不仅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项有趣的文字游戏.对联不仅能为枯燥的日常生活带来乐趣,它还能够全方位的锻炼一个人的 ...

  • 对联拾趣23

    历史上最"古怪"的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大师千百年来,对联内容的形式也多姿多彩,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便运用多音字来作的对联.比如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的 ...